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信息披露与国有股权私有化中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股权私有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如何抑制这种盈余管理,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需要予以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我国通过控制权转移进行私有化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的盈余管理以及信息披露对盈余管理影响的问题。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国有股权私有化前1年和当年的操控性应计项目显著小于0,而私有化后的第1年显著大于0;及时披露国有股权私有化信息的公司在私有化前的操控性应计项目显著大于滞后披露信息的公司。以上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在国有股权私有化前存在降低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信息及时披露对私有化前的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金融化视角考察“国家队”持股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信息环境是“国家队”持股抑制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投机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以及“国家队”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抑制作用越强;在抑制金融化趋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国家队”持股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亦为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以2001年至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薪酬外部竞争优势弱化、未设置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越倾向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2)具有扭亏动机、配股动机的公司越倾向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具有大清洗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越倾向长期资产减值不转回;(3)未来收益能力和经济环境不影响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文章还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及上市公司管理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以2011-202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投资替代”动机下,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形成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显示,金融资产并未充当“防御性储蓄”的角色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抑制企业风险,相反,金融化实际上挤压了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并引致了企业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性房地产发挥“投资替代”作用而引致风险,而长期股权投资发挥抑制风险作用。同时,“投资替代”动机更强的企业,引致风险的效果也越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防范化解实体企业因金融化引发的企业风险及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流动性,缓解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也因投机动机而占用企业流动性资源,加剧融资约束,对实体投资造成挤压。这是形成企业金融化的"投资挤出效应"和"蓄水池效应"两种现象并存的内在机制。为衡量这种内在机制,本文使用2007—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流动性管理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收益会推动超额现金的持有,通过超额现金的中介效应引致了融资约束程度的缓解;而企业持有金融资产行为则产生相反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典型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无论是外部股东的投票机制,还是来自内部的代理成本与高管持股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资产配置产生的流动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报酬契约是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动机。本文以2007-2010年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国有企业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高管团队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行为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区分国有企业控制级层后发现,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高管团队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股东冲突的相关理论,考察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障碍是终极控制人或实际控制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利益剥夺、债转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主要是政策性股权的股东权力定位与风险不匹配、债转股企业所有权结构属于少数所有权控制结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公司治理不完善等,进而提出了股权管理的股权性质变更,引进机构投资者以及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杠杆操纵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杠杆操纵压力越大(或曰杠杆操纵动机越强),其有利于控制账面杠杆率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表明杠杆操纵动机确实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特殊动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盈余管理动机方面的研究文献,从资产负债表信息出发研究盈余管理动机,揭示了出于杠杆操纵目的进行盈余管理的这种特殊动机;而且提示公司内外部治理主体尤其是投资者关注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尽力甄别可能存在的杠杆操纵,准确认识企业债务风险水平和收益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尽管公司管理者有着各种各样的盈余管理动机,但是真正实施盈余管理行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公司治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公司治理包括很多内容,本研究主要关注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两方面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一般来讲,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本文在分析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上,以2005至2009年我国上证180成分股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特征则受制度影响,具有双重影响。文章最后,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顾雷雷  郭建鸾  王鸿宇 《金融研究》2020,476(2):109-127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交换获得战略资源,但是战略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方向。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重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存在“金融化效应”;(2)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剧了企业金融化;(3)企业社会责任的“金融化效应”仅在外部监管力度较弱的非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存在,行政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能够在“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发挥治理作用;(4)识别机制检验证实了中国企业金融化主要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成思  郑宁 《金融研究》2019,469(7):1-18
本文基于实业和金融两类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重点考察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行业企业的金融化驱动机制是否具有异质性,并探究不同类别金融投资对应结果的差异性特征。实证结果与已有研究以及传统印象并不一致:我们发现,风险规避是中国非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显著驱动因素,而国有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则不存在这一特征;同时,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主要由收益率差驱动,而在其他企业样本中均没有证据显示追逐利润是企业金融化的推动因素。不同企业样本的融资约束、杠杆率、成长性、流动性水平以及资产质量等因素对企业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区分企业金融投资中货币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不同特性并考虑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结果表明货币类金融资产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驱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国有企业主要受资本逐利因素推动,其他企业则未体现这一特征;对于非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均受到风险因素驱动,而国有企业则不受影响;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纳入金融资产后结果则未产生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叶永卫  李增福 《金融研究》2021,489(3):114-131
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国企“混改”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国企“混改”过程中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机。结果显示,非国有股东参股促进了国有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机制检验发现,非国有股东参股通过治理效应路径和融资约束路径共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具体表现为非国有股东参股带来的监督治理效应和融资约束强化效应均增强了国有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促使国有企业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参股推动的国有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并非出于短期利益追逐,而是为了平滑企业投资进行的预防性储蓄。本文研究对于如何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At it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owed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ector’s ability to serve the real economy.” However, many studies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opposite trend, a problematic “transition from the real to the virtual,” among Chinese enterprises. Meanwhil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Fund (SSF), a public fund,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In this context, we u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9 to 2018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lding by the SSF and enterprise financialization. We find that SSF holding significantly inhibits financialization and that this effect is non-linear. Mechanism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SF holding suppresses enterprises’ financialization mainly by improving their governance. Moreover, SSF holding more strongly inhibits small-scale (vs. large-scale), state-owned (vs. non-state-owned), and non-eastern (vs. eastern) enterprises in China. Furthermore, SSF holding can alleviate corporate value impairment caused by financialization. The conclusions enric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may help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guide investment by enterprises and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相似文献   

15.
钟辉勇  陆铭 《金融研究》2015,423(9):1-19
本文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为样本,研究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中央政府的人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会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城投债发行增加人均0.312元,而包括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内的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城投债的发行并无显著影响。并且,专项转移支付对城投债发行的显著正影响只在中西部省份存在,东部地区并未发现这一机制。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借新还旧现象也正在显现,并且变得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Shan Xu  Lili Guo 《Abacus》2023,59(3):776-817
Using a sample of Chinese listed firms for the period 2009 to 2018,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ization of non-financial corporations (NFC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from bo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perspectiv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financializ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is not simply a crowding-out or pulling effect but rather depends on the type of financial assets held by the firms. The holdings of investment financial assets generally have a pulling effect on both the short-term performance and market expectations of a firm's future profits as proxied by Tobin's Q, but they crowd out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at are critical to long-term performance. Although monetary financial assets positively affect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they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compared with monetary financial assets, investment financial asset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hort-term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crowding-out effect 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is more prominent for investment financial asset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lso concludes that compared with manufacturing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NSOEs), the role of financialization in promoting the performance of non-manufacturing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s mor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偏离主业,将资金投入金融等收益率高的部门,出现经济的“脱实向虚”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受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配置越多的金融资产,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短期、长期金融资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但与长期金融资产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加明显。在受融资约束小和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融资约束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业绩是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re both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as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arty) and the Chinese state. The overarching principle of SOE reform is to firmly implement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his principle creates a political governance system in China’s SOEs—a Party-dominated governance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Party leadership, state ownership, Party cadre management, Party participation in corporate decision-making, and intra-Party supervision. This survey explains the logic of political governance in China’s SOEs, presents the evolution and current practices of each element of the system, and discusses findings from both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结果显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效应,但受企业异质性影响,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行为逆周期效应具有差异性,属于轻资产、国有制、制造业以及非东部的企业,其金融化行为的逆周期效应较为突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会抑制固定资产及研发创新的投入,进而挤出实体资产收益.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潜在动机表现不同.在经济上行期,企业金融化是套利投资行为;在经济下行期,企业金融化可以起到平滑资金作用,但需防范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可能带来的"脱实向虚"风险.  相似文献   

20.
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本文采用多期DID模型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金融化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加剧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投机性金融化动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开通中欧班列后,企业融资约束得到缓解,为金融投机提供了资金条件,且班列运行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是产生该动机的重要推手。异质性分析表明,班列开通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在非运输廊道、外围区域、非内陆自贸区及东部地区中更为明显,对非国企、大股东治理效应较弱、股权制衡度较低及高管有金融工作经历的企业边际影响更强。本文结论可为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监管企业投资行为、合理引导企业“脱虚向实”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