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建立科学合理的PPP项目绩效监管机制。为解决PPP项目绩效监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借鉴政府规制理论最新成果及监管实践经验,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PPP项目绩效监管标尺竞争模型,针对双方博弈时序下的合约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推动政府部门实现对社会资本方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以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规制为例演示了该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DEA标尺竞争理论的PPP项目绩效监管机制能够打破社会资本方的信息优势,激励各PPP项目中的社会资本方自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绿色金融项目由于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等特点面临融资难的问题。PPP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能有效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困境。本文梳理了绿色金融的内涵,分析了绿色金融的现状和问题,根据PPP模式下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提出相应发展路径,认为PPP模式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创新之举,构建以PPP模式为基础的绿色金融体系将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3.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指中央财政通  相似文献   

4.
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是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其中,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在运营监管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常产生相互损害对方利益以牟取自身利益的零和博弈,对此,文章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两种基本博弈模型的方式对PPP模式进行简化,并分析博弈中政府与私人部门双方之间的优势策略得出均衡.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PPP模式运营及监管制度的建议:授权特定政府部门对PPP项目履行监管职责,构建PPP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信息的公开制度,建立PPP项目中私企"黑名单"制度,采取高效公正的争端解决机制,保障PPP模式中各方的权利救济,引入中立第三方机构对PPP项目的建设、运营进行评估等.  相似文献   

6.
考虑产品绿色度研发的滞后效应会影响绿色供应链成员的决策,构建单个供应商和零售商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和协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比较两种模型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研究表明,滞后效应会影响绿色供应链成员的决策选择:当产品研发滞后效应较弱时,协同合作博弈模型可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当滞后效应较强时,供应链成员将选择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PPP项目中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决策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景理论,考虑PPP项目中政企合作双方决策时的有限理性状态,通过建立前景价值函数进而构建PPP项目合作中政企双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和博弈行为。借助数值模拟,对不同参数和概率条件下政企决策行为展开路径分析,以期对政企双方在PPP项目中的决策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绿色成本信息不对称,运用博弈方法,构建二级绿色订单农业供应链,考量订单农业合约设计.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下,采用批发价合同,公司利润可能受损,当公司高估绿色成本时,农户获利;采用收益分享合同,公司利润可能受损,但有利农户.无论信息是否对称,当农户的保留收益、绿色努力成本系数或产出不确定性较小时,公司宜选择收益分享合同;反之,宜选择批发价合同.与批发价合同相比,菜单合同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和供应链的"双边际"效应,激励农户增加绿色投入,促进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和各主体增收.  相似文献   

9.
由于绿色产业融资的巨大需求、绿色项目产生的环境收益及绿色发展享受的政策红利,绿色债券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绿色债券具有"债券性"和"绿色性"双重特性。较高的信用水平保障了绿色债券的偿还性,市场的高度认可支持了绿色债券的流通性,环境信息的披露提高了绿色债券的安全性,环境收益的持续增强了绿色债券的收益性。绿色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资产创造了可持续的综合效益。通过直接量化、间接比较和定性评价三种环境效益评价模式,可为绿色债券发展趋势的预测和环境效益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红海 《财会学习》2020,(15):127-128
近年来,国家为了缓解财政资金不足及弥补经营管理上的短板,选择PPP模式将民间资本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并通过特许经营权形式转移至项目公司的方式实现两方互利、互赢。这种新兴的项目管理方式在缓解政府压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及吸引民间资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新项目模式下,也给我国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PPP项目会计核算为切入点,分析PPP项目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对策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筱筱  李时宇  袁诚 《金融研究》2022,501(3):96-114
政府补贴和国有资本参股是政府参与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借助一个资本具有外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这两种方式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机制,并进行经验验证。理论分析发现,国有参股的担保效应增加了项目公司对高杠杆的需求,提升了金融中介发放贷款的意愿,使金融中介接受更低的借款利率。政府补贴不影响项目公司与金融中介之间的借贷合约。项目公司外部融资所受影响会进一步传导至参与PPP的企业。因此,国有参股增加稳态时的企业杠杆率,降低借款利率;政府补贴则不影响杠杆率和利率。实证部分通过整合2014-2018年财政部PPP项目库数据和2010-2018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借助PSM-DID分析发现,国有参股程度显著降低参与PPP项目的上市公司的借贷成本并提升其杠杆率,但政府补贴支出没有明显作用,印证了模型结论。此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国有参股程度对参与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程度更小。本文研究对PPP模式下如何减少政府债务风险以及控制债务风险向企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GE模型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遥  潘冬阳  彭俞超  梁希 《金融研究》2019,473(11):1-18
在绿色金融政策实践与有关学术理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为切入点,提供一种分析绿色金融政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基于模型开展量化的政策效果分析。本文在真实商业周期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银行部门,通过拆分厂商部门为“绿色”与“其它”两部分,并设置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相关政策,纳入了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发现,针对绿色信贷的贴息、定向降准、再贷款(调整再贷款利率与质押率)均是有效且合意的激励政策,一定强度的政策不仅能够提高绿色信贷量,在绿色意义上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对总产出、总就业不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丁杰  李仲飞  黄金波 《金融研究》2022,510(12):55-73
本文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影响重污染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的不同效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在两类企业之间存在分化:政策能更有效提升节能环保企业的绿色创新,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从银行信贷决策视角看,政策效应的分化一定程度上源于政策对信贷融资的影响存在差异:政策使重污染企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的同时,促进了节能环保企业融资规模的增加。从企业绿色行为决策视角看,政策效应的分化一定程度上源于政策对企业绿色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重污染企业采用“低成本策略”,节能环保企业则采用“竞争优势策略”。绿色信贷政策的效应还受企业所有权性质、现金持有以及企业规模的影响,而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和政府补助有助于发挥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对评估绿色信贷政策的经济效果,推动政策进一步精准发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isk management in long‐term concession contracts known a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 The M4 is the first Australian PPP road concession to reach the end of its concession cycle. It provides a unique and timely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over its contract term and the efficacy of PPP contractual structures in managing uncertainties. Our specific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two questions. First, what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was implemented? Second, has the risk‐allocation strategy defined in the contract facilitated or hindered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under the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 the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rooted in a strong contractual framework, allied with good relationship skills, has contributed to a positive outcome for the M4 PPP. The study provides generalisable insights into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organisational long‐term contracts.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中国绿色发展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实践都在“十三五”期间获得迅速推进。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研究了政府、企业和银行三大利益主体的行为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讨论政府是否实行补贴和惩罚对绿色金融发展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博弈系统进行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初始决策选择的比例决定了演化博弈系统是否会收敛到理想状态,研究发现银行和企业在节能减排的过程具有良性互动效应;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博弈系统的演化结果都倾向于理想状态,且演化速度也明显提高。最后,针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姜广省  卢建词  李维安 《金融研究》2021,491(5):117-134
本文以2006-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绿色投资者对企业参与绿色治理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存在绿色投资者的企业更可能实施绿色行动、增加绿色支出和提高绿色治理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投资者对绿色行动的促进作用在弱环保意识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对企业绿色支出的促进作用在重污染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而绿色投资者对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提升作用在非重污染企业、弱环保意识地区和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此外,本文还发现更可能实施绿色行动、较高绿色支出和绿色治理绩效的企业,越可能获得绿色投资者的认同;除绿色支出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之外,绿色行动和绿色治理绩效均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有关机构投资者和企业绿色治理领域的文献,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实现绿色发展战略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营  冯佳浩 《金融研究》2022,504(6):171-188
本文以绿色债券为例,借助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债券能够显著提升发行主体的绿色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两个方面,且发行绿色债券对二者的促进作用均具有动态持续性。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债券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应不受企业产权性质和固有技术水平的影响,但相比于重污染行业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利用绿色债券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的效率更高。路径分析发现,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源于资源效应和监督效应。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激励循环技术在企业间低成本快速扩散,然而循环技术向中小企业扩散存在不少障碍,为此,政府应通过绿色价格机制和各项政策调节企业绿色利润,以提高中小企业应用循环技术的积极性,此外,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下的生态园区的发展在循环技术扩散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recent analysis of the drivers of credit spreads in project finance loans to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or PPP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m of procurement worldwide. PPPs are project finance transactions in which project output is a funct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fields such as health, transport, and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controversy that now surrounds the use of private finance in PPPs,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ost of debt in such highly leveraged projects is of interest to policy makers as well as originators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transactions.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credit spreads on debt extended to PPP projects in Europe over the past 15 years, the authors' study reports that market risk is the only significant driver of PPP debt credit spreads in a large portfolio of PPP debt; at the same time, technical risks appear to be diversified “away” by the structuring of the projects. Most important, and contrary to standard debt pricing models, factors like loan size, maturity, and leverage do not show up as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the cost of debt in PPPs, reflecting a high degree of confidence by lenders that loans will be repaid or recovered.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 use of project finance in PPPs is premised on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as well as confidence in the private sector's ability to manage public pro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