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行业关联网络视角出发,以中国经济领域中各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对溢出指数,考察从正常状态到极端状态下行业间溢出水平及结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能够较好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基于条件均值的溢出指数可能错判行业间真实的溢出水平。第二,行业间溢出效应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呈现非对称性,左尾的总溢出、十个行业的溢入均高于右尾。第三,与正常状态相比,两种极端状态下金融、房地产、能源、医疗保健四个行业的方向性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并且金融的溢入、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第四,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金融对医疗保健的定向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关联网络视角,本文采用溢出指数方法构建2003-2018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网络,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溢出水平,以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显著的跨国传染效应,其溢出网络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第二,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溢出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总溢出指数在极端事件的冲击下明显攀升,而与极端事件高度相关的国家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同时,各个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水平和溢出水平的波动幅度截然不同,溢出水平的波动幅度较大而溢入水平相对平稳。第四,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保持着较强的双向溢出关系,而且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的溢出水平较高,并主要接受韩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溢出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波动溢出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DY溢出指数和广义方差分解谱的BK溢出指数法从时域和频域视角来研究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水平及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较强,方向性溢出比方向性溢入更具有波动性,且商品期货市场的动荡会加剧期货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风险溢出效应.②我国商品期货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行业波动分解为低波动和高波动,分别代表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基于Elastic-Net-VARX模型,在控制国际冲击的影响下,构建了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行业风险溢出网络,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中国行业间风险总溢出及方向性溢出水平,并探究各行业上下行风险溢出差异及传染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上下行风险呈现明显的跨行业传染特征,工业是系统中最主要的风险输出者,可选消费是最主要的风险接收者;第二,上下行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下行风险溢出溢入水平高于上行风险,并且上行风险的溢出源头是金融行业,下行风险的溢出源头是实体行业;第三,相较于溢入效应,下行与上行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更明显,其中,信息技术、通信服务与可选消费行业的下行风险溢出明显高于上行风险,但金融行业的上行风险溢出显著高于下行风险。本文为监管部门准确把握系统性风险传染源头,制定差异化的上下行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娜  张骏  王珮瑶 《金融与市场》2023,(2):13-25+36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金融市场中的关键一环,房地产市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监测领域。本文从时域和频域视角出发,采用QVAR模型和BK溢出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和各个金融子市场的溢出效应,并重点考察了从正常状态到极端状态房地产业风险溢出水平及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由短期高频率的风险溢出所主导,且极端状态下的风险溢出显著强于正常状态;第二,极端正向和极端负向冲击下房地产业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且极端负向冲击下的溢出效应更强;第三,正常状态下房地产业对股市、债市等金融子市场的风险溢出大多被低估,极端事件发生后,房地产业短期内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明显增强,长期内对黄金市场的风险溢出明显增强。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三个在岸股指期货与恒生H股和富时中国A50两个离岸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采用DY溢出指数和BK溢出指数两种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视角考察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短期和长期下五个股指期货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均显著,并且短期总溢出水平决定时域总溢出的水平,长期总溢出趋势主导时域总溢出的趋势;第二,五个股指期货溢入水平的时序特征高度相似,但溢出水平则呈现出明显异质性;第三,在岸股指期货对离岸股指期货的溢出水平在多数时期均高于反方向的溢出水平,但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二者的溢出关系发生反转;第四,五个股指期货在短期和长期的风险传递中扮演的角色均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第五,在面临重大事件冲击时,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的净溢出水平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中美国债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提高,信息溢出也进一步加强.本文构建动态信息溢出指数,分析了中美国债市场的总溢出、方向溢出及净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中美两国国债市场之间波动率总溢出效应强于收益率总溢出,两个市场存在不对称的双向溢出效应,其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在动态路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的时变性.2019年之前两国收益率总溢出水平基本维持在10以内,2019年后收益率溢出指数明显提高;波动率总溢出受金融事件影响导致极端值较多,溢出水平也相对较高.总体而言,无论是收益率溢出还是波动率溢出,多数时期美国国债市场对中国国债市场表现为正向净溢出,中国国债市场更多地受到美国国债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联合非对称MVMQ-CAViaR模型,对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极端风险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溢出水平有限,且离岸人民币对在岸人民币的溢出更加明显;利空消息冲击比利好消息冲击引起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下挫力度更强,联合冲击会加剧市场波动;"8.11汇改"提高了两个市场极端风险的溢出水平,且汇改之后,两个市场人民币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都明显增加。因此,货币当局要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在岸人民币对离岸人民币的影响力,同时应特别警惕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联合效应,防范人民币的断崖式贬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算了人民币汇率的意外波动率、条件偏度和条件峰度等多阶矩风险指标,结合DY溢出指数模型与DCC-GARCH模型研究了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香港离岸外汇市场和NDF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的高阶矩波动率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小概率冲击或极端冲击的影响;在频域视角下,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静态风险溢出效应,且意外波动率风险溢出效应持续期相对较长,境内市场是风险溢出的源头,往往以香港离岸市场为中介将风险传导至NDF市场;从时域角度看,各阶矩下的风险溢出效应都具有不断增强的时变特征,且对未预期冲击、小概率冲击和极端冲击较为敏感;就风险溢出效应所体现的风险联动性来看,境内外市场的风险联动性在各阶矩维度下也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4—2023年的日度数据测度了我国金融不确定性指数,考察了我国金融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金融不确定性冲击下,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具有明显的时滞性、非对称性、阶段性、时变性和联动性。(2)从分时段风险溢出网络来看,重大不确定性事件会影响金融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关系,且不同时期的风险传染路径不同;在风险溢出网络中,金融不确定性指数的溢出效应最大,是网络的风险中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高溢入效应和高溢出效应表明,其为金融不确定性向其他市场溢出的重要桥梁;货币市场则承受了更多的外部风险冲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风险传染机制和加强金融协调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政  刘淇  鲁晏辰 《金融研究》2015,483(9):59-77
本文从国家间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的持续期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谱表示的BK溢出指数方法,首次从频域视角对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均较为显著,并且时域下的总溢出主要由短期的风险溢出主导。第二,14个国家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输出水平呈线性关系,但对于风险输入,不同类型国家出现分化并形成两个聚类,新兴市场国家的短期风险输入水平远高于长期,其具有较强的“短期脆弱性”。第三,风险输出国的自身风险越大,对他国的长期溢出水平越高,风险输入国的自身风险越大,接收他国的短期溢出水平越高,并且两两国家间的进出口规模、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和经济周期协同性与其长期风险溢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短期风险溢出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第四,短期和长期的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网络都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并且各国在短期溢出网络中主要与同区域以及经济金融环境相似的国家连接,在长期溢出网络中则通过经贸关系将连接范围扩大至不同区域甚至经济金融环境差异较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宫晓莉  熊熊 《金融研究》2020,479(5):39-58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政  刘淇  鲁晏辰 《金融研究》2020,483(9):59-77
本文从国家间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的持续期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谱表示的BK溢出指数方法,首次从频域视角对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均较为显著,并且时域下的总溢出主要由短期的风险溢出主导。第二,14个国家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输出水平呈线性关系,但对于风险输入,不同类型国家出现分化并形成两个聚类,新兴市场国家的短期风险输入水平远高于长期,其具有较强的“短期脆弱性”。第三,风险输出国的自身风险越大,对他国的长期溢出水平越高,风险输入国的自身风险越大,接收他国的短期溢出水平越高,并且两两国家间的进出口规模、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和经济周期协同性与其长期风险溢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短期风险溢出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第四,短期和长期的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网络都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并且各国在短期溢出网络中主要与同区域以及经济金融环境相似的国家连接,在长期溢出网络中则通过经贸关系将连接范围扩大至不同区域甚至经济金融环境差异较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0-2015年19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理论,考察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溢出效应及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外汇储备具有随地理距离递减的空间外溢效应,双边汇率制度关联会增加外汇储备持有比例的相似程度,而且这种溢出效应更多地表现在与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类似、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相近的国家之间。上述结论凸显了国家间加强外汇储备合作调整的战略意义。探究我国外汇储备的溢出效应,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理解外汇储备的变动逻辑,对于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跨境金融关联视角对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国际性银行危机传染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遭受冲击的10个代表性国家作为样本,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本国及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协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传染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会显著增加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本国信贷的影响比对房价的影响更明显,本国及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协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会显著降低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在调整银行危机指标及考虑贸易关联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后,研究结果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对于中国政策当局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increasing consensus about the severity of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philosophy has been rising and remarkably integrated into green investors' portfolio decision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novel quantile-based VAR spillover index methods and examines the spillovers among worldwide ESG leaders' equity markets under different market states. Overall, the significant spillovers among global ESG leaders' equity can be captured. The Northern American and E.U. markets are the main risk transmitters to the global ESG investment market. Based on the quantile connectedness analysis, the spillovers among worldwide ESG leaders' equity are more significant for extreme market states than the normal states. Meanwhile, the downward tail risk spillover is larger than the upper. Thus, this paper obtains an asymmetric “U” shape curve to describe the total spillovers across different quantiles. The dynamic estimation also supports the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ss-market spillover effects and suggests external events could shape the pattern of dynamic connectedness. The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total and net extreme spillover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o help increase investors' awareness of ESG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s. Our findings eventually provide a crucial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ESG investment and indicate some targeted investment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 (1)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euro-area sovereigns and banking systems within national jurisdictions and (2) cross-country spillovers among ten countries during the euro-area crisis. We find that cross-country spillovers substantially amplify the doom loops between the sovereign and banking sectors. We also provide a test that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cross-country spillovers among southern-euro-area countries were of a different order from the spillovers among northern-euro-area countries. Our results also imply that, if shocks are idiosyncratic, spillover effects may help in reducing the impact for norther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关税冲击以及外汇风险溢价的两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创新地揭示了关税冲击造成实际汇率波动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刻画了关税变动、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与作用机制。我们深入分析了不同经济开放程度下贸易摩擦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以及经济福利损失。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贸易开放程度下,外国加收关税一方面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引发出口及产出下降;另一方面会导致本国汇率贬值,引发出口及产出增长。关税冲击发生后短期中汇率贬值效应占优,本国产出会出现小幅上升,随后贸易条件恶化效应逐步显现,产出持续下降。福利分析结果表明,本国适度提升贸易开放度,虽然经济福利损失会小幅上升,但福利损失增加幅度小于外国,会在贸易摩擦竞争中形成相对优势;如果本国过度提高贸易开放度,则会导致本国福利损失大幅增加,并且大于外国福利损失增幅,会在贸易摩擦竞争中形成相对劣势。因此,应适度逐步有序地提升贸易开放度。此外,本国适度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能够改善贸易条件,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illover effects from U.S. and regional stock markets on local stock markets in the Pacific Basin region and China. We also analyze if the spillover depends on countrie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We apply a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 with jumps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spillover of extreme shocks from those of normal shocks. We find that the spillovers of both normal and extreme shocks are significant for almost all Asian countries except China. We also find that the time‐variation in stock market interdependence can largely be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