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辉  欧国立 《生产力研究》2008,(20):112-114
文章从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分析出发,阐述了产业集群环境下区域物流的发展动力机制,进而剖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关系,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充分说明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最后提出了在构建区域物流系统时的一些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旅游中地方政府间的竞合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龙  李朝辉 《经济地理》2011,(6):1031-1035
地方政府间良性竞合关系对我国区域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区域旅游合作的兴起考量地方政府间关系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区域旅游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了构建我国区域旅游良性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的五个着力点:加强行政文化创新,树立竞合观念;构建有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运行机制;合理选择合作模式;推进旅游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政绩考核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从资源依赖性和潜在冲突性角度入手,将组织间的关系分类,在此基础上把组织间关系的进化过程划分成4个阶段,建立了组织间关系进化模型,并且针对组织间关系的不同进化阶段提出企业的应对策略,为组织间关系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新区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高新区单一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群竞争与合作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产业集群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期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运用复杂性理论来解释各种组织形式,如何将复杂性理论运用于产业集群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文章将产业集群看作为复杂适应系统,运用复杂性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协同进化原理对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文章论证了Pouder&St.John(1996)和其他学者所描述的"热点"类型集群在演化过程中的衰落并非不可避免。基于复杂性理论,来探究一个高绩效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用协同进化观点来支持产业集群高绩效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6.
广义协同进化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产业集群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双重问题及其表现出的明显生态属性,从广义协同视角重新考虑产业集群生态化,并认为: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应该包括产业集群与自然环境的协同进化、产业集群内部组分间协同进化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体现为以物质闭环流动为核心的循环体系构建,后者体现为产业集群内企业在资源使用中的现实综合适应和进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提出了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适配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并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周倩  罗小龙  顾宗倪 《经济地理》2022,42(2):45-51+63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区域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梳理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战略的演变历程、战略意图和政策效应,来探究长三角区域竞合特征及其趋势。研究表明,区域战略是系统研究长三角区域竞合的有效依据。长三角区域战略经历了从竞争为主到加强合作的历程,按竞合性质可将其归纳为竞争、合作和竞合三类战略。以区域战略透视长三角竞合新趋势,长三角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发展成熟,都市圈成为竞合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成为竞合的着力点,跨界合作带来新发展机遇。建议通过国家介入或中心城市主导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竞争力表现为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主导竞争力三个方面。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形态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性,区域物流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协同、产业协同和竞争协同三个方面提升区域的竞争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竞合制度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竞合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前两种极端政治对抗为主的区域竞合;二是改革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以市场竞争为主的区域竞合;三是加入WTO后正在形成的以市场合作为主的区域竞合。一切竞合的必然结果是走向合作双赢或多赢,其中,政区政治及行政制度竞合是区域市场竞合的前提,区域市场竞合才是走向双赢或多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是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但园区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影响着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益的提高。从产业共生的视角,提出了依靠园区企业合作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并分析了产业共生合作模式、合作关系和资源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外部经济通常被认为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近年来传统集群陷入“低端锁定”僵局,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商务正是驱动数字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不断赋予产业集群新内涵、新特征和新动能,促进集群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两者协同演化形成驱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研究表明,数字商务与集群经济协同演化过程可分为起步阶段(多点突破)、发展阶段(串点成线)、拓展阶段(连线成网)和成熟阶段(推演成体),层层递进,沿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要素共享平台构建→协同网络形成→数字生态圈演进的路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沿着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价值网络→社会化协同网络→开放的产业生态路径不断演进。两者协同演化将使马歇尔外部经济来源大大拓宽,且多个层次的外部经济相互促进、溢出,促进协同网络内企业家的要素配置能力与创新绩效提升,由此使得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具有动态性与内生性。此外,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品,促进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从而使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竞争的加剧,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作为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平衡、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是突破现有制度瓶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产业转移路径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发生行为。将现有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拓展到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并运用产业转移势差模型,基于经济、产业、成本、交易成本和技术5个方面势差,建立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两类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①基于势差理论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是对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扩展,将产业转移的“一对一”模式扩展至“一对多”模式,能更好地解释区域间产业转移发生路径;②以广东(发达类型区)对江西、湖南和安徽(欠发达类型区)三地的产业转移为例,广东至湖南的转移势差最小,相对于江西和安徽更不具有转移优势,通过对各子指标的调控,可以改变其转移势差,以达到改变其转移路径选择的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实现污染密集型产业集群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引入生态系统理论,遵循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产方式逻辑,探究产业活动类型与生态系统耦合模式(自由耦合、固定耦合、约束耦合和自适应耦合)匹配对污染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机理。选取绍兴纺织印染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特征偏离分析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活动类型与生态系统耦合模式的合适匹配对污染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有积极影响;对于高不确定性、低共享性产业活动,生态系统宜采用自由耦合模式,对于低不确定性、高共享性产业活动,宜采用固定耦合模式,对于中不确定性、中共享性产业活动,宜采用约束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评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是调节与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手段。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从结构、功能以及效益3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组合赋权,设计基于规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方法,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保障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实证检验了集群竞争环境对集群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与集群的创新存在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充当了间接效应的中介变量。当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不会出现恶性竞争时,集群的竞争环境对集群企业的合作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也提高了集群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