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翻译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研究关注的是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制度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翻译实践的。本文认为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制度都是通过生活其中并受其影响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来在译文中的。翻译研究的重心也逐渐从原文至上转向译文。翻译作为一个过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的译者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更多的关怀。笔者将译者的主体性置于文化语境视阈.分析文化语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拟从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文本的择取”、“翻译目的的确立”、“翻译策略的选用”和“译者思想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说明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在严复译本《天演论》中的显彰。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忠实观”的束缚下,“隐形”和“透明”是译者所要遵循的规范,也是其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走到了一起,译者主体性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别样的风貌。从翻译理论到翻译实践。女性主义译者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译者对于翻译的多层面操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素养、志趣和思维定势.译者的操控现象在译本内容上有"豪杰译"和加注释法两种表现.从操控角度研究译者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红楼梦》译本中典故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忠实”的翻译策略只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化内涵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理论上看有其必然性,从实践上看有其可行性。但是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通过对“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的阐释来认识和协调“忠实”与“叛逆”的矛盾,以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忠实”标准,把握“创造性叛逆”限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转向"在翻译界的盛行,翻译理论和实践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特别是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的提出,更是确立了翻译研究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其中意识形态、诗学成为了影响翻译全过程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其中以翻译策略的取舍最能说明问题。文章从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角度分析了杨必译《名利场》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不容忽视。诗人庞德所翻译的中国古诗明显不符合传统译论“信”的标准。其创造性的翻译体现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是庞德对文学翻译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译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没有形成不同的流派。中国传统译论对有关翻译的许多重要问题如:直译与意译、翻译标准、科学与艺术等存在很大分歧,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在中文译本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并发展为一大思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从一些重译例子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研究的一次进步,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念,回答了“是谁,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为哪些读者而重写的”这样一个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转向”拓宽了传统翻译研究的视野。文化学派将翻译看作宏观的文化转换,跳出了以信息或语义转换为翻译目的的模式。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引进外域文化和丰富译入语方面愈来愈受到人们R重视。然而,过度异化的做法会给文化交流带来许多障碍和不利。因此,为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度而提出了一个折中策略——适度异化,它包括直译、直译+诠释、直译+意译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市场经济交易活动现存在的信任问题,论述了律商的内涵,律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律商在开展协作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积极作用,以及提高律商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真实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会计学和法学对真实性标准的不同见解存在于决策有用与法律真实的辩论。在“决策有用说”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很多违背真实性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利用“法律真实说”来规避这些违背真实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法律文件的英文译本较多地体现了中国法律法规原文的特征,一些错误用法被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式法律英语".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反思法律英语译本存在的若干问题.法律英语必须着眼"语言目标"而非"知识目标",回归其作为法律语言学课程分支的本质,才能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剥削的存在性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逻辑本身内含了剥削的存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无法否认剥削的存在,除非我们另创一个与马克思相区别的剥削概念.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时,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高于生产关系标准,即坚持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消灭剥削的正确判断:当剥削的存在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我们应该容忍之;当剥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消灭它则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作用关系。确定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有无对比法”和“增量评价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融合中国传统训诂学与西方现代阐释学,将作品的“文”、“词”(部分)与“志”(整体)视为一个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并进行双向互动的循环阐释,以求实现对作品部分及整体全面的透视与解析,但没有充分考虑作品存有的内在矛盾性,有可能导致其部分与整体之间不能构成一个双向互动互通的有机统一体。从这一意义上说,钱钟书在阐释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其实并没有超越狄尓泰、加达默尔等人。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融合中国传统训诂学与西方现代阐释学,将作品的"文"、"词"(部分)与"志"(整体)视为一个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并进行双向互动的循环阐释,以求实现对作品部分及整体全面的透视与解析,但没有充分考虑作品存有的内在矛盾性,有可能导致其部分与整体之间不能构成一个双向互动互通的有机统一体.从这一意义上说,钱钟书在阐释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其实并没有超越狄尔泰、加达默尔等人.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当把中文旅游文本译成英语时,往往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文化不可译性。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文化不可译性的成因,在"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技巧,帮助实现文化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监督弱化,会计管理失控这些现象而出台的会计制度,但是从理论上讲,它是行不通的,本从会计的职能,政府的职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几个方面论述了它的不可行性,并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财政部在1995年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时规定》已不能满足众多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集团经营信息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制定规范的《企业合并准则》已成为当前会计界的焦点问题。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我国应该选择“修正的主体观”,即是以主体观为基础,仅对商誉的确认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的并入计价方面稍作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