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
文章从师德、信念、教学效果、创新能力、工作量、待遇、职称晋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坚守科学信仰,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科研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等因素,是摆脱自身可持续发展困境的内因;同时,高校管理者的政策引导,思政课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政课建设经费的保障等因素是思政课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外因。只有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促进思政课教师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使大学生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将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三个课堂、四个整合和五个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张晓雪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5):9-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剖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深度探究. 相似文献
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进行思政课改革至关重要,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高校思政课大学生获得感,是满足大学生需求、实现思政课初心和使命、改革思政课教学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拥有思想深度之获、政治高度之得、教育温度之感。为实现这个目标应转变视角,精准对焦大学生获得感;革新理念,为提升大学生获得感提供强大动力;营造环境,为提升大学生获得感提供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孙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171-17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总抓手。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其法治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梳理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和瓶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并在其指导和引领下,从高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实践形式、网络育人、资源建设、考核方式、教学反馈等领域有效探索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路径,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其对青年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作用,促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8)
文章通过厘清高校红色社团与高校思政课之间的关系,阐述并说明高校思政课与高校红色社团联系的重要性,针对高校红色社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充分利用红色社团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真正贯彻好"党的指导思想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杨茂义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4,(1):118-124
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育人效果、完善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当前,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重视程度、融入深度、融入效果、方式方法、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等相关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尝试从职能保障、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学生参与四个维度初步探索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与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陈书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80-8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且积极营造思政课移动互联网教学环境,构建思政课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文中指国际社会关于中西方以及全球治理相关问题的客观评说。高校思政课借“他山之石”,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国奇迹,坚定“四个自信”;克服逆反心理,增强理论认同;提高辩证分析能力,抵制错误思想侵蚀;开拓国际视野,把握世界大势。思政课教师撷取“他山之石”,应坚持紧扣主题、择优选材,严格筛选、去粗取精,分类归纳、加工处理等原则;使用“他山之石”,应坚持材料运用的高度适切性、观点解读的唯物辩证性、价值评判的正确导向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54-56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是进入新发展阶段,顺应高等教育新发展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把传统以面授形式为主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就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张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168-170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理念、育人要求和育人实践的重要发展。基于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育人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大处着眼以承其大,从“精准”处着手以夯其基石。思政课“精准化”教学模式发挥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大师资体系为思政课教学主导作用,将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构建思政课教学整体性机制为抓手,以“精于主导”“准于主体”“化在机制”实现“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的育人初衷,有效精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稳定和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党建,坚定信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的特殊性。随着教学主体、教学介体、教学环体以及教学客体的变化发展,教学能力的内涵也愈发复杂,这就要求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不断与时俱进,更要彰显政治性、动态性、系统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2005改革方案,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第3次对思想政治课进行的大的调整。"05方案"比之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具有六大亮点,即课程设置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课程名称的科学性;课程教材使用的统一性;课时安排的合理性;课程实施步骤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