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赵正伟 《理论观察》2013,(3):157-158
国家外汇管理局通过简政放权,提高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程度,有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目前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程度不够,外汇管理配套系统功能不强,造成外汇交易市场风险加大。本文以实现市场主体自主发展与外汇管理约束的和谐发展为前提,探索建立一个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交易风险可控的外汇管理体系,解决外汇业务监管信息化程度不高、各部门"独立作战"、银行代位监管"不作为"等问题,通过内部资源共享、外部横向联合、工作效率考核等,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傅艳芳 《中国经贸》2015,(18):119-119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贸易总额已跃居全球第三. 2013年9月1日,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全国推广实施,在简化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同时,如何提升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有效性成为一项新的课题,需加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广西外汇管理在改革开放30年中经历了改革初期的高度集中、改革开放的计划经济和改革深化的市场经济三个时期。在加强全方位外汇监管、为银行外汇业务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致力为本地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便利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提高广西外汇管理水平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加强监管、增进合作和强化服务以及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前,天津正按照国家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进行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外汇管理改革、离岸金融业务等金融改革和创新。随着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在微观与宏观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符合金融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在将中国金融开放分为萌芽孕育、基础奠定、深入探索以及稳健推进四个历史演化阶段的基础上,从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倒逼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以及加快资源要素流动四个方面阐释其逻辑机理,进而认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多方位金融开放、渐进式金融开放、统筹国际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从宏观角度看待金融危机。文章还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中潜在的问题风险,提出未来中国将持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保持外汇管理政策的连续稳定性;建设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协同金融开放与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内扫描     
《中国经贸》2014,(22):10-12
国家外汇局加快简政放权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王允贵在外汇局第三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快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管理,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王允贵表示,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方面,外汇局主要采取了三大举措:一是放宽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管理;二是放宽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管理,允许境内企业向境外与其有股权关联关系的企业放款,并取消了放款额度2年有效期限制;三是简化境内机构利润汇出审核材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快速变化,外汇管理工作面临艰巨的挑战。为此,外汇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增强对外汇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研究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外汇管理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中国外汇改革的法律问题,阐述了外汇管理体制的特点和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中国外汇管理改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总结了中国外汇管理改革法律问题的重点和要点,旨在促进中国外汇管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海关保税监管区域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随着区外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保税监管区域企业结售汇相对不便利,外汇管理制度亟待改革。本文总结了当前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是一国在全球价值链可分解的技术条件下,有效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的新型国际分工方式,也是产品内部分工和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近年来我国对承接服务外包的外汇管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基于此,本文对服务外包的内涵、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的特点及服务外包发展所面临的外汇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外汇管理政策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天津经济》2014,(6):79-80
日前,天津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三地金融办正在调研,计划在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和天津武清三地交界地区联合设立小范围的金融创新试验区.尝试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助推三地实体经济发展。目前试验区相关细节正在协商中。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宁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六争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服务宁波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分行发放本外币贷款430亿元,实现社会融资总量501亿元,非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外汇贷款余额均排名全市第一。截至2018年末,分行资产总额1920亿元,贷款余额1634亿元。  相似文献   

13.
孙琼 《亚太经济》1998,(5):31-33,37
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外汇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五大后,我国进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在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因此在经济开放的时同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二、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我国外汇市场,是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和发展,特别是伴随着外贸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自1980年成立外汇市场以来,经历了外汇调剂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涉及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因为实体经济能够创造真实的社会财富,所以说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但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种种压力,使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与生产力发展、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它是通过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实行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转换运行机制,将机关后勤逐步改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服务实体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包括服务对象由内部职工到面向社区、面向社会,也包括服务单位与原单位逐步分离,成为开放式后勤,变单位管理为社会管理,最终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金融支持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建议借鉴宁波、苏州两个制造业强市经验,通过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拓宽制造业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提升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品质和效率、完善政银企协同服务机制等方式,加强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创建及发展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洪军 《天津经济》2008,(10):59-62
《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对于金融业明确提出:“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可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金融改革,呼声日高。入秋以来,陕西神木信贷危机余波未平,温州老板"跑路潮"又升级到了第二季。民间金融乱象,何以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根源在于金融制度和体系不尽完善,金融业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需求。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金融这个"计划经济转型中的最后一个堡垒",推动其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正是泉州金改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就必须坚持以契合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核心,处理好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功能匹配和紧密结合等方面的关系.银行要积极主动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制定银行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实体经济要求为目标,推进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鼓励开展改革创新多角度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资》2012,(2):7-7
正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最近一段时间,发展实体经济日趋成为社会共识。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牢牢把握",其中之一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重要性。新华社《新华网评》推出了八评"发展实体经济"的系列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