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所谓审计重要性,按《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的定义,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以及该错弊未被揭露对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实现为审计目标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复杂。企业审计中提高审计效率与降低审计风险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涵义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估准则》)。  相似文献   

3.
夏伟 《审计月刊》2004,(10):20-21
审计重要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正确确定审计项目中的重要性水平,科学进行测试,是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如何实施审计重要性评价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即:“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第六条指出“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确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相似文献   

5.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为反向关系,审…  相似文献   

6.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国际审计准则和世界各国审计准则都对它们进行了专门的阐释。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两个概念的界定不同,标志着审计工作的深度和水平不同。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贯穿审计全过程的两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现代审计的本质上讲,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  相似文献   

7.
审计重要性     
宋慧 《审计月刊》2004,(6):49-49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审计署5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将审计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重要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上述定义中,要求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应当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二是信息的使用对信息的需求,三是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初步估计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并据以合理确定审计时所需审计证据的范围和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在《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中称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可见,重要性水平可视为相关财务信息中包含错报、漏报程度能否影响信息使用者对相关财务信息整体理解的“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就会影响其做出正确判断或决策。因此,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如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谈谈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敏 《山东审计》2002,(11):9-9
目前,很多审计教材中都指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然而,重要性原则作为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涉及到多种重要性水平。对重要性、重要性原则及多种重要性水平不加区分,笼统认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似乎有些欠妥,且易在学习和工作中产生误解。本文试对有关重要性要领进行界定,进而分析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一、有关重要性概念的界定1.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将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诸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可视为会计报表中包含的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16界点”。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审计理论中,一般都这样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13.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互为存在的条件,对两者的判断可以充分体现在审计测试中,最终通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工作结果,因此,理解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评估,对于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审计风险、重要性的概念入手,在探讨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属性及分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审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查部分是否含有重要错弊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这个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有关。  相似文献   

15.
理解和掌握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审计理论学习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进行如下探讨,以便更好的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审计署“5号令”把审计风险的概念规范为“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着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中,其审计风险不仅来源于基建单位财务核算方面的重大错弊没有发现,而且还存在着施工方可能高估冒算的重大错弊没有发现,从而作出不恰当的工程造价的审计结论。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 《审计月刊》2004,(6):29-29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在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对促进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手段和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给商业银行审计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审计署“5号令”把审计风险的概念规范为“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着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中,其审计风险不仅来源于基建单位财务核算方面的重大错弊没有发现,而且还存在着施工方可能高估冒算的重大错弊没有发现,从而作出不恰当的工程造价的审计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刘光斌 《浙江审计》2004,(10):40-4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昭范 《审计月刊》2004,(12):17-17
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这在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中表现得比较直观,而在投资审计项目中则要通过分析、汇总间接地反映。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总体及总体各组成部分错弊的严重程度。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