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两年,虽然由于汇率的变化给建造出口船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国的造船事业却有了迅猛发展.2005年的造船总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比2003年的641万载重吨翻了近一番.造船总量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大型造船设施的扩建与因陋就简造船法齐头并进;总装造船方法在大中型船厂得到推崇与实施;造船主要工种技术含量不高使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国内中、小船厂在世界造船市场具有低价接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近期,全球新造船市场重磅消息不断,先是中国船厂突破韩国包围圈承接VLGC(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接着韩国船厂杀回VLCC(超大型油轮)建造领域大量接单,然后中韩两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接单方面你来我往,新船市场终于出现久违的“热闹”景象.船市低谷期使两国造船业“争单”竞争已不分界限,进入全方位的“火拼”阶段.在今年船市有所回暖的背景下,韩国造船业回升势头明显,以韩国船厂为视角看此轮春风能否解冻造船业的“寒冬”.  相似文献   

3.
日前,韩国大宇造船海洋工业公司、三星重工和STX造船公司等造船企业发布消息说,由于钢材涨价使造船成本增加,导致第三季度利润下降。此外,韩国船厂的盈利下降还受到韩元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韩元对美元的比价今年上升7.9%.因此降低了以美元为主接单的换汇值。  相似文献   

4.
船价是造船行业中最重要的指标,高船价表示造船行业处于繁荣发展时期,而低船价则可能说明造船行业处于萧条衰退时期.它的走势一直受到各国船厂、船东的密切注视.目前在国际船市上有关船价走势说法不一,国际上著名的海运、造船市场咨询机构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和德鲁里公司都作过相关预测.根据造船市场因素的变化,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最近对其原来的预测也作了修正.  相似文献   

5.
国外造船     
《船舶经济贸易》2005,(3):20-20
现代重工交付一艘双壳巴拿马油船;大宇造船建成世界最大电控引擎集装箱船;今年第一季度新造船接单量韩国减少21%日本减少48%;Elefsis$船厂和法国DCN合作;韩国大型船企退出修船市场。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复杂,全球经济持续呈现疲态,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航运市场供求矛盾恶化,造船产能严重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低价接单甚至亏损接单已成为行业内普遍现象,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由于人民币大幅升值、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国际造船新标准和规范的实施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船厂的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企业生存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降低造船成本提高船价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韩国及其他国家新建、扩建船坞的不断建成,世界造船能力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船厂的造船价格在世界船舶市场上已不具备曾有的优势,其价格水平往往高于韩国船厂,有时甚至高于日本,而造成价格水平高的真正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造船成本.船舶价格、造船质量、交船期和售后服务是影响各国船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中价格水平是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船东在选择船厂时,首先考虑的是船厂报出的船价高低(包括付款方式),只有船价较低的船厂才具有竞争力,才能获得较多的新船订单.战后世界造船中心从西欧向远东日本转移及九十年代又进一步向韩国转移,其根本原因就是价格的高低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1年韩国在接获LNG船建造订单方面成绩优异,在世界总量的29艘订单中获得了21艘,占70%。进入2002年这种接单势头仍然不减,在目前世界船舶市场已签约的9艘订单中有5艘是韩国船厂接获的。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LNG船建造需求,大宇造船、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都  相似文献   

9.
2016年6月,当北半球国家基本已经步入夏季之时,世界航运和造船业却好像还在经受上一个冬天的严寒.作为传统造船强国的韩国也在这轮风暴中摇摇欲坠,2015年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现代重工亏损合计接近50亿美元.三大船厂首次同时亏损超10亿美元,大宇造船海洋更是史无前例地亏损超过28亿美元.2016年的新接订单更是雪上加霜,第一季度韩国三大船厂除现代重工接到2艘苏伊士型油船外,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接单量均为零.考虑到海工市场异常惨淡、新造船需求疲软,今年韩国造船业仍将面临困境,盈利能力也将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底,船舶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在此期间,新船价格一路走高,从2002年中期连续几个月的105点,一直涨到2005年5月份的169点,涨幅高达61%.自2005年6月起,船价便开始逐渐走低,到11月份已跌至160.2点.后期船市何去何从,造船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虽然船价连续几个月走低,但由于船厂手持订单饱满,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原因,各大造船企业不会轻易继续降低价格接单.也有专家认为,目前三大造船国,尤其是中国大量投资船坞等造船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造船能力急剧增加,而新船需求却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供给能力,船舶市场即将进入下跌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