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水安全与地下水污染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发展的资源性缺水以及地下水污染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到居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污染调查、治理及水资源利用管理所做的工作,结合我国开展的地下水污染调查,综述了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治理技术及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降雨对沣河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沣河降雨前后水质的监测,分析了沣河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形成的面源污染对沣河总氮负荷影响显著,硝氮和总氮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硝态氮是沣河总氮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主要来自于农田和水土淋溶流失及城市地表径流的硝酸盐氮;非降雨时,农村排放的生活点源是引起沣河COD和氨氮水质污染的根本原因,降雨促使生活点源进入沣河,COD和氨氮在河流水质变化中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其污染主要来自于沣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乡镇企业废水及高校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3.
邓坤  王式成  谭炳卿 《治淮》2010,(4):19-22
<正>安徽省淮北地区是水资源较为缺乏和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下水资源是该区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几乎是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和宿州市城乡生活供水的唯一水源,该区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具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7,(2):77-81
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变化和环境质量改变两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超量开采影响,北京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幅减少;地下径流由原来的北西向南东流动变成现在的受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流向漏斗中心;由于污染物大量排放和对地下水超量开采,因此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并造成了水位持续下降和地下水资源亏损等水环境问题出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截断污染源和减少地下水超采可以控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抓住南水北调水进京之契机,实行地下水减采和回补涵养以恢复地下水资源及改善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和多种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以自身的动态施加于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相应要素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1980~2000年山西地下水资源研究,分析人为因素对山西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引莱茵河地表水.利用天然风积沙丘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南水北调水源特征和北京地下水回灌条件.探讨了借鉴荷兰经验在北京开展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行性。荷兰地下水人工补给既成功阻止了海水入侵,在增加地下水储存量的同时.又提高了供水品质。由于地下水多年超采的累积,北京已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库库容,利用南水北调水源.通过人工湿地、沟渠等组成的人工补给系统和利用现有的地下水源地水井组成的抽水系统.既可降低南水北调水源由于长距离、长时间引水可能出现的水质风险,又能让“客水”与“本地水”充分融合,保障饮用水口感和降低因水源变化可能出现的水质风险,同时增加地下水战略储备。提高供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对奇台县地下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奇台县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基本情况,对其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作了重点分析。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的同时,大量开采引用地下水,两水之间的互相补给的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使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条件、潜水水位以及泉水出露等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植被衰退、土地盐渍化、沙进人退、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威胁到绿洲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要实现奇台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水资源转化的特点,加强水资源的水政管理,重视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突出生态建设,加快水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河北平原地下水质变及农药化肥施用量变化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0年河北平原年均化肥使用量仅为18.5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27.04 kg/hm2;1985年农药使用量3.26万t/a,平均耕地施药量4.94 kg/hm2.至2005年,化肥使用量达到303.4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为506.58 kg/hm2,净增16.7倍;农药使用量8.08万t/a,平均耕地施药量13.49 kg/hm2,净增173.1%.农用化肥和农药在农田施用量不断提高,加之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开采量不断增大,已导致地下水的天然化学物质平衡遭到破坏,HCO3-Cl型地下水分布面积由1985年的1 250 km2增至2005年的6 980 km2、HCO3-SO4型地下水面积由4 210 km2增大为16 450 km2、SO4-HCO3型地下水面积由498 km2增大为1 330 km2、Cl-HCO3-SO4型地下水面积由96 km2增大为1 170 km2,而HCO3型地下水面积大幅减少.若按2000年-2006年多年平均雨水资源量、总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均承考虑,则每方雨水资源、总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中化肥、农药含量分别为37.4 g/m3、249.9 g/m3、292.6 g/m3和996.1 g/m3、6 655.4 g/m3、7 792.3 mg/m3.1959年河北平原的石家庄地区地下水中NO3平均含量仅为2.35 mg/L,至2005年NO3平均值高达56.2 mg/L.因此,急需重视化肥、农药最佳施用量与地下水安全及粮食安全之间关系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近10年来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的调查成果出发,论述了人类活动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征,包括浅层地下水污染、含水层疏干等的分布、形成规律及发展趋势.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三氮、砷、铅等重(类)金属,个别地方存在有机物污染.深层含水层疏干主要发生在长期以深层地下水作为生活和工业水源的德州,深层含水层疏干引发了地面沉降;浅层地下水疏干发生在以浅层地下水为农业供水水源的冠县和宁津县.通过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的分布现状、产生原因及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矿山开采四个方面定性地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糊可变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提出了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在2级与3级之间;咸阳、宝鸡、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整个关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该理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系统问题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都江堰供水区水资源现状,并采用水压力指数法评价了都江堰供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工程改造、用水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研究了都江堰供水区节水模式,提出了落实节水、治污、环保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化肥施用强度高且利用率低。统计我国化肥施用量与施用强度的数据,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近30年来增长了3.4倍,氮、磷肥施用强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化肥施用利用效率不到发达国家的50%。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农业生产对化肥的过度依赖和面源污染法律制度约束的缺失是造成化肥过量施用并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建议通过建立环境质量与国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挂钩的制度约束,控制化肥过量施用;同时引导大众参与,促进消费升级,由市场需求倒逼农业生产者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而实现粮食安全与水环境安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黄一期工程将于2002年年底通水到太原,届时,太原供水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机遇,引黄水的到来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就如何使太原供水区地下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唐山市水环境状况及造成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环境治理及保护措施,为水环境治理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位山灌区农业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位山引黄灌区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采取点面结合方式对灌区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地下水中氮、磷的质量浓度,并根据地下水评价标准进行单指标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位山灌区的地下水水质有30%左右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呈现逐年恶化趋势。由于灌区地势平缓,土壤水分以垂向运动为主,灌区地下水中氮素质量浓度受农田灌溉及施肥等农业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近年来地下水中氮素质量浓度有所增加。指出通过灌溉渗漏和排水进入地下水的农业施肥可能是该区域的地下水中氮素逐年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与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水北调受水区沧州市为例,分析了地下水对于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供水管理是当地供水量长期增长、并导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随着极端气候频率的增加与人类活动的加剧,当地的供水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因此,必须结合当前认识的发展,转变为需水管理的供需平衡战略,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逐步有序地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结合南水北调建设的现状,在遵循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压采量,并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资源在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居主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及各种人为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已造成该区水循环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同时导致了局部地区脱盐脱碱,地面沉降,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水位的年内和年际动态特征及多年来的水质变化情况。分析了地下水开采、矿山开采、大型工程、环保工程、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淋溶液及生活生产废污水对盆地内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及水质产生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对盆地浅层地下水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影响盆地浅层地下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国内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东江流域的实际,从水污染防治角度出发,从五个方面识别了东江流域的水问题,这五个方面分别是:(1)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水污染防治的关系;(2)"边治理边污染"的困局;(3)水利措施不能有效地统一调配;(4)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5)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风险。并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努力方向,为思考和系统治理东江水问题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