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潘  张子尧 《经济研究》2023,(10):114-133
地方公共债务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工具,高企的债务规模也成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政策环境。本文借助微观数据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公共债务负债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标准差提高1.28个百分点,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公共债务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在于集约边际和外延边际两个维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挤占金融资源,对产品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带来企业“融资贵”的难题,更重要地是扩大了企业间融资成本和市场势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降低行业竞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的抑制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对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影响更大。本文直接回答了地方公共债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问题,并重新审视了地方公共债务导致的效率风险,有助于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经济学文献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发现,不论从整体还是从区域层面来看,中国的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而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及TFP增长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这种金融发展模式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进一步指出,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是造成金融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生产效率、资源环境和金融效率三维角度对中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宏观效率进行了测度和阐析,结果显示倘若扣去资源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和资源配置不当所形成的金融不良资产,中国的实际增长速度会大幅度缩小,同时也发现“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依旧在延续。另外,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增长的宏观效率,该文还在新的数据和方法上重新测算了ICOR。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近10年中部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下的DEA模型对中部六省的金融发展状况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分析,进而探究了中部六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认为:中部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现"U"型发展趋势,并且处于空间非均衡状态,中部地区各个省份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普遍高于规模效率,中部地区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不完善是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主要因素,而且金融资源在产业、行业和企业间难以有效发挥规模效应是中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的根源.由此,研究指出应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化程度、增强地区间的金融合作等路径来推动中部地区金融资源自由流动,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政府和市场是动员经济剩余投入生产再循环的两种手段,但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同。该文通过对1997-2010年各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区域短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规模扩张增强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长期的经济增长则要依靠区域内金融深化程度提高。东部地区应当扩大政府规模和提升金融深化程度,中西部地区应当抑制政府规模、适度提升区域金融深化水平。地方政府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控制经济剩余的投向,个体人力资本的提升日渐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通过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渠道,影响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基于1992~2010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政府干预下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不断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政府干预可以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金融效率的提高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则阻碍了金融效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福建省为实例,从三个层次揭示金融资源分布状况,探究影响金融资源分布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并从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两方面分析了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文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金融资源存量分布差异和使用效率差异的最重要成因,而资源存量分布差异和使用效率差异反过来又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影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渐扩大.文章提出了调整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包括:协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资源配置,吸收民间资金,协调发展各类金融业和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金融资源配置在维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一方面提高了中央层面政府与企业的关联度,导致中央缩减对地方的金融资源配置规模;另一方面打破了地方层面政企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政府向市场配置金融资源。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重要关联,中央—地方间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政府—市场间金融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为优化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应当增强政府政策制定的透明度,维持政策确定性和稳定性;完善并优化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管理职能,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治理体系;着力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有效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苏南乡镇工业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并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就体制约束及其创新作一分析: 一、体制约束:苏南乡镇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瓶颈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效率低可主要归纳为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资源配置效率低,包括投入品本身及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二是技术进步缓慢,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不高。前者可称之为“体制效率低”,后者可称之为“技术效率低”。苏南乡镇工业在发展中同时受到体制效率低与技术效率低的双重制约,并且体制效率低更加剧了技术效率低,从而阻碍着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投入驱动型向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型转变。苏南乡镇工业传统体制的种种弊端,既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又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作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对加快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结合DEA-Malmquist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内地29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探讨科技资源配置规模、配置方式和配置环境对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TFP增长与科技资源要素投入存在复杂并发因果关系,单个科技资源要素不构成高技术产业高TFP的必要条件;存在两类提升高技术产业TFP的组态路径,即以计划配置、产品开发为核心条件的政府主导型条件组态和以市场配置、R&D人员投入为核心条件的市场主导型条件组态,市场主导型条件组态又包括“市场+研发改造型”“市场+开放合作型”“市场+产学研型”3种类型;中国高技术产业在效率增长和TFP路径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但市场资源配置和R&D人员投入在提升高技术产业TFP路径中发挥普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