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一般谈的是中国产能过剩,谈的是通货紧缩,谈的是经济要大幅度下滑。最近我到广西、云南、甘肃、黑龙江、吉林等地跑了一圈,而且跟当地的发改委、财政厅等宏观经济部门都进行过讨论。我的一个感觉,就是不要低估中国经济还有过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当前处在重要关口上。很多人认为当前经济的主要风险是经济过热,但是,我担心当前中国经济会遇到另一种风险:在投资还未形成过热之势的时候误以为已经过热,采取过急过强的控制措施,导致经济上升半途夭折。 自1993年下半年至2002年底近10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没有出现过热趋势未及早预防而失控的局面,相反,至少有过两次回升势头刚刚出现便被过早过强的防热措施压退了  相似文献   

3.
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当然需要综合地看.我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总体上是过热,但还不是严重过热.判断"过热"的理由是,已经超出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物价上涨趋势、为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4.
《财政监督》2004,(7):4-6
当中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的时候,全世界的眼睛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势。近段时间,社会上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等价格上涨迅速行业已过热的说法十分流行。那么,中国经济目前的过热情况到底如何呢?作为负担着国家经济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什么措施来为过热经济“降温”呢?本期本刊视点采撷了最近一段时间来中国经济过热的情况以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调控手段,以求寻得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来谈一点自己对明年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我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世界经济危机的叠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客观分析价格传导机制 灵活把握金融调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斌 《中国金融》2004,(8):30-32
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简单地说有三种观点:过热、不热、局部过热。我仍然坚持去年九月间提出的观点: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总体上说,是基本良好的,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存在过热的倾向;对贷款迅猛增长要予以充分关注,但不至于担忧马上会引起像1986年、1992年那样的严重通货膨胀,更不要简单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管理》2004,(4):26-26
在关于经济是否过热问题上,厉以宁和萧灼基都对“过热说”不以为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指出中国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怕冷不怕热,二是刹车容易启动难。他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中国经济的抗寒能力比较差,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一点,各种问题马上都出来了,而经济稍微热一点却不要紧。萧灼基的观点是,当前国内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的看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唐旭 《中国金融》2004,(17):69-69
对于近两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总是不能避开总体“过热”还是局部“过热”的争论,不管是国内的经济学家还是国际上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9.
声音     
汉斯·蒂(?)(世界银行全球经济趋势研究组负责人):中国经济并没有过热,增长已达临界点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因为通货膨胀并没有出现大的失控的情况,各种物品的价格(变化)也都是正常的波动;中国的劳动力也没有出现大量的过剩。从这些来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经济也确实达到了一个增长的极限,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支持中国  相似文献   

10.
经营环境     
《新理财》2006,(7)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世行专家称中国经济增长已达临界点“中国经济从总体上来说并没有过热,但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近日,世界银行全球经济趋势研究组负责人汉斯·蒂莫在《2006全球发展金融》发布会上说。汉斯·蒂莫认为,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过热情况,因为通货膨胀并没有出现大的失控的情况,各种物品的价格(变化)也都是正常的;中国的劳动力也没有出现大量过剩。从这些来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看来主要有三方意见。一方以吴敬琏,樊纲为代表,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全面过热:一方认为,国经济尚未出现全面过热,但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其中对于全面过热的潜在威胁又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稍微乐观一些,有人稍微悲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中国外资》2004,(6):1-1
<正> 眼下各种媒体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个话题,主流意见是“中国经济热,但不过热。”可是如何预防中国经济过热,肯定是国际国内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在流行这样一种说法:“1亿元的项目已吸引不了眼球,10亿元的投资则不太会被媒体关注,100亿元的巨资似乎有些震动。”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动辄将几十亿、上百亿的巨资投向汽车、钢铁、房地产等产业。尽管政府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税》2010,(1):4-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10中国经济展望高峰论坛上表示,现阶段要防止国际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尤其是要防止资产价格过热现象因此产生。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05,(5):58-58
中国要为经济再次过热做好准备,中国经济增长实已放缓,中国需要明确经济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内财经     
《银行家》2004,(6)
“欧元之父”蒙代尔称:中国经济并未“过热”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如果对于现在的经济采用国际措施的话,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下降。同时他强调,让人民币汇率浮动扩大,并不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上半年以来,对于经济是否过热及过热程度的争论从未间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重化工业发展过度是中国本轮经济过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研究》2009,(11):13-15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参加由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论坛。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挑战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过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经济发展的热浪中银行业扮演了鼓风机的角色,为过热的经济加温助燃。过热的经济环境迫使国家采取紧缩政策等一系列宏观控制措施。商业银行要自觉地实现角色的转变,扮演消防员的角色,为过热的经济降温减薪。  相似文献   

19.
高端资讯     
投资过热痼疾的五大体制性病因国家发改委的权威报告指出,投资过热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痼疾,而宏观调控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就是投资过度膨胀。信贷增长过快、能源与原材料紧张、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都与投资过度膨胀有密切关系。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宏观调控将面临极大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改革“攻坚之年”必破之题。而且,投资膨胀的背后潜藏五大体制性原因:一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和  相似文献   

20.
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近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时明确表示,经济过热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被强化为“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