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5,(15):31-32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多次“抵制日货”运动,但并没有掀翻时快时慢但仍然在轨道上运行的中日经贸合作的“货车”。目前的状况是,中日两国经济日益融为一体,便宜的中国货使日本消费者心满意足,而中国的工厂中充斥着精密的日本设备。虽然日中两国在政治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紧密合作则已变得不可或缺。更为有趣的是,许多高喊“抵制日货”口号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宠中英 《中国报道》2009,(11):63-65
11月12日至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各国媒体、特别是日韩媒体对本次奥巴马亚洲之行十分关注:一些媒体在已经公布的行程安排上做文章,如日本《朝日新闻》关注“奥巴马访问中国的时间更长”的细节,认为这是重视中国的重要姿态;韩国《国民日报》甚至满怀“醋意”地指出:“奥巴马只在韩国和日本各停留一晚,但却在中国逗留3宿4日.”  相似文献   

3.
秦鸿滨 《特区经济》2007,221(6):84-86
从抵制日货的原因、利弊和困境方面看,抵制日货不能走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极端,只能是“有理、有利、有节和有度”的有限抵制,而且要刚柔相济有张有弛,并突出对日交流和中日友好的善意。就事论事抵制“问题日货”,合情合理合法,但要光明磊落理直气壮且减少其负效应,则需倡导“民意”嬗变:支持国货,抵制劣货。  相似文献   

4.
《非你莫属》又一次被媒体和舆论推到风口浪尖——5月30日,知名人士李开复在微博发起“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活动。李开复认为,《非你莫属》是中国职场的悲哀缩影,“找”工作变成了“求”职,公共平台所表现出的种种无知和没有人性,已经让人忍无可忍。短短几天,已有20多万网友参与投票,超过90%支持抵制倡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7月11日]近来日本国内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4月以来,同样的观点在中国也显著增多。中国媒体所渭的“恢复迹象”主要包括公共投资、股价、房地产价格和汽车销量。  相似文献   

6.
抗议日     
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兰州……怒火街头。 持续数日的游行示威,仍在中国各地进行着。中国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抗议日本政府的非法“购岛”行径,谴责日方对人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挑衅。 在“抵制日货”的声浪中,不少在华日本企业的门店或者工厂都选择了暂停运营。郑州等地的商场内,目系电子产品全面下架;赴日旅游、会议等纷纷取消;部分赴目包机、航班被推迟或取消……  相似文献   

7.
从"抵制华货"的原因、主体、范围、手段、目的和实质等方面看,它与抵制日货重新爆发明显不同,这给企业经营者、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者、支持和反对抵制日货的国人以及全球化语境下主张经济国际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人带来许多警示。  相似文献   

8.
苹果是美国品牌,但大量产品在中国生产,显示屏与电池又来自日本……如果你坚决抵制日货,可能也不得不同时抵制美国货、欧洲货。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政府"购岛",可笑、无耻!于是,各地都有不少民众以"抵制日货"来表达对日本政府的愤怒和抗议,彰显爱国精神。有人说:中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国,只要中国人都不买日货,我们就可以拖垮岛国经济。这可行吗?从地理大发现到二战后,国际产业分工一直处在"产业间分工"状态,各国通过资源禀赋、技术优势甚至消费偏好的差异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意大利卖服装,英国卖钢铁,德国卖机械……如果德国不买意大利的服装,也可以考虑英国——纺织也是英国的优势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l”(China Plus One)的提法最初来自日本,2003年“非典”发生时,开始在日本经济界流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5年度投资白皮书、《日本经济新闻》等财经媒体、各类日本经济论坛等都用过这一提法。该提法的主要含义是,为避免对外投资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应采取“中国+1”战略,即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同时,还要在东南亚、印度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后备基地,一旦中国市场发生波动,可以在东南亚、印度等地继续生产。随着我国迅速战胜“非典”,  相似文献   

10.
抵制家乐福     
《新财经》2008,(5):9-9
奥运圣火在巴黎遭遇袭击之后,巴黎警方不作为、满街支持“藏独”的法国人、某些法国政要的言辞、法国媒体对“3·14事件”的偏见等,让一些国内民众的对抗情绪高涨。法国连锁巨头家乐福遭到广大中国人民的抵制。  相似文献   

11.
顾列铭 《上海经济》2012,(10):14-17,6
2012年9月13日,国家商务部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日方的所谓"购岛"行为,难以避免地会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不排除中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的可能。而在网络上则流行这么一段话:如果中国人一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六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  相似文献   

12.
中日民间矛盾因钓鱼岛主权纷争而升级,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也渐渐高涨了起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抵制日货"运动再次风生水起。那么,事实上如何呢?当前中国根本不具备"抵制日货"的能力,正如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断奶一样,所谓"连环反击战"云云,则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中日最根本的差距就在于,中国没有日本那样扎实的产业积累和完善的社会制度设计。中国自1992年"南巡讲话"以来,从  相似文献   

13.
“广大青年表达爱国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是要理智选择的。”中关村环保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徐云认为抵制日货不合时宜。他说,“我们认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抓住机遇谋求自身的发展,靠我们每一个人更勤奋、更认真地工作,在引进更多的国外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加快自主知识创新的步伐,做出更好用、更便宜的国货产品来,在当今全球化的条件下,抵制日货的方式就显得过于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4.
《环球财经》2009,(7):20-20
日本在推行“软实力”外交方面已经有纲领、有计划、有行动。深刻认识日本“软实力”外交的动因,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5,(23):19-20
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去年只占美国进口商品的13.4%,远远落后于欧盟和加拿大,而且许多挂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都仅仅是在中国大陆加工完成的.如果削减从中国进口的疯狂的政治行动取得成功,那只会对亚洲其它国家以及欧洲和拉美国家有利,美国消费者要比以前支付更高的价格.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媒体肆意歪曲报道中国的愤怒以及“抵制家乐福”的浪潮声中,公共舆论悄然走向了冷静与理性。  相似文献   

17.
冰之 《新财经》2002,(2):70-73
在联合国出版的《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2001)》的部分内容中,明确指出了目前缠绕在人们心中对互联网的种种偏见和谬误,正是这些“神话”的存在,使我们在发展互联网经济的进程中出现狂热、挫折和萧条,甚至迷失了方向。很多人一度尝到互联网带来的短暂甜头和许多苦楚,也消磨了对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信心。《报告》清晰而明了地指出了这些“神话”产生的原因、错误之处,以及未来之路。特别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具有正在起步的互联网经济和近千万的中小企业,以及积极面向国际市场,如何发展互联网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水运媒体报导,10月11目港口主管部门召开各级主管部门沿海港口企业和中国港口协会参加的“制止港口杀价竞争”座谈会:会议分析了近几年,港口市场杀价竞争造成的原因和危害。为制止港口杀价竞争,提出四项措施,主管部提出以收取铁矿石港口设施保安费(简称“保安费“)为地入点,制订《统一收取进口铁矿石港口设施保安费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领域模仿风气很重,都说“大陆抄港台,港台抄日本,日本抄欧美,韩国抄日本,湖南抄韩国”。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引进模式节目现已成为颇为流行的节目研发路径。2013年5月以来,《星跳水立方》、《中国新声代》等扎堆开播闹荧屏,进入夏天还将有《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我的中国星》新一季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东京新闻》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三大件”——反映经济状况的镜子》的报道,其中关于中国的“三大件”是这样写的:1950年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九十年代是电话、电脑和空调。在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的今天,中国已经没有固定的“三大件”概念,但多数媒体说住房、汽车和子女教育是现代的“三大件”。提起“三大件”,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是熟悉的。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所谓“三大件”还不是手表、自行车、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