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功有道理,失败有原因。”汕头帝远海运公司董事长李廷福谈起战略思维对企业家功能价值时感慨地讲道。过去20年,企业家如果不关注企业管理则是无知,而20年后的今天,企业家还只关注企业管理则是无能。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规范就没有规模,掌控规模型企业的企业家像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靠领  相似文献   

2.
程华:如何看待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白宁:造就企业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功意识的培养,企业家要有成功的强烈愿望,这非常非常重要,之后自然会去寻找机会实现目标。很多创业型企业开拓者从零开始,像我这样的;有些人是靠关系,找到一个机会,兼并某一企业,发展起来。真正的企业家需要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比起今天的MBA训练内容要重要得多,创新精神是前进的动力,是原创力,中国的MBA教育应该不断强化这个内容。程华:如何看待MBA及EMBA教育?白宁:国外MBA和EMBA一般要求一定有二年的工作经验,这点很重要。我在清华读书时就开始摆地摊,从…  相似文献   

3.
《东方企业文化》2019,(4):32-37
2018年《东方企业文化》特约记者工作会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之际,偶然的交流中,得知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2016年开始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读书活动",公司总经理邵明东倡导干部员工多读书、读好书,从公司管理者到每个岗位的员工,全部参与了读书活动,一股"读书热潮"在青岛宏大员工中辐射开来。今年5月份,我们又欣喜地得知,青岛宏大的全员读书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带头读书的同时,还在每个季度撰写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打造学习型员工队伍,青岛宏大持续开展的职工读书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公司领导介绍,三年多来企业参加读书活动的干部职工撰写读书心得、学习体会达800多篇,很多职工通过读书活动,从开始的被动读书到自觉读书再到养成了读书习惯,各车间、各部门很多员工通过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文字写作水平都普遍有了明显提高。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让交流成为一种力量。公司领导安排在企业主办的《青岛宏大》报上开辟职工学习读书专栏,很多职工都积极踊跃地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见闻录、诗词小作等各类小文章进行投稿,收获和分享着学习的快乐和喜悦。企业文化是一种战略管理。青岛宏大发起的这场全体职工读书活动,犹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我们相信,企业在打造"青岛宏大"品牌的同时,"书香宏大"也将展现独特魅力。本期,我们选取了青岛宏大几位员工写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俞永铭 《中国物业管理》2007,(6):I0012-I0012
<正>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的步伐在不断加速,学习已经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我赞同上海某科技集团负责人的一句话:"企业之间最核心的竞争,就是看谁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蒙牛的学习观是"大智靠学,99%成功靠学习造就";创维的学习理念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盛克政 《企业导报》2010,(8):177-177
<正>一、"企业家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一个或几个成功的企业家的"作品",对优秀乃至卓越的企业家的渴求是所有企业的共同愿望。企业家具有的这种决定企业命运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有研究学者将它定义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要求企业家面对不确定市场具有决策、配置资源能力的能力,即在不确定性中构建新的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 ,是率领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的风云人物。笔者在对企业家进行学习和研究当中发现 ,有关学者和政治家经常提到“农民企业家”、“军人企业家”、“某部级企业家”、“厅级企业家”等一些概念和说法。表面上是对企业家类型的一种划分 ,在这个层面上有其合理性 ,但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却容易给人一种误导———企业家也具有身份。作者认为企业家有其深刻的内涵 ,如果有所歪曲 ,就不利于我国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不利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完善。“身份企业家”出现的原因一、对企业家的内涵不清企业家的概念在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只要稍稍浏览一下企业家的传记,便会发现:举凡成功的企业家,均有其各自的成功"诀窍"。那么,私营企业家李万虎成功的"诀窍"又是什么呢?说来也许你未必相信——那就是"实实在在"几个简单的字。的确,贯穿李万虎13年创业历程的精奥在于务实。他就像一位音乐指挥家,时刻控制着企业这首"交响乐"的演奏速度:不好高鹜远,不盲目冒进,不搞花里胡哨的多元化经营。他靠稳扎稳打的经营风格,从几个人干起,以自己的优势切入市场,找到立足点,然后一步步扩大业绩。于是,今天才有了在重庆南坪开发区占地14亩的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才有了在新疆、陕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海南、福建等广袤土地上热销的海陵牌摩托车……  相似文献   

8.
"聪明的人常常不事前做好研究,只靠做样子来勉强过关。如果你想当个创新改革者,这招已行不通。"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倡导朴实高效的管理。但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却没有对大师的告诫做深入的品咂,面对缤纷的"创新"理念常常是一时趋之若鹜,似乎不学习时髦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不懂现代管理,不引进博士就等于不重视人才。如果披上这件"皇帝的新衣",使企业的管理上了一个层次倒也罢了,令人忧虑的是,往往形成一种"花瓶病",最终却构成了对健康管理程序的整体骚扰。  相似文献   

9.
有位名人的企业家说过小企业靠人性,中等企业靠管理,大企业靠文化。文章在对颐年堂企业文化分析的基础上面,提出了利用好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语录     
要培养世界级的企业,首先要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家。——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增效“未必靠“减员”,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在不减员的情况下,努力增加企业效益,增加员工收入;假如把员工都减下去了,“增效”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这是企业家进行企业创新的成果.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创新的主要轨迹是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企业家面对的都是一些不确定因素.企业家的工作是风险性工作,需要具有审时度势、出奇制胜和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家的创新动力来自竞争,而推动竞争的动力又来自创造利润和担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 100多年的发展使得美国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与时代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美国大企业的管理是围绕市场、人、效益这三个中心而进行的,其基本特点如下:(一)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在美国大企业中,企业总裁作为企业家,非常珍惜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因为美国与中国不同,美国形成的企业家市场使得后备的企业家人才非常充裕,时刻威胁着在职总裁的职位,使得在职者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企业下层员工,也是人人争先恐后。如果不努力工作,或不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不但提拨无望,还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美国大企业的员工上班之余,均再自费上大学,继续接受教育和各种培训,学习吸收新的电脑知识及各种专业知识,以跟上美国这个快节奏变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商海横流,方显出优秀企业家的英雄本色。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是造就将帅之才英雄辈出时代的话,那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标志着企业家时代的来临。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家与资源、资本和劳动一样,是商品生产的四大要素之一。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实践反复证明,一个能保持持久活力的优秀企业,都有一个优秀企业家掌舵,并由此形成该企业著名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企业风格等等。我国十几年来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实践也证明,在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往往系于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班长"的优劣贤庸;优秀的厂长(经理)引导企业充满生机活力,扭亏增盈,兴旺发达;平庸的厂长(经理)导致企业每况愈下,亏损以至破产;腐化变质的厂长(经理)更是企业的败家子,为祸企业,贻害职工,坑害国家。优秀企业家不是靠自封的,不是由某个上级或领导指定的,也不是靠不实舆论胡吹乱捧出来的,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召唤下、锻炼下、筛选下造就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自我提高、组织培养、社会哺育和市场造就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集团经济研究》2001,(6):15-16
魏家福说,改革以后中国企业家的成熟需要三代的努力.第一代企业家靠秘方、靠政策发家,但不懂管理,不懂法律,不懂形式,更不懂战略,所以很快就垮了;第二代企业家懂经营,懂管理,但法律知识不健全,又缺乏引导和学习,故难成大器;条三代企业家除了具备以上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企业能否成功,90%靠企业家,10%靠投资人的帮助。我们有三个幸福理论,第一让LP获得好的回报,第二让团队快乐,第三是让我们的企业家幸福。  相似文献   

16.
加强监督,造就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李雁红搞好企业靠什么?一靠机制转换,二靠加强企业管理。然而机制转换是一个长时期才能见效的任务,企业要正常运转,增强盈利,避免亏损,必须紧紧抓住管理。企业决胜在市场,市场决胜在管理。著名企业家,长虹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  相似文献   

17.
邹山 《公司》2004,(3):57-58
俗话常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企业家对整个企业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有号召力的企业家品牌,对于企业品牌的推广和企业的成长速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决策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业界曾流传着"拍脑袋"决策失误的例子,其实"拍脑袋"并非一无是处,看看现在企业界,很多企业家不仍然沿用这简单的决策模式吗?事实证明,凭直觉和判断进行决策仍被业界所推崇,靠的就是长期决策经验的累积所形成的对事物的洞察力.在提出问题、形成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反馈等决策环节中,经验上的直觉与判断则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企业决策者可做一时的英雄,却不可以成为一世的赢家.他是人,而不是神,他总有决策失误的时候.当今不少企业家流星般的殒落,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理性学习     
从响应号召"学大庆"、"学邯钢"到自觉学海尔、丰田、GE,中国企业从来不缺少学习的榜样和动力。然而,企业高涨的学习热情难掩学习效果不佳的尴尬。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关切的问题,而企业要改善学习,基本的理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明确学什么。比尔·盖茨说过,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向谁学  相似文献   

20.
像"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永恒的问题"一样,"提高员工执行力"是各个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所有的企业都想做百年老店,所有的企业家都有宏大的理想和战略;但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难以落地,更遑论成为百年老店了。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不缺正确的方向,不缺清晰的战略,不缺先进的管理理论,缺的是具有出色的执行能力、能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