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工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出发,理清分工思想的发展脉络,通过马克思对斯密分工理论的批判性继承,给出了马克思对企业的起点及其存在的原因的解释;最后,分析了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对现代企业理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亚当·斯密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李嘉图等人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构建;马克思等人完善、发展和深化了劳动分工理论;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理论引入了国际贸易领域,开创了对现代国际贸易竞争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工的二元发展与企业小型化、分散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虹 《商业研究》2006,3(13):48-50
社会分工的二元发展是企业小型化、分散化趋势的根源。社会分工的发展(扩大)具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形式。一种是从集中化的生产中产生社会分工,即由企业内部的分工转化为企业之间的分工,另一种形式是在现有生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分工关系,即创造原来没有的生产。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的特定目的和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使他忽略了对资本分散和生产小型化这一问题的分析。过分强调了分工导致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分工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对分工做了系统的分析,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分工是无所不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因此,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尤其是集大成者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加以批判而发展形成的。马克思分工理论有着极大的科学性,在现代得到不断延伸和发展,它为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4)
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理论中轴",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内涵着分工理论的不断建构、解构和重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更是一个贯穿于始终的重要范畴。但是在细读文本时不禁会产生一种疑惑,为什么马克思一边强调分工的重要性一边又要消灭分工?文本中有关分工思想到底出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谁的创作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从两种分工各自的形成、差别与影响三方面来讨论其内在逻辑差别以及对分工理论系统性解读。  相似文献   

7.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问题,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中一直倍受争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典的国际分工理论多以“规模报酬递减”作为基础假设条件,并形成了误导,使很多人忽略了规模报酬“递增”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方面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人们对大型企业形成“垄断”的恐惧,使人们对以规模经  相似文献   

8.
对于企业理论的分析,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另一种观点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理论。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研究企业的存在,应该从生产组织的发展变化中寻找原因:分工和协作引起了企业的产生,而企业规模的大小又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分工、交易与协同劳动创造价值乃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一般形式,基于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被作为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资本论》第1、2、3卷分别从历史维度、逻辑形态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企业是劳动合约的实体形式,劳动者通过协同在企业中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统领着马克思经济体系的各个范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企业理论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分别用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相关经典理论对对外贸易作出精辟论述。马克思的这一系列理论和论述,构成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据此,提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书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课题《中国经济科学前沿》丛书中一部。该书以19个专题,总结概括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20年来,国内经济学术界在对外经贸理论方面的探索与争鸣,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与学科进展情况。这些专题覆盖了广泛的国际贸易理论、外经贸体制改革、利用外资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等问题,如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和国际分工理论,外贸增长方式,国际竞争力评价,经济全球化理论,外经贸体制改革理论,贸易战略的比较分析,国有外贸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思路,经济特区的理论,外贸代理制的多元分析,利用外资的规模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8)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客观思想、辩证方法、理论特征等三方面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工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想之一。分工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分工的发展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紧密联系。分工作为特定的生产关系的社会存在形式,分工决定并且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在分工的基础上,阶级和国家产生。社会分工既促进了人的发展,也制约了人的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实现分工的和谐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分工理论认为社会分工和企业内分工协同演进,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分工协调问题,而流通具有协调社会分工的重要功能。因此,流通效率的提高可以形成一个发达的现代流通体系,成为实现市场经济秩序和财富增长有机统一的载体。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应以流通效率的提高为核心,寻求构筑现代流通体系的制度基础、技术基础、法律基础和道德基础,联系生产组织和消费行为的结构性变化分析流通组织的演变机理,探索社会分工协调的自循环实现机制。并且,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应结合中国转型和开放的双重背景,借鉴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探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观点、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的观点,并分析了科斯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通过对科斯和马克思理论的比较分析,指出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把资本主义经济中现实的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关系,或者说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看作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像马克思那样,把它当作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比科斯的企业理论更深刻、丰富,也有更强的科学解释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都探讨个人与社会分离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特点,都是对传统“市场机制和谐论”的某种反思.但二者在人的基本行为假定、经济绩效准则以及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边界、企业内部权利结构安排等企业理论的具体层面上,存在诸多不同.本文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提炼出其中的精华部分用于指导我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大型国际企业集团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国家要不要实行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技术联系呢?学习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国际分工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作出明确肯定的回答。马克思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指明了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必然趋势,表明各国经  相似文献   

18.
产品内分工的经济合理性依据及利益源泉,一是比较优势,二是规模经济.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可以解释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国别结构和分工强度,但却不足以解释其微观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问题.学者们多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来分析跨国公司复杂一体化战略以及一体化和外包的选择战略.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将研究对象深入到产品内部,突破和完善了贸易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分工演进与城市群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