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角。同时,大量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形成了发达的全球生产体系。基于全球失衡的上述特点以及在Antràs和Caballero(2007)水平分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垂直分工模型,可以从国际分工视角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创新和生产两个环节,并指出与生产活动相比,创新活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进行国际交换时,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通常反映在国际收支账户中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基于这种国际垂直分工的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的均衡交易将引起参与分工国家经常项目的失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分工网络出现局部失衡以及这一局部失衡引起网络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并最终演化成全局失衡后各分工部门又通过自我行动调节恢复平衡的一个动态的市场过程。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出现局部失衡的原因以及这些局部失衡引致结构性失衡和全局失衡的传递机制。基于此,我们分析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得出政府可以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也可以是保持经济稳定和抑制经济波动的重要力量。政府宏观政策的效果受到政府获取认知经济状态信息的效率、以及政府决策形成和执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做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相关,其中短期政策与波动正相关,长期政策与波动负相关,这些相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显著的,且财政政策显著性的表现优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中国对策:一种政治经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论与战略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内涵与性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球失衡的国内调整与国家间调整,认为寻求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和主要相关国家之间调整成本分担的平衡是决定全球经济能否实现再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全球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近期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与平衡、再平衡的进程进行了探讨.世界经济失街含义的变化,使之从反映南北经济关系演化为经常账户的不可持续,本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次贷危机既是对此前全球经济失街过度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反映,也是对过度失衡进行的破坏性调整和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再平衡的实质是对原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的调整而不是质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是再平衡的工具,对美元大幅升值单方面来达到全球经济平衡是既没有理由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内的产业格局与储蓄消费的失衡决定了全球的分工格局与全球经济失衡,这种失衡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金融危机反过来也会影响全球失衡的调整,其最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使得国别经济关系关注的焦点从财富增长转向了利益调整中的财富分配。在这一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防止经济衰退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在长期,我们更重要的是防范全球经济失衡中的利益调整所造成的中国长期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经济学界围绕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走势及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很多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仅就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与中国的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直接投资等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国际贸易不平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全球分工格局调整过程中跨国外包与供应链重组的加速发展,中国贸易顺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就等于外…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和应对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世界经济和贸易已经从复苏转向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国际金融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但全球经济失衡也日趋严重,突出表现为国际贸易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在全球分布的不平衡。虽然迄今为止全球经济失衡的不良后果尚未显现,但如果有关国家不采取措施逐步缩小不平衡,持续扩大的全球经济失衡将势必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汇率关系的剧烈调整,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严重威胁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5.1%,成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第三个增幅超过5%的年份,2007年将有所缓行,但即使降至4.9%甚至3.5%,自2003年开始的这一轮增长周期的增幅和延时性也是30多年来最好的。究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增强了耐冲击能力,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和转轨经济大国本土经济国际化在与经济全球化浪潮交汇互动中充分地发挥了比较优势,推动了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优化和配置效率提高。同时,这也循环积累起了“全球失衡”。但与历史上的失衡相比,当前的“全球失衡”使美国全球经济“火车头”地位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大国群的“引擎”作用逐步显现。因此,具有更长久的可延续性,利益相关方也具有更大的可承受和可以接受的程度。如果“利害关系者”能进行互利共赢的协同调整,不仅能使降低纠正失衡的成本,而且将迎来一个更加平衡和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由于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过程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博弈与较量。贸易失衡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经济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也很显著。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美贸易失衡的调整以及相应的路径选择对于世界经济再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和中美贸易关系文献的回顾,从中美贸易失衡的视角,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并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失衡中的作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