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突发事件影响下,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思考--以"非典"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考验了中国的经济,旅游业首当其冲,损失尤其惨重.造成如此巨大损失,“非典”的影响固然不少,但同时不少旅游企业缺乏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非典”中旅游业暴露出的管理上的问题讲起,详细论述了旅游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内涵、原则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国际社会关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的研究基于为两个观点服务,即中国“世界工厂”威胁论和中国“世界工厂”有利论,由于这两个观点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研究的结论也具有较浓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国内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为批驳国际社会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服务,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一是中国目前依然不是“世界工厂”;二是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仍有许多路要走。后来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渐趋理性和科学,采用的方法也多样化,但就目前来说,针对这一问题仍有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就像传统的中国人生活在家庭,家村的中国人生活于村落之中一样,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人都生活于特定的“单位”之中。在社会学意义,单位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样式和生活空间,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公共空间,因而单位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原点。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单位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控形式,单位是中国社会在制度和结构两个层面上超越传统社会的重要体现。它与国家之间关系紧密,作为国家调控体系的基本单元,单位即是国家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又是整个政治体系的支撑者和资源的最终分配者。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一个“单位时代”。改革告别了“单位时代”,中国社会进入“后单位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作为一种组织已不再存在,只不过存在的方式、形式、功能、内容、意义等有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现代化战略和模式的变化,体现了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调控体系的再造。这种再造要取得成功,依赖于三重因素;单位组织的创新;单位外社会体系的丰满;确立多元化的新型权威结构。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人类恒久的话题,但其内容和功能的定位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价值问题、人生问题包括个人意义等问题也突现了出来,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性课题。由于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研究不够,确实急需补充发展。补充发展,除现实基础外,还存在一个理论基础问题。而这个理论基础对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意义相当重大。本文从哲学主题的由“物”到“人”转移来探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切实避免“非典”,原定于6月初召开的“北大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论坛2003年会”拟推迟到7月以后的某个适当时期;与之配套的“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推介会”也相应推迟。但为了积极应对“非典”,原定年会召开之后再正式向社会亮相的“北大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论坛”网站(www.vc-sme.net),于5月中旬提前开通。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治理这一大课题下,街头小广告看似是个小问题,但仔细分析一下它的社会危害性却是个困扰居民日常生活的大问题。根据社会学家的观点,在一个居住区域中,如果绝大部分人群都认为某个问题已成为一个公共关注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7.
当洗浴文化真正渗入到长沙的内核的时候,当洗浴休闲成为长沙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时,长沙洗浴行业的前景将会是一片海阔天空。惊鸿一瞥:新文化进长沙? 就在今年6月,"非典"这个可怕的恶魔刚刚离去不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就有专家大声指出:"非典"让一种新的文化走进长沙。的确,一场罕见的"非典"给中国的经济带来重创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进行了一次大的冲击,它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  相似文献   

8.
辛苑薇  尹婷 《新智慧》2006,(11):38-38
一个只念到小学五午级的辍学少午,一个昔日小裁缝,一个贩过米.卖过布、揽过工程的“倒爷”,如今却是中国声名赫赫的“电话大王”。一路走来,他的背后会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政治经济学的名称问题,即用“经济学“替代“政治经济学“这一我国沿用多年的名称.本文认为:经济学的职能在于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活动.经济学在此方面的作为难以令人满意的原因在于单纯注重数量分析,忽视市场行为者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中国经济学要解决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就要多角度地研究这些问题.“经济学“前冠以“政治“可以反映这一特点;二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普适性与国别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中国经济学难以发挥其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数学分析问题.中国经济学引进数学分析方法,对弥补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缺陷无疑是有益的,但不能无视研究需要,片面追求数学化,重蹈西方经济学过度使用数学方法导致经济理论形式化、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覆辙.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及时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的“扩大内需”计划。实际上,扩大内需计划在1998年亚洲危机后就提出了。这次战略举措尽管在解决当时的经济“疲软”问题,维持中国经济数年的高增长功不可没,但这一计划对于“扩大内需”本身而言,却是失败的。因此,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免在这轮“扩大内需”战略后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1.
“非典”肆虐的时候,做消毒水、口罩的发了财;寒流突然袭来的时候,保暖类商品也会大赚一笔,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会有商机。  相似文献   

12.
致富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大问题。我们知道,没有创造价值的财富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就会导致“泡沫经济”,就会导致东南亚国家一样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为背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性质上属于短期的需求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总趋势,同时建议对财政政策进行调整;对农村抗击“非典”的特殊方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对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构筑共同利益制度;在论述危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危机管理的一系列建议;探讨了公共物品短缺带来的新矛盾和抗击“非典”对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芯片界,程京绝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是第一个吃出螃蟹味道的人。 这位上大学时学习工学的年轻人,怎么也没想到日后会与生物芯片结缘;并且,一不心、成为了中国生物芯片界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5.
宋子千“非典”之后的西部旅游业“非典”对我国旅游业的短暂冲击已经成为事实。但是让我们将眼光稍微放远一点 ,考虑“非典”结束之后旅游业的发展。由于“非典”结束之后的短时期不足以长至使人们忘记“非典”的可怕 ,可以预料“非典”的短期影响将比长期影响更大。笔者认为 ,“非典”结束之后的这种短期影响对西部旅游业来说将是一个机遇。首先 ,笔者倾向于乐观地推测 ,“非典”之后我国旅游消费将有强势反弹。其理由是 :第一 ,获得身心愉悦是消遣旅游最重要的功能 ,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压抑之后 ,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放松一下身心 ;第二 ,经…  相似文献   

16.
《秋菊打官司》不仅是中国法学界关注最多的一部电影,也是关注最多的一个文学作品,是“在中国讨论‘法律与社会’的一个经典电影文本”。这部电影的诸法律影评对此进行了过度解释。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研究者面向中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立场上的知识偏差,表现为自我汉学化、自我“他者”化的隐性姿态。因此,“面向中国”仍然是个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动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代安荣 《大众商务》2006,(11):56-57
1、深受启发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羊看到此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个子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他却是为了性命!”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我要是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就得想个好法子.  相似文献   

18.
几个月来,非典这一突发事件对我国一些行业和地区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造成的后果可能就越严重。但也应该看到,在非典的冲击下,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很多有利因素仍然存在。我们既要做最坏的打算,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又要积极努力,把预备方案准备得详细一些。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就能够把非典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经济发展双胜利。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广东省出现第一例非典型性肺炎的感染病例至今.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血与泪的教训迫使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过去。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中存在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非典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刑法关于“传染病防治失职罪”规定有一定的弊端.从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以及对该法条规定的犯罪主体的范围加以分析.希望刑法能够随着国家和社会情况的变化而改善,从而为中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华战争已经结束了半个多世纪,但日本右翼势力为复活军国主义,对发动这场造成3千多万中国人伤亡的战争的罪责,始终采取掩饰、抵赖的恶劣态度。1984年6月,日本右翼人士田中正明在日本教文社出版了专著《“南京大屠杀”之虚构》,截止当年9月短短的三个月,这本书竟再版了五次。而这却是一本充满谎言和鼓吹军国主义复活情绪的伪历史著作。身为中国国民,不能不对此深感愤慨。 既然,有人要掩盖、歪曲历史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