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22):A024-A025
2003年,我国葡萄酒产量34万吨.增长幅度选到了13.4%.产品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了14.3%,行业利润增加了13.5%.,现在已经进入了6月份.人们对今年的增长率有多种不同的提法。有部分专家预计,2005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将突破50万吨.因此.2004年和200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将出现并保持2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一、最优经济增长率的含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决定》告诉我们,所谓“最优经济增长率”就是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增长率。这一意义的最优经济增长率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向潜在增长率趋近--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延续200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加快.本文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基点,提出此轮上升趋势的推动因素,可持续性、合理性和合意性,并就几个普遍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1958年A·菲利普斯提出菲利普斯曲线后,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许多方面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理论。但对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从业务人员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的关系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分析1979年~2004年的统计资料,旨在探讨:从业务人员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曲线;从业务人员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曲;从业人员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紧密相连,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从现实情况看,潜在增长率的估算,在短期可以评估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中期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所处的状态,有利于决策者确认可持续实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在长期可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从而为政府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官方统计数据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基教授撰写的论文"中国GDP统计发生了什么"的基本观点、基本依据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中国经济学家任若恩教授对罗斯基的观点和依据所进行的批评;阐述了美国经济学家克莱茵、拉迪、诺敦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快填跨越至中上等收入国家。在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与经济增速缓慢甚至停滞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充满活力。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方面是周期性结构性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中国政府改革和调整发展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WTO经济导刊》2011,(5):8-8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9.6%和9.5%,在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中仍然是最快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 据德国《商报》3月17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对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将原先预计的4.0%提高为4.6%。该报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于4月中旬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最新预测说,受美国、日本及英国等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将有所加快。基金组织预计,美国经济今年的增长率将为4.6%,比其去年秋季的预测提高了0.7个百分点;日本和英国今年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增长模型,对于预防由于过度经营、资源紧张等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以可持续增长率(SGR)的速度增长都可以带来企业价值的增长。因此本文探讨将经济增加值与可持续增长率进行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30多年来中国长期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这三大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大进大出"式的循环发展模式似乎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8.
19.
《四川物价》2009,(2):1-1
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09年全球风险》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率大幅降低可能会成为今年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对于各种各样的经济预测,中国人自然不会过于在意。最重要是看能否对自己的力量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能否继续发扬我们以往取得成功所依赖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国内外机构与学对我国GDP统计数据不断提出质疑,本对不同质疑与该领域众多学的讨论背景及手段与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试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的经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单个经济指标对经济总量的解释力十分有限,不能因部分经济指标之间的不一致简单得出我国经济总量统计有误的结论;二是我国目前的统计技术与信息渠道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提高统计质量是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