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的“三个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集团,即:九三豆业集团、九三麦业集团、九三垦丰种业集团,是联结分局11个农场18680个家庭农场的三个经济增长点。九三分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是分局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战略重点与关键。我们要借总局大力建设垦区农业现代化的东风,举全局之力,集智力、财力、物力,重点在龙头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发展规模与品牌形象的提升上,实现新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正>推进场县共建是黑龙江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创造性举措,可以使农垦和周边地市、县镇共谋发展,达到优势共同发挥、利益实现双赢的目的。黑龙江农垦九三分局有10个农场地处嫩江县境内,是省政府2007年确定的场县合作共建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黑龙江垦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垦区经济快速发展,客观上对各类专业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与垦区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基础专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就九三农垦分局而言,加强企业紧缺内需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九三农垦分局目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九三农垦分局是一个拥有回回个大中型国营农场,12个县团级工业和流通企业,290余万亩耕地,16万人口,8万名职工的多元化农业生产基地。全分局拥有一支门138人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而且还以每年平均接收300…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分局近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但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还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化格局优势,抓住省政府批准九三农垦分局为“九三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遇,迅速组建“黑龙江省九三绿色产业集团”,实施资本运营的发展战略,使九三垦区经济总量成几何级数的增加。一、实行资本运营的指导思想与宗旨紧紧围绕分局“举产业旗,打绿色牌,走调整路”的战略思路,发展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抵御加入世贸的风险;开发绿色食品,扩大出口规模;发挥资源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分局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过靠龙头,建龙头,不断扶强扶壮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发展。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快了九三分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精心 构建农业产业化框架 作为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试点的九三分局,从 1995年就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九三局情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使全局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九三分局农业产业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整合、不断发展的过程。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九三农业产业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经受了市场的无情。 近几年,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  相似文献   

6.
2001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把新世纪的第一年定为结构调整年。 7月13日,九三分局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分析,对下步工作进行部署,对全局结构调整进行大检阅。 “柳涛葱海翻碧浪,风吹草低见牛羊,结构调整结硕果,富民强局人气旺”,这首诗正是对九三分局结构调整的真实写照。 构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天公不作美,市场亦无情。1998年以来,连续4年的自然和市场的无情夹击,使九三分局屡受重创。 再创辉煌,路在何方? 适者生存。面对困难,九三分局新一届党委在深入学习十五大精神、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看,如果说国有农场建立起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第一个飞跃,那么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实现大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是垦区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近几年来,九三农垦分局积极探索试验,并全面推行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试验是成功的,其基本思路明确,做法可行。一、规模经营的现状九三农垦分局现有耕地近300万亩,管辖11个农场,210多个生产队,16万人口,其中农业职工3.6万人。九三农垦…  相似文献   

8.
发展自营经济实现岗位转移○李海宏1993年至1996年,是黑龙江农垦九三分局有史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小城镇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大转换,全局累计有41万人离开了原来工作多年的岗位;而同一时期,九三...  相似文献   

9.
利用五种推动力加快自营经济产业化──对九三农垦分局自营经济产业化的调查李世颖,王淑芬黑龙江垦区九三农垦局职工自营经济在经历了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之后,又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产业化经营的新阶段,产值效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自营经济总产值连续十年以4...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正确认识,对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分局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九三垦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四条原则和六大战略。  相似文献   

11.
春风遍数花千树,九三处处绿意浓。 从空中俯瞰九三,田成方,林成网,大地如园林。纵横交错的林带把九三大地绘成一个巨大的绿色棋盘。 绿色,充满生机和希望。 在绿色大背景下,九三分局正以时代为笔,精心描绘生态经济局的宏伟蓝图。 绿色梦想 21 世纪是绿色的世纪,是生态环境的世纪。建设生态经济局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希望,是历史的责任。 九三分局党委认识到:建设生态经济局,是分局党委面向新世纪,顺应历史潮流,从分局实际出发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对原有工作思路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年改革为黑龙江九三农垦分局小城镇建设事业注入了发展的动因,提供了无限的活力。改革为九三农垦分局小城镇建设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扬起了靓丽的风帆。尤其是改革的后10年,小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令人瞩目的变化,标明该局小城镇建设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垦经济》1998,(10):12-14
编者按]1998年7月25日~28日,由农业部农垦局和中国农林工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农垦系统职工自营经济现场会在黑龙江垦区九三分局召开。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农林工会韩义敏主席、农业部农垦局刘传筑副局长到会并...  相似文献   

14.
<正>按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提出的"撤并生产队,建设管理区,发展小城镇"的总体布局要求,九三分局对一些农场管理区布局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情况进行了调整。在拆迁过程中,九三分局始终坚持"阳光拆迁"与"人性化拆迁"和谐并举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群众利益出发,从建设和发展大局出  相似文献   

15.
小兴安岭南麓的丘陵地带,在5613平方公里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大地上,12座农垦小城像门颗珍珠,镶嵌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以这些小城镇为中心,密集的道路、纵横的林带、肥沃的粮田、翠绿的青山和晶莹的水面,织就了一幅美丽的锦缎。迅速崛起的农垦小城镇 九三分局党委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筹帷幄、精心规划,把农垦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推进。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带领17万人民在九三分局建设成一个个集生态大农业、高科技大工业、先进的大通讯网络、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环保、一流的居住环境于一体的,闻名于黑…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丽  周静 《农业经济》2006,(11):52-53
区域品牌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自勺作用。但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区域品牌的形成是随着产业集群的产生、成长而逐步形成的。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开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发展区域品牌建设,用区域农产品品牌来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使我国农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入世”在即,国内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农垦经济也将受到很大的冲击。为此,黑龙江农垦九三分局党委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加快调整,制定了很多有效的措施。黑龙江九三垦区是一个以旱田农业为主体和依托的经济区,是典型的重农型和重粮型经济的分局,区内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豆、甜菜等,而这些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市场竞争乏力,“入世”后就更没有市场份额。九三垦区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分局党委在组织有关人员反复考察论证后,认为在受到冲击的同时,机遇也是并存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密集型劳动的产品有优势,能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蔬菜、食用菌等;二是绿色特色产品,如亚麻、杂粮等;三是畜产品,国内的畜产品价格比发达国家低几倍,很有竞争力。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的过程。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准是区域之间在经济利益上同向增长,经济差异趋于缩小。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初,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分局在认真分析局情的基础上,大力度地组织实施了规模化运作、系统化管理、集团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工程”.1995年11月,黑龙江省委七届一O九次会议正式批准九三分局为黑龙江垦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试点单位,经过几年的运行,效果十分显著.为此,笔者对九三分局农业产业化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