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在原国有单位与企业工作的普通工人及其管理存在着宁愿生活在一种收入水平相对低下的环境中,而不愿分流、下岗与再择业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出于某种“理性”的考虑。当作退出选择时,人们将面临着原有专门性人力资本的部分或全部沉没、追加积累一种新的人力资本所付出的各种成本、再次择业的困难性与其它边缘福利的损失,以及原来国有单位和企业所具有的各种保障性福利的丧失等,是导致国有企业人力资本难以转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基于布莱克-斯科尔斯的企业人力资本成本计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人力资本成本概述 人力资本是企业在人的投资行为中所形成的、凝聚在人身上的、且能在市场上获取效用或增值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投资对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而人力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开发、重置作为人力资源的人所付出的代价,它是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货币表现.人力资本具有波动性、收益性、非独立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指人力资本承载者获得收入的能力、拓展收入空间能力的弱化或消失,其实质是人力资本承载者无法获得既有投资决策时点的预期投资收益。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原因有三:收入能力弱化、人力资本闲置、人力资本报废。鉴于引发人力资本存量贬损原因的多样性,很难得到贬损的加总数据,需选用多个指标进行估算。本研究用收入数据度量人力资本承载者收入能力弱化;用闲置的工时、失业人数(或失业率)度量人力资本闲置;用永久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度量人力资本报废。  相似文献   

4.
商品削价损失的进项税额是否转出,关键是区分削价损失是属于正常损失还是"非正常损失";而判断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的关键,在于区分造成存货损失的原因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商品削价损失既有正常损失,也有"非正常损失",对"非正常损失"导致的削价损失,其相应的进项税额应当转出,而对于因正常损失造成的削价损失部分的进项税额则不必转出。  相似文献   

5.
唐丽春  徐锋 《商场现代化》2006,(25):271-272
股票回购是风险投资退出的几种方式之一,是指创业企业家或员工以现金票据等其他有价证券购回风险投资家持有的创业企业股份,从而使风险资本退出创业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研究风险资本退出的文献,如Meggison和Weiss等,主要包括退出的时机和方式,风险投资主体之间的契约安排对退出的影响等,国内则主要介绍比较各种退出方式的优劣、适用条件,以及我国的使用障碍等。如《浅析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障碍及对策》等。张晨宇等基于实物期权方法分别建立了风险资本在公开上市、股份转售、破产清算等退出方式下的退出决策模型。本文利用博弈…  相似文献   

6.
李文瑞 《商业会计》2011,(13):58-59
私募股权(PE)基金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募集资金,并以股权或准股权方式投资于非上市企业的投资基金。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包括创业投资、支柱产业投资、基础产业投资、企业重组、特殊概念投资等。私募股权(PE)基金项目操作包括筹资、投资、管理和退出四大环节,其中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是基金运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基金经理通过各种方式出售基金持有的权益性投资,实现投资收益的一个过程,它保证了投资高收益的取得和资金的高效循环。本文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和退出程度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退出障碍是产业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企业退出某产业时遇到的应付出高昂成本的阻力。企业家精神一词解释颇多,这里指企业管理层承担风险、不断创新的动力及意识。企业退出某产业可视为企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企业破产除外),在这种重新组合过程中,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单纯与其他生产要素组合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模式。本文将着重探讨企业退出障碍的形成与消除中的企业家精神要素。一、退出障碍1.古典经济学的观点:退出无障碍。古典经济学重点阐述了进入障碍,而忽略了退出障碍的存在。它基…  相似文献   

8.
对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的梳理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人力资本是指所有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的知识、技能、经验及创新能力和潜力的总称;对其评估的目的是反映企业人力资本整体能力与素质,即对人力资本整体价值的评估。而狭义的人力资本是将具有一定素质并对企业产出增长起明显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作为资本性资源要素使之资本化,对其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持股计划、人力资本出资以及施行人力资本期权激励、期股制和年薪制的企业给“异质”型人力资本定价提供依据。本文仅对狭义人力资本范畴的现行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分析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9.
周丽 《商业时代》2006,(19):47-48
本文所指的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某些契约关系,依附在投资者身上、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人才资源通过法定形式转化而成的资本,具有物化资本不可比拟的活力和收益潜力。由于人力资本可度量性标准的缺失,只能通过人力资本与注册资本之间关联性的构建,实现人力资本与注册资本之间的转化,从而进入企业经营运作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通常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是指依附具体个人的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的总和,是企业里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本,同时人力资本也如其它物质资本一样具有资本的双重属性,即资本的收益性和风险性。对企业人力资本进行风险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企业人力资本风险管理的内涵在进行分析企业人力资本风险之前,让我们对风险概念进行一下分析。人们从各个角度对风险下过不同的定义。此处我们将风险定义为是由于客观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引致的实际结果与决策时预期的偏离程度。即风险是指偏离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嫱  朱海 《市场论坛》2006,(2):155-156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企业作出某一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由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变化难以或不能准确判断,可能引起财务损失的可能性。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照税法的规定,非正常损失的存货是指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存货。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增值税法限定下的存货非正常损坏的范围和内涵,存货非正常损失的基本会计处理以及涉及变价收入的存货非正常损失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老年社会保障,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措施。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除非正常情况外,每一个人都会进入老年。人在晚年和退出劳动生涯后,需要由国家和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以获得生活的保障。实行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与 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对自我深刻认识的表现。老年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什么企业适合于实施,如何选择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方式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著名经济学家、山西财经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冯子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2BJY057)《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该书的理论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弥补了当前理论界只注重对人力资本为什么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研究,对企业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以及如何选择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研究不足的缺陷,对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各项条件、人力资本货币收益和权利收益方式的结合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二是将企业理论从权利收益角度进  相似文献   

15.
资本外逃(CapitalFlight)又称为资本逃避,主要是指国内资本出于安全动机、投机动机或者其他目的逃避正常的监管制度,以各种非正常的方式转移到国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指所投资的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风险资本由股权形式转化为资金形态的渠道或方式。与一般的产业投资和战略投资不同的是,风险投资既不通过经营产品而获得产业利润,也不是为配合母公司的产品研发与发展战略而长期持有所投企业股权,而是以获得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风险投资本身就是资本运作,它的最大特点是循环投资: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企业而言,经营者的经营才是企业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经营者干劲不足,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人力资本薪酬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经营者人力资本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多数市场主体选择不年检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方式退出市场,严重影响了市场交易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市场主体无序退出的原因,认为应建立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分离的制度,确立注销登记为市场主体唯一的退出方式,以建立起正常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一、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1.员工是企业的基础由于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只有将人力资本与企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通产业过度进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过度进入是指具有较大盈利潜力的行业吸引众多企业蜂拥而入造成产业经营能力过剩和效益低下.我国流通产业尤其是零售业因进入壁垒较低,而有了大规模的企业进入.但地方政府行为成为流通业主要的退出障碍,使零售企业不能正常退出,造成行业供给能力过剩、行业竞争过度、无序竞争、行业效益滑坡、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应尽快采取对策,调整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优化市场结构,促进零售业有效竞争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