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宏观审慎有效监管,使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对于防范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24个经济体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作用机制方面,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抑制信贷扩张,降低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异质性分析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为市场主导型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更为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效力也存在差异,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力在经济上行阶段更为有效。本研究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实施与政策工具选择、防止信贷过度扩张与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跨境金融关联视角对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国际性银行危机传染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遭受冲击的10个代表性国家作为样本,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本国及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协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传染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会显著增加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本国信贷的影响比对房价的影响更明显,本国及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协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会显著降低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在调整银行危机指标及考虑贸易关联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后,研究结果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对于中国政策当局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重大危机事件所特有的不确定性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使用综合实证检验与理论分析,系统探讨重大危机视域下的经济(需求侧、供给侧)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冲击的影响动态、微观传导机制和政策应对方案。研究发现:重大危机事件下不确定性冲击具有多维性与异质性特征,需求不确定性(金融不确定性)往往在经济(金融)危机事件中起主导作用,但次生不确定性同样值得警惕。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由于其传导机制的差异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冲击影响。其中,需求和供给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性冲击,而金融不确定性则在短期表现为紧缩性冲击。在应对多维不确定性冲击时,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特别是"增加财政支出+债务管理+混合型货币政策"方案在调经济、稳金融和控债务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危机之后,金融稳定政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现在通常被认为与货币政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中央银行的职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银行机构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在单个银行机构的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方面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马勇  付莉 《金融研究》2020,482(8):1-1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谈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安全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安全网的内涵 金融安全网是政府用以预防和应对金融业遭受不利冲击导致传染性挤兑破坏的一组政策制度设计.它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危机防范,即降低或控制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暴露;二是危机管理,即当金融危机发生时,抑制或减轻其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融》2008,(12):I0002-I0002
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发生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并在9月中旬急剧恶化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深度蔓延、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央审时度势,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措施。这是近年来国务院首次就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整体部署,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部门在支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银行危机及其产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开放早期面临的重要障碍。本文运用20个新兴市场国家1976~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突然停止和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突然停止或银行危机都不必然导致产出的大幅下降;如果银行部门不发生系统性的危机,突然停止对产出没有显著影响;给定国际资本流动不出现大幅的逆转,银行危机对产出的影响也不显著;突然停止和银行危机的叠加则对产出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经济增长率显著下滑。研究结论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构建一个稳固的银行体系对于一国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欧美债务危机后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到2011年的时间内欧洲与美国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国际化局势的突变导致了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带来了一系列的国际化问题,削减中国的经济实力,导致我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外贸水平下降。本文针对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和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作出论述,分析中国的金融政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折射出我国金融体制方面的制度性问题。金融压抑是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原因,银行大企业集团等参与民间放贷对危机发生推波助澜,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金融深化是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途径。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也倒逼金融体制要加快改革步伐,现在到了该放开金融领域进入和利率管制,打破现有银行垄断体制,建立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期,世界金融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国际监管规则也在反思和调整。本文在分析世界金融新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本次金融危机对世界捉业农村金融的影响,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实践成果,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政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建立了绿色金融政策指数,探讨了绿色金融政策与工业污染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绿色金融政策都有助于降低工业污染强度,但地方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工业污染强度的效果更好;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部门间的绿色金融政策协同性越高,工业污染强度降低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08,(3):16-16
刚刚进入2008年,发生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两件大事,一个是雪灾,一个是全球陷入金融动荡。此次全球金融动荡追根寻源可以说是祸起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还会一步步扩散,会走多远,目前还是未知数。在新的变局面前,中国将如何应对?特别是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会不会有调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典型房地产泡沫危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提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实行了从紧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宏观调控的效果显现时间与美国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相重合。在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正确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稳步实施房地产业政策调整。防范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人公夏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著名的金融学家,也是《银行家》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2009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亲自颁证授予夏斌国务院参事一衔。《危急中的清醒人——夏斌与中国经济金融政策演变》一书,是在当下国人所关心金融是如何发生危机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夏斌各方面研究成果为横,以其人生历程为纵编辑的,通过讲述学术、政策故事的同时穿插着介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使读者在阅事、知人、增识的同时,了解中国经济的演变历程,并预知国家未来的政策导向与脉络。以下为本刊所推荐的该书前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朱书颖 《财会学习》2022,(24):128-13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发展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在金融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以金融市场为主,若不能采用正确方法处理,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对此,本文针对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展开详细探讨,希望以下论述观点内容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切实降低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有助于保证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体系中取得长久的立足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发现这些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即脱离了危机前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同时把政府在经济恶化后的经济政策外生于模型之外,从而导致了危机理论只能解释危机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预测。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市场缺陷在宏观经济恶化条件下的放大,是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频次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发现这些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即脱离了危机前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同时把政府在经济恶化后的经济政策外生于模型之外,从而导致了危机理论只能解释危机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预测。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市场缺陷在宏观经济恶化条件下的放大,是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频次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正>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也是经济金融全球化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各国为应对危机,出台了多种政策,在政策工具、规模及协调等方面都突破了以往危机应对的措施,其间大力度的国际合作,也是前所未见。这些政策有效地维护了市场运作,提升了投资人信心,减缓了经济衰退,从而降低了危机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