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汇率转型期间及后转型期货币政策效力的变化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本文采用SWOT分析,对管理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操作做了综合评价,从而整体研判汇率机制改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建立了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模型,以新古典主义范式为基准,通过引入通货膨胀粘性等参量,将其拓展为新凯恩斯主义范式,具体探讨了存在汇率杠杆影响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制定,最后运用情景分析和SWOT矩阵提出战略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本轮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复杂,治理难度大.文章通过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与CPI数据分析,找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流动性过剩是本轮通货膨胀根本原因,长期贸易顺差汇率机制不完善是重要因素;紧缩货币政策配合积极财政政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可缓解当前通胀.  相似文献   

3.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及中国货币状况指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重点研究浮动汇率制度选择下的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 ,汇率制度均是独立浮动汇率制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是钉住货币总量目标或其他货币规划。借鉴浮动汇率制下普遍采用的货币状况指数 ( MCI) ,我们建立了中国的货币状况指数 ,除考虑利率、汇率因素外 ,还考虑了货币供应量指标。计量结果表明 :目前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是相机抉择行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与替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影响产出水平,但是政策的效果、时滞各不相同。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表明,在政府福利最大化目标下,汇率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的相互替代取决于政府福利函数对两种政策的敏感程度和产出对两种政策的弹性。我们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产出短期波动的影响要比汇率政策的影响大,时滞也要短。  相似文献   

5.
有效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和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是否就是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呢?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率则相对较低,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较弱的解释力。因此本文认为,通过调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解决中国的外部失衡有一定的作用,货币政策制度者应当积极关注汇率变动等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泰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变化的分析,揭示了泰国银行实施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深刻原因,并且简要介绍了泰国银行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体内容.泰国中央银行采用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实际上是以经济的内部均衡为主,并以汇率政策作为解决一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政策工具,这种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压力的背景下,我国央行逐渐形成了以冲销性干预为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冲销性干预对汇率长期走势、经济货币化比率和通货膨胀影响不大,但在缩小汇率短期波动、加速外汇储备累积和推高利率方面作用明显。2006年后法定准备金率作为主要冲销手段被不断提高,2010年后随着汇市干预力度的下降,准备金冻结基础货币过多的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带来了一定的货币紧缩效应。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下,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均衡波动态势,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改变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减少汇市干预,逐渐降低准备金率,加速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并充分发挥其调控手段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而停滞不前,2001~2006年日本开创性地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复苏。研究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问题,对于当前实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如何完善政策协调及提高政策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日本月度数据展开实证,首先运用协整技术和VEC模型分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阶段来研究日元汇率传递效应的程度和变化趋势,再运用EG两步法和OLS来估算量化货币政策与国内物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日元汇率传递效应大大降低,这与货币当局致力于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舒杏 《魅力中国》2010,(20):95-95
自200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之争”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运用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及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分析钉住汇率制的内在矛盾与货币危机的关系,以及固定汇率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进而指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实施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防止通货膨胀反弹,先救股市再救房市,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将仃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首先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改革,以及应该发挥有效汇率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的战略意义,重点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对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等都有显著的政策意义。最后本文给出了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
国际和国内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现必须同时满足四大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而一国为实现这几个目标,利率与汇率政策是必然被应用到的重要工具,二者在控制通货膨胀、引导资源有效配置、防范金融风险和协调国际收支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利率与汇率同属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首先针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经济环境,选取具有近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及汇率指标,运用Eviews软件中的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人民利率与汇率进行实证分析,以更好的解释两大宏观经济杠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货币新思维     
西方经济学之货币学说演变繁复,大浪淘沙,基本骨干是三大理论。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关系的货币数量论,二是决定汇率与物价(货币供应量)之关系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是决定各国利率水平与汇率走势之关系的利率平价理论。三者共同构成当今各国货币政策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沪港经济》2005,(12):8-8
歌德哈特指出,金融稳定与否,并不像通货膨胀那样容易衡量,也很难进行跨国比较,对金融不稳定因素或说金融危机,进行模型化的分析就更难了,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当局只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才能采取应对措施。他认为,中国在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做得很好。在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度之前,中国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避险工具。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缺乏规避汇率风险的能手。在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前,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来培养这些人才。现在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应是尽快完善外汇市场,发展更多衍生工具,除了美元外,其他主要货币的衍生工具也需要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1998-2002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贷款在1997-2001年间保持双低,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央行在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外贸和资本项下“双高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的病根在于人民币汇率刚性。央行终究会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常规工具,而且短期看它也是抑制流动性过剩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秋天起,笔者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谈论关于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主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人对中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大增,于是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要么让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自由浮动,要么引入通货膨胀,两者必有其一要发生;若抑制升值并引发通胀,加息和实施形形色色的物价管制,就都无济于事。世界上可供选择的货币制度只有三种,现在是明确货币政策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杨帆 《特区经济》1993,(11):47-48
<正> 人民币汇率,正在经历一个从单一计划牌价,经双重汇率,向单一市场汇率的过渡,最终实现自由兑换。1988年设立外汇调剂市场,开始实行汇率双轨制;1992年牌价汇率由定期调整改为微调;1993年由于心理预期和外汇投机因素增强,调剂汇率发生了剧烈的市场性波动,7个月之内,人民币调剂汇率竟然3次大浮动,每次上下都在20%以上,说明了人民币已经从牌价汇率的连续贬值,发展到调剂汇率在波动中趋于下浮。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已经极为扩大,国际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国内经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国际通货膨胀大量向国内转移,而国内通货膨胀却不能向国际转移;人民币没有期货市场,汇率波动的巨大风险和损失全部由企业承担;在人民币向自由兑换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诱发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广  相似文献   

18.
近来,理论界对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讨论较多。一般而言,由于在钉住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具有运用货币政策等政策工具维护钉住汇率的义务,所以如果货币当局采用增减储备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护钉住汇率或管理汇率浮动,那么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就有可能出现冲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中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保持主体汇率制度不变.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三季度,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节货币供应,保证了金融平稳运行。同时,央行相继出台政策,加快了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