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曙松 《西部论丛》2009,(12):48-50
引言:新的平衡格局是否正在形成 从“大萧条”以来的80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对于美围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有效降价的新阶段.他认为,2000-2001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宏观经济开始复苏,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对当前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及国内学者对有关该问题实质的探讨作了梳理,提出“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壁垒这样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国际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大转变的战略问题。其实质是在中国经济崛起、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促使中国经济建立与其相容的竞争规则,进而构建新的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战略博弈。最后,本文就中国面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权导刊》2010,(1):45-45
中国政府已开始启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虽然国际环境、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将会怎样变化目前还难以判断清楚.但中国决心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已成共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很难再维持2003年到2007年那种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中国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滞后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深化改革面临新的矛盾;扩大开放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浅析东亚经济新格局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先 《山东经济》2003,(1):80-80,F003
20世纪80年代,东亚经济格局呈现出一种以日本为排头的“雁行结构”,然而进入90年代,日本经历了持续10年的经济衰退,相比之下,中国则保持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雁行结构”格局遂在东亚瓦解。随着中国—与东盟达成在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东亚地区一种新的经济格局正初步形成:日本经济跌到与亚洲新兴经济体同等水平的地步,并导致激烈经济竞争;中国、东盟与韩国联合起来加快经济整合的步伐,以对付日本在亚洲的“单边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出现和持续强劲增长为标志,我国经济正在走出近些年的增长平台,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本首先讨论产业增长新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对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特征、出现原由及下一步的政策取向等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3,(18):58-58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最新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显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从加快解决中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矛盾入手,而且1997年以来,中国地区增长格局已出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世博会不仅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而且对有效推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世博会给"长三角"城市会展格局所带来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分工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制约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2012,(10):44-47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十年来我国初步形成了新的区域发展格局:"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这是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之路,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一、冷战后时期的世界经济格局:转折与特点 1.世界经济的大战略背景——从“冷战”到“冷和平”的嬗变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的多极化世界正在出现,各种力量角逐竞争和分化组合的过程尚未完成。在这个过渡期中的世界经济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深深的烙印。布什去年1月“总统咨文”中根据苏联的解体宣告“资本主义的胜利”,但如今“胜利的阴影正在悄悄地接近”——这是1945年2月临近德国投降之时邱吉尔首相就战后英国所作的预言,用来形容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倒也显得贴切。  相似文献   

11.
<正> 自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于1986年十二月成立以来,陇兰经济地带已经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陇海—兰新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已成为新的经济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大跨度、多层次横向经济联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始在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战略格局中日益显现其地位。在组织建设上,除了成立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以外,又先后成立了陇海—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09,(11):12-12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日前透露,目前中国政府已开始启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虽然国际环境、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将会怎样变化目前还难以判断清楚,但无论世界经济如何调整和变化,中国决心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已成共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很难再维持2003年到2007年那种年均1O%以上的高增长,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滞后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和谐面临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更加注重低碳港口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吴 《港口经济》2009,(10):1-1
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低碳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欧盟把低碳经济视作“新的工业革命”。全球低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会形成主导世界格局的一个新平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14.
郭磊 《辽宁经济》2005,(9):14-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各国纷纷组成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区域经济集团或贸易集团来取代以前以政治军事联盟为基础的经济贸易联盟,并在合作层次上不断升级,在合作规模上积极对外扩展,国际贸易重心也从单一的欧洲重心过渡到了多重重心并存的状态,并正在形成以亚太为重心的新的单一重心格局,国际贸易集团化发展格局已基本确立。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与变化的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供给短缺现象普遍消失,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始形成。我国经济进入了在国内和国际竞争中全面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素质,完善经济规则的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结构和体制对新的环境一时不能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正积极着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对产业发展和格局优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给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17.
孙硕  刘成群 《特区经济》2007,225(10):152-153
尽管中国过去27年的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被高度管制的经济,中国企业家在创业和经营方面仍然受到太多不合理的约束,这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在新的开放格局下,我国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 国际经济关系的态势是由当时世界的总体格局和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与制约着的,90年代世界经济的多极格局为南北经济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打上深刻的烙印。90年代的南北经济关系是80年代的继续和发展。过去十年北方国家经济相对平稳的低、中速增长,而南方不少发展中国家却先后陷入多种发展危机,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与两极分化,南北经济差距出现扩大趋势。笔者认为这是考察90年代南北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或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的多渠道传染,传统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及后起国家间的力量消长经历较大调整;以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体系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战后创立的多边贸易、多边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遭遇严重挑战,由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着重考察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变化领域,分析论证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转移、国际经济协调酝酿新的共治机制、国际金融重回强监管环境、新兴和未来市场贸易地位上升、国际投资大三角格局分化和国际生产供应链位移等变化特征,并探讨上述变化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和再度繁荣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正处于震荡调整之中,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新一轮竞争的加剧,欧美经济所暴露的深层次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但这并不意味欧美主导地位的终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同欧美主导势力的消退将是一个长期的过渡。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妥善处理自身的发展难题和增长的矛盾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核心是要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