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香 《中国林业经济》2009,(5):36-39,55
从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开展森林旅游的优势和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黑龙江省的森林旅游工作,实现全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地区具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与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助于林区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本文基于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现状、优势的分析,提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依托、动力3方面分析德化县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具有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政策保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指出德化森林生态旅游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滞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整体策划、管理不够规范,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旅游资源粗放开发、盲目利用5个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德化森林生态旅游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理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体制、理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创出地方特色品牌等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讨论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了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现状、贸易障碍、贸易与环境问题背景的前提下,介绍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在环发大会前后两个时期的国际讨论的主要观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提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根本利益与动机有所侧重。我国在森林可持续发展上需要认清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性质,摆正利益,阐明观点和立场,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基础上,将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价理论分为基于经济学的定价理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价理论以及基于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价理论三类,并就不同的定价理论的思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对比阐述。通过对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理论的梳理,认为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的机理和定价模型及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的建立等是该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林业的主体,森林的经营管理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正处推动林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森林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森林经营管理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孙志敏编译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森林经营第一次出现在国际间政府首脑会议中,各国元首集中讨论了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积极准备实施21世纪议程。什么是可持续林业发展,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管理者首先应正确理解这些问...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的森林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到恢复,本世纪70年代转入森林的多功能利用,1992年对森林及森林产品的永续利用实行证明制度.目前奥地利林业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其林业之所以实现可持续经营,得益于:政府制定了多种扶持政策;主持林业法制,执法严明;科研、教育与林业生产融合,管理机构精干,林业高效有序运行。访奥重要启示及建议: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林业建设,重视林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林业职工队伍;科研与生产融为一体,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并建立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机制;把林业办成可持续发展的大产业,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中奥林业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这已为当今国际社会所认知。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既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通过阐述森林生态旅游的由来与发展 ,以及目前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 ,创造性地提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大策略 ,同时呼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保护基金 ,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补偿机制 ,是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我国重要的环境资源,随着绿色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于森林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森林具有地理固定、生长周期长等特点,需要秉承可持续经营的态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工业污染、环境污染以及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森林资源不断减少。针对当前森林经营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承载力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回顾了承载力的起源和森林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认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区域森林资源应该承受的压力,注意科技进步对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并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支撑能力和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两个角度来研究森林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的林业会计中没有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其核算体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已成为当今林业会计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森林资源作为一项公共物品,既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控制,也需要企业的微观核算。森林生态价值会计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陈亚丹 《浙江林业》2014,(10):30-31
森林,既有阻风、隔音、防沙、消浪等功能,更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作用,是一个城市扩大生态容量、宜居宜业不可或缺的“绿肺”和屏障。构筑森林生态屏障其实就是构筑国土安全屏障、环境安全屏障,更是资源储备的保障。立足区域内森林资源、环境和经济现状,通过各类森林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构筑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屏障,是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5.
一、新时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方向进入新世纪,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森林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地球的前途和命运,人们对森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早在10年前,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提出,各国政府首脑要研究的一切问题没有比森林问题更重要。去年,《联合国气候  相似文献   

16.
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针对新国情提出的重大决策。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在大气生态平衡中起着"除污吐新"的重要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治污能力,对维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由韩海荣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一书,从种群、群落、森林环境因子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探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有害生物防治和管理以及生态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林业的标志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现实与未来客观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从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到2002年约翰内斯堡世界峰会,人们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日益关注森林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承载力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回顾了承载力的起源和森林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认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区域森林资源应该承受的压力,注意科技进步对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并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支撑能力和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两个角度来研究森林资源承栽力。  相似文献   

19.
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与纽带,这已是当前人们的共识。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一方面是自然界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碳贮库存和能源库存,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作用,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职能。这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特别在我国,森林资源遭受历史性破坏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从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发展现状入手,研究分析了该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森林覆盖分布不均、可采资源枯竭、林种结构不合理、生态系统环境功能减弱等问题;提出了对该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以可持续发展观替代传统林业发展观。保持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