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北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助养老是近年来河北农村出现的养老新形式。本文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互助养老方式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助养老是近年来河北农村出现的养老新形式。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互助养老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考察,分析互助养老形式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并提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增长趋势。自河北省肥乡县互助幸福院试点成功以来,互助养老模式逐渐在全国农村地区推行开来。互助养老模式成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方式的有效补充,综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又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健全农村  相似文献   

4.
当今,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受到多方面关注。本文基于对宝丰县农村养老互助现状及现存社会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调查,从相关法律政策、人员管理培训、老人实际需求、经济来源等方面分析现状不足,并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基础设备、培训专业人员、善于借助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等建议,以改善农村养老环境,推动农村“幸福院”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及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愈来愈多,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相比较于传统养老模式而言,互助养老模式具有减轻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负担、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和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优势。然而,目前在实施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过程中,存在政府帮扶程度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到位、农村供给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基于社会支持视角,从完善制度体系、保障资金来源,加强社会宣传、提供互助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参与意识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高其养老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农村互助金融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显示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巨大推动作用。大力推进农村互助金融组织创新,不仅为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提供新思路,而且有利于吸纳农村闲置资本,从而更好地投资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温州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在现有农村互助金融组织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温州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继而对温州农村互助金融组织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互助金融组织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在的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自2008年开展农村扶贫资金互助协会试点以来,在缓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但试点中也存在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欠规范等问题,给其健康规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现就账务处理办法作一探讨。【例1】会员赵大等300人各以500元现金向协会出资,按章程约定享受年利率4.5%的会员补贴,款存开户行。  相似文献   

8.
见到74岁的王云老人时,她正盘着腿坐在凳子上跟几个老友打纸牌。为了一张牌是否该出,大家嘻嘻哈哈争得不亦乐乎。王云老人住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前屯村的互助幸福院,二十多名老人在这里过着“互助养老”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以股份合作制巩固和发展农村互助农场王振学,殷立苹黑龙江省海伦市共合镇共有16个集体型互助农场,100户,320O口人,耕地面积4500亩。几年来,互助农场为贫因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由于集体型互助农场还沿用原生产队的经营模式,还是由村集体无偿向互助...  相似文献   

10.
围绕新形势下农村社区空巢老人互助养老问题进行探究,介绍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农村社区空巢老人互助养老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河北、湖北、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地区开始探索互助养老模式。作为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模式,互助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修复失衡的代际关系,并为一种更加理性化、较少亲情的代际关系均衡提供过渡平台。  相似文献   

12.
互助养老是近年来河北农村出现的养老新形式,不配备专职服务人员,实行共同生活的老人之间互相服务,可以解决农村老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这种模式的运行,主要依靠道德自律,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缺乏可持续能力。本文引入时间银行这一理念和运行模式,希望这种符合农村实际的互助养老模式能够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下农村老年人被视为被动的"待养"群体,导致长期以来养老体系中的主体易位和权责让渡,而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围绕着"健康、参与、保障"等养老新理念,推动老年人之间的"自助—互助"以降低养老成本,因而成为解决当前我国未富先老的农村社会养老难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详细阐述了农村民间互助和社区保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将自助—互助传统纳入社会风险管理框架,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将市场法则和人情法则有机结合,对乡村的内源性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的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延伸性问题,成为政府、社会的关注热点。在共生理论指导下,以天津市武清区W村“幸福大院”为例,构建供需主体协调共生分析框架,提出构建责任共担的共生单元、对称互惠的共生模式以及互助养老的共生环境等优化建议,以期破解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互助:解决农村家庭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云南省禄劝县一个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展示了农户间互助行为发生的方式,及其在解决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季节性劳动力短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对农户互助行为的理论阐释,说明了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农户在现有条件下所作的理性选择及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从而表明了,农户间的互助是解决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山区家庭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制度嵌入性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出现的机理和过程,并展望其发展趋势。制度环境是影响、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运作与发展的主导性变量。具体而言,国家在农村社会福利上的价值取向和中国农村基本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管理制度,以及追求自身利益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所嵌入的最重要的制度环境,这一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最关键变量。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在财政、立法等方面的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与密集出台的财税支持政策相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成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其中很关键的症结就在于商业性银行大幅退出农村阵地,合作性金融长期遭受封锁。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农村金融准入门槛的降低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得到了快速成长。资金互助社社员之间的资金互助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员的融资约束,解决了社员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然而资金互助社内部社员异质性结构突出,给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治理结构带来了很大变化,对其绩效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社员异质性背景下,分析异质性社员参与资金互助的行为,构建均衡社员之间利益分配的制度与激励机制,促进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