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西整理金融库券是国民政府初建时期,江西省政府针对当时江西爆发的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而发行的地方公债。通过发行整理金融库券,清理江西地方银行债款,收回旧江钞、江西十年公债、江西十四年公债,拨充裕民银行股本,近代江西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终于得以缓解。江西整理金融库券发行,为我们当今的地方公债发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政权发行公债的历史,阐述了历次公债发行的背景、过程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公债发行和货币发行的关系,认为金融部门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发行和兑付公债,发行公债起到了回笼货币的作用,有助于在防止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解决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债的持续运行在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通过公债运行系统总况分析和对其各环节的具体剖析,公债运行存在着发行规模结构不当,公债使用效益低下,公债流通困难,最终导致财政偿还风险增加,这给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公债风险预警系统,从风险识别、评估、报告到监督,实现宏观的监督与微观的指标双管齐下,适度控制公债发行规模扩张速度,减少公债发行成本,提高公债使用效率,增强还债能力,防范潜在的公共财政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公债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国时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使用,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在民国历史上发行了唯一一次特种建设公债。该公债是为了解决首都建设中的住宅与自来水经费问题,从准备发行,到条例拟定与配套章程的完善都能看到南京市府的努力。市府通过整理财政收入中的市产与车捐项目,为特种建设公债提供了充足的基金,但是公债的发行却没有得到民众的积极认购,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制约,中央公债的发行限制了地方公债的推销,而市府的频繁换届及公债自身问题也影响了公债的推销。  相似文献   

5.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地方公债发行空前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地方公债是为巩固新生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而采取的重要财政政策措施,它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各项地方公债对于缓解革命政府财政危机的作用是有限的.多数地方公债发行结果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其原因有中央停止地方公债发行的政策因素,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尚欠发达的经济因素,而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政府公债信用尚未确立.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地方公债发行,为应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税制基础、市场基础和经验基础是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是完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需要,是改变债券市场品种单一、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要求,耳前发行地方公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地方公债属于政府债务的范畴,它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至今没有允许地方政府独立发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理论的深入发展,发行地方公债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理论界对于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是否应该包括西部地区争论不一,笔者认为,不应该将西部地区置于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考虑之外,但同时,应基于西部地区的现实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一些特别的制度安排,确保西部地方公债的发行能够取得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已讨论多年,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势在必行.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提交国务院获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成为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建议发行地方公债的呼声不断.本文在综述有关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内外部体制条件均不完备.发行地方公债必须做到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统一,因此要求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健全法律体系,完善财政体制,赋予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权主体资格,建立有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地方公债属于政府债务的范畴,由于我国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至今没有允许地方政府独立发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理论的深入发展,发行地方公债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发行地方公债呼声日高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事实债务,如果忽视了这一问题必将引发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是国民幸福快乐的客观物质条件,国民幸福快乐既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快乐的互动关系对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调整政府公共政策、改进政绩评价方法手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实证研究了33家公司债券条款、公司债券标的资产以及公司债发行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债券信用价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的期限、债券的信用评级和债券发行公司的长期负债能力与公司债券的信用价差呈负相关关系,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公司债券的信用价差呈正相关关系,而债券发行公司的短期负债能力和发行时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债券信用价差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债的供求状况说明 ,政府继续扩大国债规模完全必要。继续扩大国债规模 ,政府必须做到 :(1 )提高“两个比重” ;(2 )优化国债结构 ;(3 )提高国债的支出效益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改革税制。  相似文献   

15.
印尼旅游业7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印尼正在采取新的措施,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并加强与中国在旅游业方面的合作,争取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印尼旅游。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任对于政治系统的秩序维持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理性的政府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政治互动关系。就政府信任的生成而言,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就政府信任的价值而言.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政治功效。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是国家公共行政发展的需要。强调审计目标对公共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各国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的同时也根据各国不同的审计环境逐步强化审计职能,以更好地监督政府行政运作。  相似文献   

18.
特别国债是针对特殊事项而专门发行的国债产品,与一般国债相比,其审批和发行更为便捷,资金募集更为迅速,预算管理更具弹性,资金投向也更为明确,有利于快速弥补财政资金缺口,有效应对突发危机或处理特殊事项,但也存在冲击市场流动性、增加国家债务偿付风险以及破坏债券定价机制等潜在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行的前三次特别国债主要是为国有金融机构注资,发行方式从单期发行向多期发行、从定向发行向定向发行与公开发行相结合演进。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全额公开发行的特别国债,其政策框架整体审慎,资金投向明确,有利于更有效地防控疫情和快速恢复经济;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全额公开发行,也对金融市场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债收益率短期内较大幅度上升。特别国债政策的应用,应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稳定短期流动性,引导中长期利率,匹配总量性与结构性,统筹常规政策的有效性边界与非常规政策的应急性适用,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特别国债资金的投放应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结构性,要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完善资金投放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充分发挥特别国债资金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数据,通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静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次多项式曲线较好地拟合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呈向上倾斜,符合纯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短期国债,这与纯预期理论相符舍.我国目前上市国债的期限结构明显不是很合理,短期国债发行量和发行规模较小,超长期的品种还很少,而中长期债券占的比重较大,期限结构并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而推出的重要政策,目前已初见成效。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学校承担工作量过多,管理不到位;学校承担风险补偿金大,积极性不高;贷款学生还贷意识不强,违约现象多等问题。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高校应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降低贷款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应提高认识;政府应加快信息网络、制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