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1998年底,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4200万,除去需要社会保障的残疾人和受灾人口,正常的贫困人口只剩下2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左右。根据中央的部署,本世纪末剩下的农村贫困人口都能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问题。到时候是不是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就根本解决了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客观而论,要真正基本上解决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却存在着艰巨性、严峻性。在此必须对贫困人口问题重新认识。 贫困人口是贫困的一种现象,贫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越发展,贫困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这…  相似文献   

2.
何汇江 《魅力中国》2010,(33):165-166
本文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持续贫困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而持续贫困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文章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解释了城市持续贫困的原因,并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以及重点解决固定化的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贫困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发严重,给社会与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具有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有592个,到1998年底,仍有42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贫困问题,并在贫困实质、反贫困思路及对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反贫困思想对指导我国反贫困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关于对贫困的认识问题社会主义中国有没有贫困问题?如果有,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贫困是不是社…  相似文献   

5.
缪保爱 《黑河学刊》2006,(5):138-141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说到贫困,一般人都会想到农村、农民的贫困,由于各种原因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的贫困人口在不断增多。造成我国城市人口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策方面的,综合起来,可基本归结为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贫困的新特征及扶贫战略新指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双双继续下降,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并出现了诸如绝对贫困大为缓解但相对贫困有所扩大、经济贫困有所缓解但人类贫困仍然存在、贫困人口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分布特征、贫困人口减少速率出现递减等的新特点。本文针对这些新特征,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政府扶贫战略的新指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3/4强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后,城市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农村贫困问题再一次突显。如何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及特困户家庭的基本生活,确保农村贫困群体享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8.
李俊 《北方经济》2010,(3):21-23
据民政部估计,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2000年为450万,而2007年已攀升至约2200万,进入本世纪以来增长超过4倍。城市贫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相对较高的社会福利和就业率隐藏了城市的贫困人口问题。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由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逐渐上升的趋势,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城市新贫困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贫困的新特征与扶贫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乡镇经济》2008,24(2):31-3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贫困虽有所缓解但仍形势严峻,并呈现出相对贫困、发展贫困、贫困刚性、分散贫困、脱贫波动性等特征凸显的态势。针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提出应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对我国的扶贫开发机制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取得了突出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反贫困实践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梳理中国反贫困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发现新时期贫困性质发生了明显转变: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由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转变、由物质性贫困向精神性贫困转变、由单一收入贫困向多维贫困转变,且老龄化导致的贫困成为新的贫困问题。针对2020年后的反贫困问题,提出继续推行开发式扶贫解决能力贫困、坚持对特殊贫困人口采取精准滴灌式扶贫、注重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协调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列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有592个,到1998年底,仍有42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贫困与反贫困的严峻形势,许多国际组织、政府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种种反贫困理论和发展对策。作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反贫困问题,并在贫困实质、反贫困思路及政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反贫困思想对指导我国反贫困实践,具有巨大…  相似文献   

13.
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1995年3月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在本世纪末中国要消灭农村绝对贫困,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现在,贫困虽然还没有同我们告别,但是,在中国的版图上贫困正在大步退缩。 中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已经由70年代末的四分之一减少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就中国整体、城镇、农村的金融发展对相应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影响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从长期看,农村金融发展抑制了农村贫困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2)在很短的时期内,中国城镇金融发展加深了城镇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甚至进一步恶化了城镇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状况。但从长期看,城镇金融发展有利于城镇贫困减少,而且金融发展是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变化的Granger原因。(3)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在短期内缓解了全国贫困状况并改善了贫困人口收入分配情况,但从长期看,它没有成为促进贫困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力度,对于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走向新世纪本刊评论员历史的步伐正向21世纪迈进。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事业,加快了步伐走向最后的胜利。从1978年到1995年,世界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而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却从2.5亿人,减少到6500万人,由占全世界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降低到...  相似文献   

16.
刘祎 《浙江经济》2006,(17):61-6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全国贫困规模减少,西部地区和山区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幅度较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3209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为2.8%。然而,农村绝对贫困规模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与上世纪相比,减贫速度却明显放慢。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是最不可忽视的一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但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百忍 《发展》2002,(1):40-44
甘肃城市居民贫困现状?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和分布根据调查统计资料和城市居民贫困线标准(月人均收入165元以下),经测算得出,1999年甘肃城市贫困人口约61万人,贫困率为13%,贫困家庭约18万户。其分布状况是:陇中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地区,城市居民贫困率为9.3%,贫困人口为20.2万,占全省城市贫困人口的33.1%。河西经济区:包括河西五地市,城市居民贫困率为11%,贫困人口为12.1万,占全省城市贫困人口的19.9%。陇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城市居民贫困率为12.65%,…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西部农村地区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难题,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1994年启动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前中国农村有8.517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1%,其中收入637—882元的低收入人口总数为5617万。但是,余下的尚未脱贫的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部农村地区,而他们的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激增,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学界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贫困的措施等3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张红英 《北方经济》2012,(11):65-66
正2011年8月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第四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文中指出目前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是5000万,这一报告再次把"城市贫困"这个话题提了起来。所谓城市贫困,笔者认为其本质是失业型贫困。它是指近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因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而诱发的,因社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应的救济制度滞后、不健全等因素而加剧的,以失业型和失业者居主体的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