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来料加工到进料加工、从作坊到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从简单技术加工装配到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换,这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却比较缓慢,存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威胁,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提高等国际因素制约,以及生产力、产业技术水平低下等国内因素制约.我国应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国家经济的热点问题。海关作为加工贸易的直接监管机构,正通过加工贸易流程再造、发展保税物流等方式探索促进加工贸易良性发展,转型升级的新路。目前,学界和海关研究中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多着重于特殊监管区域内大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对为数众多的、散养的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关注较少。本文以分析加工贸易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北京东部三区一县中小型企业加工贸易为案例,分析其社会效应与转型升级路径,提出对促进中小型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世界分工的重要方式,是融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重要链条,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态,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有效媒介,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便捷途径,是建立国际销售渠道的新型方式。但同时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加工贸易仍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国内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堪忧,内资企业所占比例偏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加工贸易监管不严,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带来了的诸多负面影响等,今后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提高产品的增值含量,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剖析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从量和质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着民族企业未能成为发展加工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技术进步效应有待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普通弱化等问题。应改善加工贸易的投资者结构,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5.
加工贸易己成为推动我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七五”期间加工贸易对全国出口增量的贡献率为37%,“九五”期间达到65.5%,2002年为56.6%。 加工贸易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社会收入、加快产业升级、带动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加工贸易企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从简单加工和组装的发展阶段,向深度加工和高新技术企业过渡,加工贸易越来越突显“落地生根”的生机与话力。  相似文献   

6.
促进落地生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不仅规模迅速扩大,而且水平档次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加工贸易升级步伐加快。其表现一是加工贸易增值率逐步提高;二是加工贸易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升级的趋势十分明显;三是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不断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四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高,使我国在新一轮跨国投资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五是IT等产业加工贸易采用先进技术乃至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贸易中的构成是以加工贸易为主。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品附加值需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缺乏多样化;出口市场缺乏多元化。我国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受到贸易壁垒的重重阻碍。为此,提出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要加大研发投入,开辟新市场,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等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低,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国内价值链有待进一步延伸。因而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加工贸易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渐的发展起来,现今我国的加工贸易行业逐渐地成为了我国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虽然我国的加工贸易行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是由于我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现今的加工贸易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因此寻找新的对策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蓝色壁垒: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亟需破解的新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中客观存在的劳工问题,并探讨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深远影响,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客观存在的劳工问题,客观分析国际劳工标准的双重影响,积极应对蓝色壁垒对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出口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虽然中美经贸摩擦暂时得到缓和,但中美博弈冲突并未在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从出口层面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布局和出口选择,进而引发贸易转移效应;从进口层面看,两国间的关税措施抬高了进口成本,必将引发进口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替代效应。未来国际经贸秩序的深度调整、大国间冲突与博弈的不断演化、国家间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加剧等因素,将进一步加速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进程。具体表现为:全球生产链条缩短,区域性经贸合作加强;研发创新本土化、产业回流等因素将提升国家价值链的战略地位;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核心围绕高技术产业展开,中美博弈将表现为中美两种发展模式的对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和价值链分工位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达经济体国内价值链出现收缩,发展中经济体国内价值链出现延伸,全球贸易一改之前的长期增长态势,转而出现了衰退。与此同时,新兴经济力量的崛起、贸易增加值分布格局的改变、微笑曲线的变化及全球价值链的本地化区域化收缩,都推动着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虽然全球贸易衰退会严重影响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但全球价值链重构有助于中国企业打破低端锁定局面。在此背景下,应积极引导中国企业从低端锁定转向锁定高端,加快构建自贸区网络以推动中国贸易向边境内深化,并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加快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网络,从而实现中国出口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视角建立模型,研究中国近20年贸易增长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回归、Granger检验和Chow突变点分析发现:工资差距主要受与人均GNI更高国家之间贸易占贸易总额比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值占GDP比重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有显著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事实表面上有悖于实际却佐证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S-S定理,而被广为引用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和贸易的科技进步效应理论在某个角度上却缺乏经验支持;全球化与"赶超"式发展必然导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但还存在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加工贸易关联度差以及容易导致贸易摩擦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提高内资企业的配套能力,加大跨国公司的本地采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内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与我国特殊经济区的发展——以保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税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发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保税区长期固定的出口导向,使得区内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限制了保税区内产业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应加快保税区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减少区内加工行业;立足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打造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保税区内高新产业集群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18年美国以"寻求贸易平衡"为由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单边贸易制裁,制裁的产品集中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基于2000-2017年中国海关总署以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现状和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据《中国制造2025》中的创新能力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贸易顺差只是美国对华贸易摩擦集中于高技术产业的表象原因,遏制中国技术创新和维持全球经济体系治理话语权才是其真实目的。中国应通过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加强与日本欧盟的经贸联系、积极申请加入CPTPP来应对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口限制。  相似文献   

18.
外国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利益分配:U形价值链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指出,价值链各环节利益与市场结构和竞争力有关,一个国家在特定行业竞争力越大,就越能占据具有垄断优势的战略环节,提供价值链上越多的价值增加量。文章将企业价值链活动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并假定委托方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代理人为发展中国家的加工企业,装配加工企业的产品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全部出口,加工贸易委托方决策服从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原则,从而建立了加工贸易U形价值链模型。分析表明,加工贸易利益的分配轨迹呈U形曲线,且会随着代理方数量的增加变得越来越陡峭,使代理方净贸易条件趋于恶化;跨国公司运用转移价格手段使U形曲线变得更加陡峭,代理方利益受损。这正是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U形曲线底端的原因,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以及加工贸易发展有较大关系,单纯依靠数量扩张来改善收入贸易条件的空间越来越小,我国应把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放在外资的技术含量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对成本动机的外国直接投资予以高度关注并给以必要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与防范——一种价值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种把握战略环节,培育核心能力的有效工具,而且还可以使高科技企业不断发现和克服自身在生产经营中的缺陷和漏洞,减少或清除导致风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贸易便利化影响企业附加值贸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还是贸易便利化分领域指标,推进贸易便利化会显著提高企业出口DVAR。同时,相对于中西部企业、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和本土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对东部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贸易便利化的相对价格渠道降低了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成本加成渠道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贸易便利化总体上对企业出口DVAR的净效应为正。上述结论意味着,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对于提高企业出口DVAR和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