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忻 《中国经贸》2006,(5):36-37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对日农产品出口约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左右。中国是日本农产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进口额仅次于美国,2004年,中国农产品占日本进口总额的13.9%。2005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793亿美元,占比29%,其中,食品70.6亿美元,全国从事对日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有6200多家,直接就业约140万人,对日出口的主要地区是山东、浙江、辽宁、福建、广东、北京和江苏等省市,主要出口产品为水海产品(占35%)、园艺产品(占28%)、畜禽产品(占15%),对日农产品出口中69%是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河南省各类农产品的出口统计数据和世界市场各类农产品的进口数据,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研究方法,分别考察各年度河南省各类农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当年世界各类农产品的进口增长率、上一年度世界各类农产品的进口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用以测算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结果发现河南省各年度的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均很弱.据此,本文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促进河南省农产品扩大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肖克 《魅力中国》2010,(7X):277-277
本文通过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以及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解除绿色壁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农产品领域实行零关税。零关税的实行究竟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负面冲击,我国产业、贸易政策又该如何应对?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和正式启动。截止至2010年前底,东盟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  相似文献   

5.
张贝 《魅力中国》2010,(35):81-81
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巨大挑战。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然后论述了我国出口农产品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晓华 《特区经济》2010,(6):207-208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的阻碍。绿色壁垒的广泛运用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概况,其次分析了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莉 《天津经济》2010,(8):37-38,61
美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也是出口促进政策体系最为完备和成功的国家。深入研究美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有利于我们了解美国农产品保护政策,为我国制定贸易政策,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烟台7亿美元农产品遭遇壁垒三月的烟台春暖花开,但从事对日农产品出口的老张却感到刺骨的寒冷。因为日本专门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下称:“肯定列表制度”)将于今年5月29日起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2011,(19):53-54
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入世”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这十年,我国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了4.8倍,进口市场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同时,农产品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进口以初加工农产品为主,进口贸易仍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于东 《辽宁经济》2008,(2):40-41
中国已经是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根据非歧视原则,各成员国原来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歧视性规定必须取消,市场进一步对我国开放。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大概有74亿美元的出口农产品因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而遭受巨大损失。绿色壁垒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我国传统农产品出口的优势,正在使我国丧失加入世贸组织后赢得的贸易机会。  相似文献   

11.
孔祥智  丁玉 《山东经济》2013,(1):103-11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同时自2004年开始连续8年出现贸易逆差。我国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大豆、玉米等进口增幅尤其明显;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继续保持出口的优势地位,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出口优势明显,畜产品出口受阻。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产品供需呈刚性矛盾,农产品逆差或将常态化。我国在新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下,应主动调整我国农产品进口结构,布局我国农产品竞争战略,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和质量安全控制,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周科  焦建军 《中国经贸》2014,(18):47-49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日益弱化,各国政府开始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标准的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品和抵制外国产品出口,其实质则是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它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一步运用相关的数据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所受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逐步加大。因此提出了建立农产品信息搜集和预警机制、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开发绿色农产品、发展绿色农业等相关的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2011,(10):53-54
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入世"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这十年,我国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了4.8倍,进口市场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同时,农产品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进口以初加工农产品为主,进口贸易仍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研究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合作经济》2010,(11):12-13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或频繁波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种种因素,正削弱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在第108届广交会上,生姜、大蒜、苹果、蔬菜等农产品出口价格普遍上涨,由于价格难以达成一致,出口商与采购商陷入僵持状态。业界认为,农产品出口价格高企势必会影响其竞争力,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快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中,农产品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最严重的领域。由于多种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我国的优势产品花卉、蔬菜、茶叶、水稻、水产品及部分畜产品因外观、包装、质量、农药残留等问题,出口受阻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在短期内难以扩大。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对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玉娟  曾煜洲 《特区经济》2008,235(8):274-275
文章介绍了加入世贸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采用MPS、TC、RCA三个指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加入世贸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并持续下降的结论。最后,对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产品出口应该“以农为本”,即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竞争力.近年来,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农产品出口的“以农为本”绩效十分显著.为此,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强化市场观念,培养市场理念,使农民参与期货交易,规避农业市场风险;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促进机制;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建立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协调和促进农产品出口;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效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台湾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总量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台湾的农产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在出口产品中, 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比例最大,农耕产品最小;在进口产品中,农耕产品比例最大,超过畜产品和水产品之和。造成台湾农产品出口萎缩的根本原因是台湾农业产业政策,尤其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台湾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导致了其农产品进口规模的扩大,2002年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又加剧了这种趋势,直接原因是台湾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口蹄疫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是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但欧盟利用自身发达的科技水平和严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屡遭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本文立足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中欧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共同努力,以突破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