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型人才是接受文化层次最高的优秀人才,由于他们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因而区域文化对其影响是巨大的。建立在人才流动基础上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既可能产生1+1>2的经济性效应,也可能产生1+1<2的非经济性效应,而区域文化对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在论述了区域文化内涵、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路径,并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分析了区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旨在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区域科技投入是科技型人才发展的强力支撑,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投入构成要素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的科技政策投入、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经费投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山西省科技投入、提升山西省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山西省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聚集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及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因素很多,其中,科技资源配置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分析科技资源配置及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旨在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人才聚集视角下的知识转移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型人才是特定的优秀群体,也是拥有知识量较多的群体。科技型人才在流动、聚集到聚集效应产生的过程中,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对知识进行选择性转移,使得其知识的转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从地理、区域文化、制度、学科、认知、风险方面研究科技型人才聚集视角下的知识转移偏好,旨在有效地聚集科技型人才,提高科技型人才使用效率,提升知识转移的成效,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推动区域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收敛效应函数的模型界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的流动会导致某一区域出现人才聚集现象并在一定环境的作用下产生人才聚集效应,在和谐环境下核心人才的聚集效应远大于一般性人才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能极大地发挥人才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界定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的基础上,构建了收敛效应函数模型,研究了科技型核心人才的收敛效应,并将收敛效应分为内部收敛效应和外部收敛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化冲突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具有重要影响。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与文化冲突的内涵,从人才个体文化、组织文化和地域文化3个视角分析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文化冲突的动因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可拓工程学方法构建了文化冲突模型,应用可拓变换方法生成了文化冲突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科技型人才的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学习和创造的实践活动,其活力来源于创新环境要素及要素间相互协调的能力。科技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环境系统,从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科技政策、机制环境、科技成果市场转化、融资环境等方面,研究了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同时,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提升也能促进科技型人才的聚集,增加区域科技成果并提高其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程度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得出了影响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3个主要因素:科技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和生活因素,并根据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型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方面的文献发现,目前学者们对拥有高新知识、掌握先进技能的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在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和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科技型人才概念和科技型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样本数据分析了1978~2006年科技型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得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人才聚集既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关键性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秦晓芳 《经济师》2010,(4):230-231
文章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和创新效应的基础上,从知识溢出主体与接受主体两方面来研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创新效应的影响,旨在更好地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创新效应,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李洁 《经济师》2012,(1):233-236
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概念、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样本,提出了一套较全面的人才聚集效应和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运用了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人才聚集效应对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为提升山西省的科技人才聚集效应,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复杂环境下,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组织创新实现的基本途径。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分别界定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及其组织化与劣质化概念,探讨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熵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借鉴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熵值模型与人才聚集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边际熵值与边际负熵概念,分析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组织化和劣质化实现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指标体系及其灰色关联投影模型,以中部六省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了测度,进而借用SPSS对其八大效应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及其八大效应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创新效应、信息共享效应、集体学习效应、规模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和激励效应,并且集体学习效应与规模效应显著相关,激励效应、区域效应与时间效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指标体系及其灰色关联投影模型,以中部六省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了测度,进而借用SPSS对其八大效应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及其八大效应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创新效应、信息共享效应、集体学习效应、规模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和激励效应,并且集体学习效应与规模效应显著相关,激励效应、区域效应与时间效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企业—城市作为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的外部环境,对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具有重要影响。在论述科技型人才、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城市两体双向互动效应的含义及内容。从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经济环境4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城市双向互动对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的作用机制;从生活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企业组织环境3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城市双向互补对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的作用机制;从互动与互补两方面分析了企业—城市两体双向互动效应对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要素和相关活动在空间分布上总是呈现局部集中特征,科技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本中最优秀的群体之一,在流动过程中亦会形成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其结果可能出现经济性效应或者不经济性效应.政府在保障和促进科技型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作用的内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作用,认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调控科技型人才的流向、流速;加强制度供给,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的法律框架与人才聚集的制度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聚集地人才吸引力并保证科技型人才的供给基础;通过对人才聚集过程中的适度干预,解决市场失灵,提高科技型人才市场化配置效率,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7.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群体,在区域边际收益差异、实现自我价值等因素的引致与驱使下,他们会从边际收益较低的地区流向边际收益较高的地区,形成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产生人才聚集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又对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知识背景冲突的动因、冲突的负效应、知识背景冲突的化解和消减进行了研究。认为引发人才聚集过程中知识背景冲突的动因主要体现为:理论知识背景、经验知识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化解和消减知识背景冲突的主要方式是:合作与妥协、强制与克制、回避与迁就。  相似文献   

18.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知识转移复杂巨系统。从信息论角度描述了系统中个体间知识转移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使用VensimPLE5.11软件实现了系统仿真。通过对科技知识转移量和科技知识失效量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增进科技知识转移、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一些建议:适当缩小职位距离、制度距离、组织距离和关系距离,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增强信任;降低科技知识隐含性;提高科技型人才的科技知识发送能力,增强科技知识吸收和学习动机;降低科技知识失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524篇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首先提取出与区域人才聚集效应相关的367个分析单元;其次,结合已有研究,将区域人才聚集效应划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共识别归纳出5类16种效应,编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升级效应和带动效应分别是时空两个维度中最显著的聚集效应,反映出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共赢关系;最后,根据内容分析结果,得出了关于促进区域人才聚集正向效应、预防负向效应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引入复杂网络确定科技型人才聚集核心城市,并结合威尔逊模型和场强模型测度科技型人才聚集城市的辐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呈多层级“核心—外围”区域分布;科技型人才聚集核心区域辐射范围、辐射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地,给出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核心区域分布情况及辐射效应强度,并据此对相关区域提出优化人才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