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闻·中央     
《中国招标》2017,(36):45-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征集中国品牌日标识的公告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决定,办好2018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树立中国品牌日形象,提高中国品牌日认知度,传播品牌发展理念,推进品牌发展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现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中国品牌日标识。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的5月10日,被定为“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是今年的中国品牌日主题。“国务院在2017年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体现了国家对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的高度重视。中国品牌日既是中国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节日,也是见证中国自主品牌价值成长的重要舞台。”碧桂园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宁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7,(36):45-45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决定,办好2018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树立中国品牌日形象,提高中国品牌日认知度,传播品牌发展理念,推进品牌发展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现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中国品牌日标识。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要闻     
《宁波通讯》2011,(10):6-9
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在宁海启动5月19日,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政府在《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宁海,联合举行2011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共同庆祝"5·19"中国旅游日。第九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同时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5.
2月~3月(一)十年来中日之间经济往来活动3月~4月月月341972年9月29日10月~11)J 经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努力,中日两国终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自此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友好往来,便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中日备忘录贸易谈判在北京举行。其间,双方签定了1973年度中日备忘录贸易协议书。 日本冲绳县经济界代表团访问中国。 日本日中友好渔业工人访华团访问中国。 中国冶金技术考察组访问日本。 中国电视工业考察团访问日本。 日本大阪市港湾局代表团访问中国。 日本富士银行行长佐佐木邦一行访问中国。 日本贸易振兴访华代表团访问中国。4月4月~5月5…  相似文献   

6.
《走向世界》2012,(13):77
继2011年4月6日成功举行首届"中国日"活动后,应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四所大学中文专业学生及孔子学院学员们的强烈要求,3月29日,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日"活动。此次中国日活动旨在为学习汉语的意大利学生提供去中国留学的各种信息与服务,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到中国留学的机会,并为优秀的中意企业、中国留学生及学习汉语的意大利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唐纲 《重庆与世界》2015,(15):50-53
传承文化遗产,筑梦中国大足。6月13日,万众期待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大足主场城市活动在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瑞相广场盛大启幕。今年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8.
王东 《中国经贸》2010,(11):36-39
9月7日,中国主权钓鱼岛海域发生的撞船和非法扣押中国船长事件,在中日关系上引起轩然大波,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中日政治与外交关系骤然紧张。钓鱼岛海域发生的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国民的情感,对此,海内外中国民众对日方侵犯中国主权和非法扣押中国船长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掀起了一波声讨浪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表示钓鱼岛主权和中国公民权利不容侵犯的同时,随即宣布对日实施制裁措施,制裁措施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外交、经贸、旅游、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是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中国对日实施的力度较大的一次制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在日中国研修生为例,探讨海外中国劳工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等问题.中国是日本研修生或外籍劳工的最大来源国,赴日研修对中日关系和个人发展的意义非常明显,但由于研修生不受法律保护,侵害在日中国研修生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如能从国家保护和个人维权两个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保护在日中国研修生的权益,将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劳务合作的持续发展,达到互补互惠、利国利民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18日,日系手机的惟一幸存者京瓷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而此前东芝、松下、三菱及NEC已相继离开中国市场,这意味着日系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几近“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