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的宗教为切入点,分析了美国宗教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宗教影响美国文化的内在原因,论述了美国伦理道德、美国政治文化及教育文化中的宗教因素。正是美国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文化特点使美国宗教融入了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引下,沈阳市各项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趁机对沈阳高校师生进行宗教渗透。基于此,沈阳市各高校开展积极有效的宗教教育工作,引导高校师生正确认识宗教,确保高校师生思想安全稳定,为沈阳市的振兴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引下,沈阳市各项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趁机对沈阳高校师生进行宗教渗透.基于此,沈阳市各高校开展积极有效的宗教教育工作,引导高校师生正确认识宗教,确保高校师生思想安全稳定,为沈阳市的振兴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对其教育的影响这个视角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以西北特有少数民族东乡族为主,探讨了宗教与东乡族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北东乡族宗教对其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宗教心理的产生与其情感现状密切相关。高校的通识教育应当从学生情感与宗教情绪现状出发,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洞悉其内心世界。结合通识教育的责任感意识教学,内容当重在挖掘人类丰富的感情内涵,即进行感恩教育、孝心教育等。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通识教育课教学内容中有关宗教的描述,认识宗教,培养良好的情绪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抵御不良倾向的诱惑。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甘肃省一个基督徒较为集中的村庄的田野研究,探讨了乡村青少年基督徒在社会化过程中,教会、家庭的宗教教育及其与普通学校教育之间的博弈对青少年宗教信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日学校在青少年信仰教育方面显现出某些优势,世俗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家庭宗教教育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相比之下,由于学校自身的一些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在学生信仰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人们为了摆脱某种现实或处境而自行设想出一种理想世界的结果。宗教艺术就是人们舍弃物质和精神而追求理想的体现。它是实现自由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实现自由的目的。宗教艺术由于带有宗教属性,往往强调高度的技巧,其思想内容则被神灵所赋予,而且它否定了人自身的价值,把人的能动性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它又带有自由的寄托。所以宗教艺术带有一种限定之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宗教具有保守性与开放性两种倾向,本文尝试运用美国的宗教市场论对这两种倾向加以解释.并期望不同风格的宗教共同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9.
加勒比被发现虽仅500余年,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不同种族纷至沓来,宗教信仰因此异彩纷呈,成为世界上种族和宗教最繁杂的地区之一。不同的宗教教义与信众都大不相同,共同构成多元化、种族化却和平共处的加勒比宗教形态。其中,基督教、非裔加勒比人宗教、拉斯特法里教等流传最广,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也有很大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和功能主义这两种关于宗教社会功能的主流分析方法,解析加勒比宗教在阶级矛盾、身份认同、价值和文化构建等多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闽台两地有着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是一种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文化积淀,它对本地区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尝试从民间宗教与方法价值、生活价值和民族意识等方面,论述民间宗教文化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所履行的整合功能,力图说明闽台民间宗教文化在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过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厄普代克的《圣洁百合》聚焦威尔莫特家族四代人的信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宗教世俗化问题和世俗化多样复杂的表现形式,并阐释了在宗教世俗化背景下电影作为替代性宗教的功用和弊端。作家要暗示的是信仰是人们摆脱精神困境的出路,但还需要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农村某教会为例,对基督徒的宗教信念和宗教体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基督徒宗教信念的四个维度中,内部宗教信念最强烈,自我谦卑和对他人的宽恕与之高相关;基督徒的日常宗教体验较频繁,且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日常生活的意义体系;基督徒的宗教卷入及信念与日常宗教体验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日常宗教体验对宗教卷入与信念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
宗教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南岳衡山不仅以"五岳独秀"的旖旎风光饮誉天下,更以"佛道儒共存共荣"的宗教特色名闻中外,本文抽取南岳衡山的游客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出人们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宗教文化对我们社会的作用,旨在为更好地发挥旅游业优势及宗教文化的精神价值,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政教分离是美国政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它涉及宗教、政治、法律等领域内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在美国有一个提出、发展和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历史演变过程。大觉醒运所孕育出的宗教并存原则、宗教多元化使得任何宗教或教派被确立为国教从而坚持政教合一变得难以想象,而美国国父们的顽强努力最终使得政教分离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人"特性是宗教产生的人性前提,资源有限性与欲望无限性的矛盾是宗教产生的现实根源,知识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是宗教产生的知识前提。宗教活动的经济特性体现在: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第三产业;宗教性消费有助于社会总产出的增加;宗教可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运行提供一种秩序保证;宗教有一种再分配功能;宗教的传播与商品的流通密切相关;宗教对人力资源有重要影响;宗教对旅游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理性化和上帝的人本化三个阶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超越了他,马克思对宗教采取了人本化的理解,他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它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宗教的根源在于人的现实世界的苦难。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把宗教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世俗基础.他认为人的彻底解放和作为人的异化表现的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运动过程,作为非理性的异化的宗教只有在理性科学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明白而合理的条件下。才能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犹太民族的历史是离散和苦难的历史,但与其苦难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犹太民族在全世界各个领域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三个原因造就了优秀的犹太民族:苦难成为他们的特殊财富,永恒的宗教是犹太民族信仰的源泉和精神支柱,融入内化到血液里的教育理念,使犹太民族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即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依法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是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通过对世纪之交我国宗教现状的分析,提出世纪之交应大力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并阐述了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宗教法制建设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经历的必然过程,是社会的“祛魅”化。宗教作为亚社会系统建制,在世俗社会的“包围”中。自身也出现世俗化倾向。世俗化社会与宗教世俗化两者诠释了宗教和社会的张力关系,因此两者的契合需要正确的解读。而宗教伦理的基本结构因其自身的神本性和人本性的二重性特点,能够为两者的契合解读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而现实中,宗教法制建设部分方面的不完善,却可能使国家的宗教政策不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本文将试图对当前的宗教法制建设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和解决当前宗教法制领域内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中宗教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