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丛 《全国商情》2012,(10):10-11
宁波尽管属于二线城市,然而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蚁族"也在不断扩大。此次关于宁波"蚁族"青年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主要从"蚁族"青年的基本情况、身份认同、教育状况、社会不公平感、网络行为五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度分析,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感情、生活满意度等,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来自高等教育本身、学生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应转变观念:不仅转变就业观念,还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学生要转变观念,学校、家庭、单位等社会各方面也要转变观念。同时大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转变以往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的前提下,高校、学生以及代表社会力量的单位、家庭、政府应该协调合作,共同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只有把风险概念引入就业观念中,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才拥有实际意义。文章从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内涵入手,回顾学业界对大学生就业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风险从个体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对社会所构成的危害,在新的视野下提高大学毕业生维权意识,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管理风险能力,慎重选择专业等方面规避就业风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确立创业教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大学要实现从就业型教育向创业型教育的转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更新观念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要实现从“就业”到“创业”的观念更新,从标准化培养到个性化培养的观念更新,在全社会实现就业观念的转变,确立“创业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肖杰 《全国商情》2010,(7):93-93,95
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就业中的难点.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本文希望能从影响它的几方面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构筑新的就业桥梁是较好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从“个人问题”转变为“公共问题”。本文通过对一所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就业观念、综合能力、信息获取和社会资本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本文还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频繁离职的现象却依然存在。究其原因,缺乏对自身个性特点以及职业性向的评估导致大学生首次就业后难以适应现有工作,从而只能依靠离职"跳槽"来寻求改变。这一现象正反映了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滞后。课题组认为应当将西方管理学中先进的"职业测评"理论引入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分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解决大学生频繁离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将各个专业机构、企业、高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结构进行优化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而职业生涯实践环节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对职业生涯教育类型进行设计,合理安排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活动,完成就业指导观向教育观及规划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高校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此,大学生就业教育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就业。本文针对当前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的原则、内容及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生涯发展为理论指导、全程化教育为模式、和谐就业为目标的高校就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与转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有关。文章将依次从高校自身、国家政策、媒体、用人单位等几个方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就业观念的培育和引导一直是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全过程伴随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就业观念的培育与引导工作,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当前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要把此项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及校园活动等三个"课堂"入手,实现学生就业观念引导的全过程、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就业歧视、大学生能力欠缺和就业观念的误区等问题的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从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角度探寻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意识到就业的困难,在行业、企业类型、区域和薪资待遇方面的选择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暴露出现行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些不适应。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要客观地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矛盾和问题,要从体制上建立和完善全员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要从职能上实现新的转变,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就业压力和思政课教学的乏力,大学生信仰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思政课教学应突破传统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倡导新型教育方式,从而化解大学生信仰缺失,重塑大学生信仰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全球经济下滑,就业形势严峻,职场人普遍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导致就业质量并不高。然而,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了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这给职场人带来了新思考与新机遇,而此时,即将步入职场的2013届毕业生应如何迎合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高校大学生又应如何把握政策提升职场价值?现今,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在推动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大学生充分就业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解决办法,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作好就业准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着手,分析存在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学校应该帮助、指导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不断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与社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不一致;用人单位片面追求人才高消费;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错误理解"先就业,后择业"等。对此,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用人单位要从企业和大学毕业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肖文泉 《全国商情》2009,(18):112-113
大学生就业状况既有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又有社会经济结构等因素,还有市场需求诸多因素;大学生就业观念大致分为:以追求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主流;对知识和技术性强的岗位持有高期望;攀取高层次的社会地位;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得;就业的依赖性等.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中,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结合当下社会市场的发展与人才整体需求,加强以专业为根本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专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度整合,为大学生指引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存在误区、课程脱离专业依托、实践能力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涵养创新型就业创业思想观念、制定切合专业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制定夯实专业能力的就业创业实践训练、加强专业教师在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参与程度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