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官场小说中,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驻京办主任》为代表的一批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些作品以其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悉、对人性迷失于官场的细微体察,刻画了众多真实的被异化的权力中心人物、权力边缘人物和面对权力重压苦苦坚守人性本真和善良的人物。文章从人性异化和人性坚守两方面,解救被异化的人性和呼唤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崔琴  邢鑫 《企业家天地》2008,(5):194-194
从人性的角度揭示法律的演进图示,这是一种在层次上、方法上的研究模式。当代中国进行法治建设,必须转变以往聚焦于人性善恶的虚无争论,而转向对人性内涵与外延的深入考究。这实际上意味着在人性研究问题上的范式转换,即从以往对人性研究的价值评判中脱离出来,转向对人性的经验性描述的轨道上,为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务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胡显莉 《全国商情》2009,(22):70-71
个人所得税法要凸显其人性基础,关键在于落实其所涉及的人与国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的正义。其中,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落实就是个人所得税法必须承担起对纳税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切实保障,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正义的落实则是个人所得税法必须实现事实上的税负公平。由于个人所得税法的费用扣除标准最能彰显其人性,因此,人性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法的再完善,使其发挥其收入调节作用,应对个税的设计加以改革与完善,以期使个人所得税法能够更好地实现量能课税,从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践与人性     
葛铸湾 《大众商务》2010,(14):230-230
本文分说了实践的方向性;论述了人性的层次性;从而探索实践对人性的改变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5.
实践与人性     
本文分说了实践的方向性;论述了人性的层次性;从而探索实践对人性的改变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6.
孙余防 《全国商情》2007,(10):48-49,74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对任何组织的管理都要从人性出发,对人应当正确认识,采取符合人性的特点的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管理学中四种不同人性假设理论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众多的纪录片所描述的故事,都是在发掘一种人性关,所叙述的情感都是人们精神上的宝贵财富,使得受众在观看后印象深刻。本文阐释了纪录片与人性美相辅相成的关系,对纪录片的人文情怀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对法学也不例外。主体权利意识离不开人性的需要,人性需要与法治 理念相统一,人性的需要是公民权利的内在依据。西方流行的“人性恶”理论是特定主体的一种文化观,是主体根据 自身需要构建的人性观念,有很大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9.
人性假设在东西方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化,对人性假设此一特点的分析遵循着“人─人性─人性假设”的思维模式,依次考察人和人性的特点,进而剖析二者与人性假设的内在联系,得出对人性假设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人性载体自身——人的特点的结论,为人性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从伦理学上说,人具有着一种自成目的性,即对幸福的追求。可人在本性上的自私使其产生无穷的物质占有欲望,然物质上的富有只是给人提供了一种生存,远不是生活,更不是幸福的生活。因此幸福的实现必然要求人性的转向,而教化良好的契合了人对幸福及幸福能力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人性也是丰富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和抽象的。人性回答的是“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本质就是丰富多样的各种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超越性。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的确证和现实化,这种确证和现实化通过社会关系总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人性问题上实际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其人性实际上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孔子更多的是从社会性层面上来谈人的本性是善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人性假设理论与建筑企业管理的联系,认为人性理论对建筑企业管理具有借鉴价值;依据人性理论,建筑企业要实行突出自身特点的人本管理;管理者要从人的本性出发,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  相似文献   

14.
人性的善恶问题是思想家们广泛关注和永久争论的话题,至今未达成共识。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无所谓善恶。人的善恶是人的社会性和理性的产物。人为满足其私欲,既可能行善又可能作恶。人性是善和恶的统一。法律应建构于人性的善和恶的统一的基础上,成为建设性的社会规范,既达到抑恶的目的,又为人的善行提供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有深厚的人性基础。斯密的“利已心”成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戈森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享乐最大化定律。凯恩斯利用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成功实现了宏观调控。贝克尔从人性出发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解决了许多发展难题。制度经济学健全人性:以制度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制度的约束机制制约人的消极行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人性,人性发展对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法是与人性肾密相联的,它辩证地承认人性的善恶双重性格,并以此作为民法理论的人性根基进行制度设计。民法据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变化以及民法形式理性的弊端使得民法人性化成为时代所趋。无论是从抽象的理论考察还是从具体制度规定考察,现代民法都应当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国内外企业界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就是对人的高度重视,对激励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视。激励的对象是员工,这就首先要研究员工,了解员工,因而就提出了人性的假设。管理者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会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激励方式的选择则体现了管理者的人性假设。人是复杂的,人有多种需要,且不同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十分严格的层次关系,了解员工处于哪个需要层次,对采取激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类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人的需求集中体现于人性假设的认识中。关于人性假设,记载人类历史的文献中有所描述,工业革命后主要反映于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上。而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人性假设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通过比较分析,管理学中关于人性的认识对人类活动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理论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定的人性假设,一方面,把复杂的现实人抽象为单一属性的人,便于经济学的逻辑演绎和推理,建立理论;另一方面,它又舍去了其它人性,这可能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是每种人性假设都只专注于该特定假设下人的经济行为研究,从而有利于研究的深入、细化,推动不同流派的兴起和经济学的繁荣;二是一种人性假设在深化了对某一种人性下经济行为研究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忽略了人性的多样性,使其对人的丰富多彩的经济行为缺乏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人性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存在。它的内核是以理性节制情欲、以抽象人性超越自然人性。通过对梁实秋人性论思想中的两个中心概念“人性”与“理性”的辨析,指出梁实秋的“人性论”正是欲借理性的力量来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一条既继承传统又吸纳西方文学观念的相对宽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