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2年1月1日,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欧元时代在欧洲诞生了。经过了三年多的精心准备和过渡之后,欧元现钞终于在欧盟的12个成员国内开始流通了。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目的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实行可调控的固定汇率制度,稳定币值和汇价,使关税同盟正常、有效地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国贸易的发展和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二是更好地联合欧洲各国的力量,抗击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垄断地位,减少美元频繁的波动对欧洲各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更有效地抵制美国通过美元贬值等手段将通货膨胀转移到欧洲。2.…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欧元成功运行,美元化不断取得进展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第三极的东亚经济体进行货币合作与汇率协调,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东亚货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实现东亚单一货币。东亚固定汇率区的建立既有收益也有成本。分析表明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大于成本,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对东亚9个国家汇率制度转换概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得出了有益的启示。研究表明,在所有汇率制度转换的概率中,以维持固定汇率不变的概率最大为75.27%,最终均衡状态时实行固定汇率的概率同样最大为47.57%,即固定汇率是东亚国家汇率制度的最优选择。因此,东亚各国应该将汇率固定下来,或者通过东亚货币合作实施统一货币“亚元”。对于我国来说,一方面向富有弹性的浮动汇率方向改革,另一方面又要有长远眼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再次实行固定汇率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我国成功实现汇率制度转换的最优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欧洲12国、南部非洲和中东国家等地区的区域性货币合作正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开。从成员国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一国加入货币同盟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明确货币同盟给相关国家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具体来源、性质和数量大小,进而对一国加入货币同盟的成本和收益做出科学的综合比较权衡,对货币同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进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东亚汇率制度的合作协调,是加强东亚货币合作,实现货币一体化的核心阶段。东亚金融危机和东亚现行汇率制度的弊端表明东亚汇率合作协调是非常必要的。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实证分析表明:东亚实行固定汇率区基本是可行的。但由于东亚各种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制约,东亚进行汇率合作和协调必须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李勃  陈虹 《经济前沿》2002,(2):53-55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洲货币真正进入了大同世界。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不仅对其成员国本身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亚洲大国,与欧洲经济、金融的合作日益密切,欧洲货币一体化也必将对我国的贸易、金融以及整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1月1日起,欧洲联盟15个成员国将陆续使用同一种货币——欧元,而马克、英镑、法郎和里拉等欧洲主要货币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也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出发,以人民币与港元一体化的成本与收益为着力点,主要运用克鲁格曼的GG-LL模型,分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与固定汇率区的经济联系非常一体化,那么当这个国家与该地区货币的汇率固定以后,它将获得很大的货币效率收益.跨国(地区)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越广泛,这种固定汇率的收益越大.一个国家(地区)和它所加入的固定汇率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在产生市场波动时,经济稳定性的损失也就越小.在实践上,分析了人民币与港元一体化的实践基础,同时提出人民币与港元完全一体化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9.
许艳梅 《经济论坛》2006,(11):98-100
一、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 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欧洲货币体系(EMS)汇率制度的固有缺陷。欧洲汇率机制ERM规定,EMS的成员国货币均确定与埃居的法定比价;在体系内部实行可调整的“钉住制度”,对美元等第三国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然而,由于当时欧洲各国经济指标有着巨大的差异,各国难以采取协调一致的货币财政政策,因此,ERM指望通过各成员国进行联合干预从而实现ERM的稳定是非常困难的。此外,ERM与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而美元主要是通过德国马克对欧洲货币产生影响。由于马克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一级,其一直与美元存在激烈的竞争,由这种竞争引起的马克与美元的长期波动会明显的带动欧洲货币单位对美元的波动,并通过中心汇率体系传导给各成员国,引起整个ERM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理论是对货币一体化认识过程及实践发展进程的反映与总结。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初见端倪时,人们开始讨论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地理空间可以组建最优货币区。理论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芒德尔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争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研究了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最优货币区,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实行单一货币。虽然芒德尔所指的最优货币区是指已经实现了货币一体化并采用单一货币的区域,但是最优货币区理论却可作为分析区域货币一体化问题以及其他货币合作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实践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东亚货币合作及货币一体化问题日益在理论和实践中进入议事日程,人们逐渐认识到货币一体化已是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研究视野不再停留在是否组建货币区,而是讨论加入货币区的国别判断标准(即单个国家如何判断是否加入货币区,以及何时加入货币区)。由此,最优货币区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可以说是欧洲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独特现象,其折射的是欧元区所存在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奉行单一货币政策和各国分散的财政政策,集中暴露出了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洲福利资本主义的不相容、以及统一货币运行所要求的财政紧缩与欧元成员国经济增长和福利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欧元不会就此瓦解,但欧债问题的最终解决困难重重;欧元的未来取决于自由与市场的回归欧洲,取决于欧盟的制度完善与欧式福利资本主义改革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存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固定汇率制。最适货币区域理论是关于汇率机制和货币一体化的理论。经济转型期金融活动深度不够以及宏观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表明我国固定汇率制度安排的必要性,而最适货币区域理论则提供了这种制度安排的一些可能性解释,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导,芒德尔-弗莱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财政作用大于货币政策)有助于我们多角度理解这一现存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回顾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主要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欧、美、非三种货币合作的动因、模式、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比较后,得出启示:通过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来实现货币联盟和单一货币、汇率稳定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区域货币合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重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区域货币合作稳步推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制度演化的过程呈现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彼此轮换的特征。固定汇率制度若太固定以至达到僵化的程度,必然引发货币危机;浮动汇率制度若太浮动,则容易招致投机攻击,同样会引发货币危机;中间汇率制度下,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同时起作用,当导致固定汇率制度崩溃的因素和对浮动汇率制度的投机因素一起发生作用时,中间汇率制度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噩运。分析每种货币制度下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有助于对未来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趋势作出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国际间货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在日益深化。无论是在欧洲、美洲、非洲还是亚洲,都在试图构建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货币合作机制。作为经济互联程度很高的欧洲和北美,其货币合作的进程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如欧元区以及正在日益强化的美元区都是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和东亚地区原有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欧元启动,欧洲货币联盟创造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成功先例,这些都促使东亚各国积极探讨和尝试开展货币合作。欧洲货币合作中,德国马克充当区域内中心货币是欧元区建设的关键,当欧洲建立货币联盟时,欧洲人自然地接受了以德国马克作为中心货币,以德国自由银行为模式的概念。然而在东亚货币合作中谁是中心货币还远没有达成共识。蒙代尔认为,亚洲推行共同货币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其一是选择日…  相似文献   

17.
任伟  郑智峰 《经济问题探索》2007,(3):123-126,145
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是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CAFTA各成员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区域内金融合作已成为必然.但从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经济发展来看,经济体之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的汇率制度安排已经明显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CAFTA成员国进行汇率协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构建的一些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中,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统一货币欧元的发行和货币联盟的运行,标志着成员国货币政策已经近乎完全统一。从一体化角度看,高度的货币政策一体化,要求高度的财政政策一体化;另一方面,从成员国角度看,高度的货币政策一体化,要以成员国财政政策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为补充,才能体现欧盟一体化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9.
欧洲债务危机表明,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欧洲货币一体化安排在外来冲击下,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失衡、市场机制调节无力,成员国突破财政约束、运用传统的财政刺激政策而货币政策又保持紧缩,则产生财政危机和公共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很大。欧元区要摆脱困境必须加强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政治一体化建设,寻找新的调节机制和财政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演变成了欧元区危机,希腊是否会退出欧元区成为了当前欧元区危机的热点话题。借助赫希曼的退出—呼吁模型,本文认为,由于希腊退出获得的收益有限,而退出的政治成本、程序成本、经济成本等约束了希腊的主动退出行为,成员国退出对欧元区的巨大影响也使其他成员国并不愿让希腊退出,进行呼吁是应对欧元区提供的"产品质量"衰减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