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洋酒会改写国内市场各酒种的占有格局,洋酒的市场份额会上升,但是白酒市场的份额不会大幅降低,更不会出现洋酒取代白酒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吴宁 《糖烟酒周刊》2005,(30):30-31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广东的汕头、珠海、湛江三个地级市的白酒市场。由于天气炎热,白酒消费受到了一定限制。啤酒、洋酒的市场表现不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白酒销量?高档市场均以传统名酒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为主,销量稳定。外来务工人员是中低档白酒消费的主力。  相似文献   

3.
《三联竞争力》2008,73(4):20-20
3月12日,中国白酒三大巨头之一的四川剑南春集团,正式携手全球第六大烈性酒企业V&S集团(瑞典绝对伏特加集团),揭开了双方合资组建的四川天成祥酒类销售有限公司的面纱。从2007年5月至今,剑南春已分别与轩尼诗、V&S两大洋酒巨头合作,以“文君”和“天成祥”两个品牌向高端白酒市场发力。国际洋酒集团抢占中国烈性酒高端市场的动作加快,中国白酒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提速。  相似文献   

4.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广东的中山、茂名、惠州三个地级城市的白酒市场。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城市白酒市场受淡季影响较大,往年热销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洋酒对这些市场的冲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杨坤日先生是上海优势统合洋酒贸易公司的执行副总经理,他们经营的产品是苏格兰马谛氏威士忌,这个品牌从2004年开始在大陆市场运作,目前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马谛氏威士忌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不久前把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到上海,以便在下一步重点拓展江浙市场。杨坤日先生在中国台湾地区运作洋酒多年,对洋酒和白酒的交锋、洋酒在华人社会逐步渗透的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广东已是中国白酒市场的制高点。自2001年以来,每年的白酒消费都在100多亿,而2004年,更是达到了140多亿,占据中国白酒销量的近1/5;150元以上的高端白酒市场销量达N80多亿,占据国内高端白酒近1/4份额。广东省强大的消费水平,不仅造就了全国最大的洋酒消费区域,更是中高端白酒进军全国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7.
提示: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漳州、南平和厦门三个地级城市的白酒市场。三个市场的共性是:啤酒、红酒以及洋酒对白酒的市场空间挤占比较严重。三地的白酒品牌较少,市场上的主流是运作多年的成熟品牌,环境相对宽松。人们的健康消费意识很浓,注重品牌。由于当地的气候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使得白酒市场相比啤酒要冷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7,(33):82-83
众所周知.洋酒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针对洋酒的发展形势.业内观点不一。有的认为这几年大的消费环境出现了变化,白酒同样增长很快,洋酒不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有的认为洋酒的发展最终将和白酒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威胁会越来越大。不过有一点业内都已经形成共识:抓紧学习洋酒先进的操作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酒水经营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财富》2011,(2):54-64
伴随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的步伐,茅台等中国高端白酒一脚迈人奢侈品殿堂,在洋酒巨头全方位的围击中,抢占白酒市场的品牌制高点、创新运营模式。这背后,不仅是对中国5500亿元白酒市场的坚守,也是对高档白酒市场话语权的争夺,更是对拉动中低端品牌和其他品种酒销售的谋算。当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开始脱离普通消费品的身量,  相似文献   

10.
张轶儒 《糖烟酒周刊》2004,(50):A036-A037
据海关统计,2004年1月~10月,仅广东口岸进口洋酒就达1139.2万升,销量明显提升。随着进口关税的进一步下调,洋酒在夜场等场合的消费将更加繁荣,而作为与其制作工艺和口感等都很相似的传统白酒,在终端门槛大幅提高、渠道费用节节攀升的压力下纷纷寻找出路。在东莞等地,白酒突破原有渠道,在夜场大放异彩,因此酒水销量巨大的夜场是否可以成为白酒的一条出路就成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本刊在49期的《白酒走夜场,诱惑并拒绝着》一文中就白酒能否走夜场进行过探讨。  相似文献   

11.
白酒要闻     
《糖烟酒周刊》2005,(6):22-22
春节辽宁中档白酒销量大增 洋河实现开门红 紫光液京城表现出色 福州洋酒市场增长快 汾酒持续走强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7,(16):10-10
前段时间去四川,拜会了某著名白酒企业,谈起了谈酒的问题,他们也注意到了洋酒的发展势头,认为这是继上个世纪90年代广东潮汕一带洋酒热之后的又一次热潮,  相似文献   

13.
《华糖商情》2001,(32):12-14
云南省自古以来就是白酒的消费大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白酒甚至可列进“开门七件事”之中。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啤酒、红酒、洋酒大量涌现,成为佐餐饮品,但白酒仍是云南省酒类饮品的一大主力。  相似文献   

14.
东莞: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近20年来,不断涌入当地的外来人口已经远远超出本市常驻人口。来自江浙一带的外来人口对黄酒情有独钟,来自内地的民工则偏爱白酒,还有相当部分消费者对洋酒宠爱有加,造成了东莞酒类市场“三足鼎立”现象的出现,即便如此。白酒仍是消费主流。  相似文献   

15.
张冉淇 《国际广告》2009,(9):131-131
环球网“关于中国白酒品牌走出国门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过去一年,31.76%的网友饮用过中国白酒,饮用过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烈性洋酒的为6.56%。认为进口烈性酒品牌没有对中国白酒市场形成冲击的网友为56.03%,认为有冲击的为29.79%,14.18%的人回答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0):48-50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以把洋酒作为一个竞争层面之外的样本,予以研究学习开阔思路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则需要把洋酒作为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认真对待了。洋酒的快速发展态势表明,国产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直接竞争和互相渗透正在开始。从洋酒发展最好的广东市场看,不仅仅是以威士忌为主的洋酒在夜场大出风头,在国产酒的根据地餐饮渠道,干邑的销售也已日益普及,已经在中高端市场直接威胁到了白酒和葡萄酒的发展。原来行业内关注的白酒和国产葡萄酒互相渗透的局面正在演变为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三方演义,洋酒作为后起力量正越来越强大。除了餐饮渠道之外,在各类流通渠道,洋酒礼盒的热销也在不断蚕食国产酒的市场。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从全国范围看,洋酒的渗透速度在加快,渗透范围正越来越大,许多二线城市的洋酒销售也在快速的增长。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洋酒的发展不仅体现出洋酒在针对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取得了成功。也体现出洋酒所引导的品牌文化正在被新一代酒类消费群体所认同。在关系未来前途的新兴消费群体的争夺中,洋酒正成为国产酒的有力竞争对手。 本文以洋酒市场操作的相关调研和分析为主要内容,以寻找洋酒营销理念与国产白酒和葡萄酒的区别为目标,以广东市场为样本,力图向您全面展示一个正在加快发展的洋酒世界,以对正在征战的国产酒商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解新锋 《糖烟酒周刊》2007,(34):126-127
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当前中国白酒市场的现状,“硝烟弥漫”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从一线品牌茅五剑的高举高打,到区域强势品牌的攻城掠地,再到各地小品牌的冲锋突围,外加洋酒的逐步蚕食,无不体现出中国白酒业竞争之激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资讯     
《糖烟酒周刊》2005,(12):A004-A004
中国白酒与法国白兰地、俄罗斯伏特加、苏格兰威士忌同为世界四大蒸馏酒,中国白酒应该像其他世界名酒一样走向世界,在世界酒类市场上获得应有地位,但我们现在远落后于其他3种蒸馏酒。中国白酒的国际化障碍说到底无非是口味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沈才宏:中国白酒的出口水平是比较低的,这与其行业规模极不相称,其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市场。洋酒进入中国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应该逐渐突破障碍,研发适合世界口味和文化的产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尚鸣 《商业文化》2005,(10):26-27
中国是白酒的市场,也是白酒的战场。走过喝酒凭票,过年才有酒的艰难岁月后的中国,洒就像开闸之水奔涌而来,白酒、啤酒、国酒、洋酒,市场要什么酒,就会有什么酒。市场饱和,有着喝不完的酒。供大干求,竞争由此而生,而首先燃起硝烟的就是品牌战场,是品牌之争。如今,国家工商局有关酒类注册商标的总数已经突破了10万个。各种专业命名机构或公司也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一些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酒名。  相似文献   

20.
与中国白酒“走出去”相比,“走进来”的洋酒气势上更盛。在许多城市都有各种洋酒出售,其品牌推广也都不遗余力。在这种攻势下,中国白酒海外拓展的动力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