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艾丽  董雪妮  林征 《魅力中国》2010,(31):277-277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悦文 《理论观察》2022,(9):165-169
艺术创作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如若不能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则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从小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创作中历史思维出现一定偏误,加之当今艺术创作环境的泛娱乐化,导致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历史虚无主义以其思想破坏性、价值欺骗性和渗透隐匿性,对艺术类大学生政治方向、价值观念、创作方式等产生消极影响。为矫正艺术类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现象,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善用优秀艺术作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抓好社会实践强调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3.
概述与背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创建于2000年,是该所内专门致力于视觉影像科技研发、艺术创作、内容生产与产业拓展的部门,中心所创作的CG影像艺术作品先后获得了包括国际莫比斯杯文化遗产创新奖、三届华表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在业界获得了高度的认可,而中心在多年的影像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淀,能  相似文献   

4.
从意象在艺术作品中表达和感知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手法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本身是以审美为目的.审美遵循经济的原则.诸多的流派更迭,创作理念的互相否定与颠覆只是创作手法的变换或更替,而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原则其实从来都没变.  相似文献   

5.
郭汉英  吴丽 《新西部(上)》2010,(2):152-152,140
从意象在艺术作品中表达和感知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手法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本身是以审美为目的。审美遵循经济的原则。诸多的流派更迭,创作理念的互相否定与颠覆只是创作手法的变换或更替,而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原则其实从来都没变。  相似文献   

6.
萨仁高娃 《魅力中国》2014,(10):179-179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从把构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创新构图方法两方面进行构图意识培养,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地发挥其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画我所思     
陈邕 《东北之窗》2011,(14):88-89
艺术创作要有感而发,自己不激动的事物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也不会打动别人。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创造的心血,包括对前人的学习和继承,对生命存在的理解和追问,以及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绘画艺术也是如此,每一个时代的画家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韦瑾 《特区经济》2014,(4):165-167
文章根据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要构建完善的旅游吸引物系统的观点。通过对旅游体验和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研究现状的总结,发现目前还缺乏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由此,分析了旅游体验和旅游吸引物系统的关系,指出了目前国内旅游吸引物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虎丘风景区的案例,提出了基于旅游体验理论构建旅游吸引物系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爱丽 《魅力中国》2013,(34):68-68
美术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创作过程,美术创作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中人或事物及各种活动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反映,是生活的一种艺术升华。美术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术创作是建立在生活的真实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梦的出现、梦的形成及生活中各种“美梦”实现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本文重点阐述了美术创作与梦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条件之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三突出"是中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它的提出对文革时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较为? 固定的表现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三突出"理论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归纳其在艺术作品中的模式化表现手法,并阐释其对于文革时期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索启 《新西部(上)》2009,(12):174-175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思想对后世中国画的创作影响深远。所以,中国画的思维方式重感悟与体验,历来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具有浓厚的经验特征和会意性。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要正确把握、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真正认识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价值,使作品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出新是一切艺术创作成功的基本要求和艺术家长期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也是国画创作成功的基本要求和国画艺术家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国画出新的途径必须以继承优秀国画传统为基础,结合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进而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并且高于已有历史成就和客观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3.
张奎志 《理论观察》2008,(6):125-126
所谓体验批评是指在批评过程中批评家要像作家在创作作品时一样,全身心地去体验和感受文本,通过对文本感受和体验,来最大限度地把握并传达作品的内涵。体验批评认为,只有对文学文本有了深切体验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那种不是来自对作品的阅读、感受的批评,都不属于体验批评,也不是一种真正的作品批评。  相似文献   

14.
王翠霞 《魅力中国》2013,(25):370-370
“儿童们为什么要这样画?”是阿思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阐述有关发展的理论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阿恩海姆看来,儿童们和原始人类对艺术(尤其是绘画)的认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极其相似。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儿童画,也就明白了原始人为什么要那样画。也就有可能理解他们在创作某些艺术品时的想法,进而为现代人理解艺术发展史中的故事.为研究相关艺术品提供注解。通过反复阅读阿恩海姆的发展理论。笔者主要得到三方面的收获:首先:学着用阿恩海姆的理解的角度读懂儿童画和原始艺术;其次如何更科学地对待儿童的艺术教育,尤其是儿童早期绘画;第三。艺术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杨杰 《魅力中国》2013,(6):47-47
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不是既成的,而是创造的;不是预约的,而是发生的;不是静止、重复的,而是生动的、变化发展的。这是我们对袁演艺术的基本认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还应该在不断地艺术创作实践中去感受,去检验,去再发现,激活戏曲演员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6.
王智慧 《魅力中国》2014,(19):153-153
一直以来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大多是在既定的逻辑思维框架下进行理性推到和编排产生的,很少掺杂过多的感性思维.但舞蹈作品创作作为一门艺术又无法忽视感性的分成。需要创作目的、创作原则以及创作方法共同参与,这就涉及对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二者关系问题的探讨。尤其是创作者在“感性与理性”思维观念上的把握,是协调舞蹈中理性与感性元素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王佩佩 《魅力中国》2013,(25):371-371
文章阐述了“运动”作为视觉元素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构建和内容传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雕塑、绘画较为简单直接的实例来说明运动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阿恩海姆视知觉运动理论产生各种力构成了作品整体的平衡.这对于形成一件艺术品的生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知觉运动理论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娟 《魅力中国》2011,(2):273-273
美术培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提醒了在教学中要加强美术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琼 《魅力中国》2012,(32):122-122
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在体验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将体验教育融合于英语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氛围与学生文化体验相结合;注重语言的交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体验、去交流、去感知、去积累、去体会、去发现、去新。  相似文献   

20.
林景娟 《魅力中国》2014,(21):108-108
编剧作品是综合艺术,编剧长期观察生活的细微本质,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有一定的技能和技法,熟练运用这些技巧,才能驾驭艺术作品。编剧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编剧方法,题材、结构、布局、整体架构,包涵着编剧技法和美学特点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