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区域专利产出水平评价更具客观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从专利指标的自身特点和指标设计原则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反映专利产出水平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专利产出数量和专利产出质量两方面进行考虑,设计出了专利产出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部分城市专利产出水平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我国的R&D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现:R&D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对专利产出存在滞后作用、R&D活动中的人力资源总体上呈现出同质型特征、在宏观层次上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专利产出存在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通过加强R&D投入增加专利产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婕  叶春明 《生产力研究》2012,(5):95-97,152
文章以中部地区为例,分析了区域专利投入能力、专利产出能力、专利收益能力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作用关系。最终得出区域专利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路径关系。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专利产出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福建省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迅速增长,在全国的排位较前,但专利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尤其是从专利授权情况来看,发明类专利在总授权量中所占比重极低,且有下降趋势。这些问题反映出福建省的专利产出水平不高或者说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因而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提高福建省专利产出水平或者说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产出水平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同时又存在缺乏自主创新、产出数量少、发明专利少、产出效率低、缺少研发人才等问题。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产出水平,必须从战略上确立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实施企业专利战略、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和效率、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科技队伍。  相似文献   

6.
杨晶  郭兵 《技术经济》2014,(3):14-19,26
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12年上海63家文化创意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并研究了所有制形式、规模和政府科技资助对文化创意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52家企业在专利产出效率方面属于无效单元;内地与港澳台合作企业、国有全资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值最高,而外资企业和集体全资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值最低;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拥有比大型企业更高的专利产出效率;接受政府资助的文化创意企业比未接受政府资助的企业拥有更高的专利产出效率。最后提出提高文化创意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支出和专利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R&D支出的角度对中部六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对专利产出的贡献进行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通过建立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R&D支出的回归模型,验证专利申请量与R&D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的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科研机构对这4省的贡献大;河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企业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企业R&D支出对河南省专利产出的贡献较大;而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高校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校R&D支出对湖北省专利产出贡献较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巨大,这是中国科技水平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但在骄人数据的背后,存在着专利闲置数量大、实施转化率低下的问题。此问题涉及专利发明人、企业、高校、政府四方面,笔者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调研,寻找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的问题根源,通过数据收集、实地调研,尝试提出建立一个专项组织,解决高校专利闲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朝阳 《经济学》2010,9(1):509-532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相似文献   

10.
华鹰 《经济论坛》2004,(2):66-67
我国许多技术型企业通常采用进攻型专利战略,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维护自己在同行中的科技优势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垄断与主导地位,力争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类企业申请和拥有的专利较多,并有足够的实力将专利和技术商品化。但这类企业有时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对专利的经营管理,没有把专利作为一种资源从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