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财政政策“中性”举措的谋划,只能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可行的选择是,通过“渐进”性的一系列安排,逐步地降低现实财政收支安排的扩张力度,逐步地逼近“中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境界。  相似文献   

2.
《四川物价》2010,(1):30-30
阅读:《南方周末》不久前刊登安邦咨询公司研究员李明旭的文章说,中国政府提出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财政增支,以带动相应的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用于投资,从而在当期形成需求,拉动经济的复苏。但与此同时,政府还要把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作为财政政策的目标,在经济放缓和财政支出增加的情况下,财政“增收”的压力必然大增。  相似文献   

3.
在财政政策的称谓上,我们曾使用过诸如“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各种表述。不过,目前世界上比较规范且得到广泛认同的表述无非三种: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近两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仍应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财政政策。在国债政策上应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 ,后期应逐步缩小财政赤字规模。在支出政策上要逐步解决“越位”与“缺位”的矛盾 ,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退出竞争性领域 ,重点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投资。在制度的创新上 ,应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大力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效率 ;健全复式预算制度 ,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实现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改革国库管理体制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 ;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并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这一时期财政政策走势是 :注重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优化 ,适度兼顾财政周期性平衡 ,财政支出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将成为财政工作的重点 ,财政收入政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自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结合我国实际,谈了对中性财政政策内涵的理解以及实施中性财政政策的途径: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6.
关于2005年实施“双稳健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采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或“双稳健政策”的提法,比采用“中性政策”的提法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更容易被各方面接受。考虑到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目标或着力点是“稳定预期、保持景气、防控通胀”,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继续搭配使用,并且应当促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身微观化,并讲究内部搭配使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要有明确的总体性取向,又要在各自本身的内部结构上有松有紧,保持必要的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陈岩峰 《商业研究》2003,(13):95-96
我国的宏观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治理通货膨胀、实现“软着陆”的从紧的财政政策阶段,一个是扩大内需的从松的财政政策阶段。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看,既有成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从国债资金投资方向和财政收支结构等方面进行政策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促进公平与效率的财政政策选择刘溶沧,戴天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平与效率正成为新时期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通过财政政策的有效选择和适时调整,以及对“市场失效”问题的妥善解决,在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公...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有效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选择与实施合理的宏观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一新的转折。一、财政政策选择的客观基准财政政策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为保证国家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规范性措施的总称。从财政收支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财政信用政策等等;从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协调配套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紧的财政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这一结果,国内学者说法不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上。本文着重说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想淡出,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政府应拿出一整套的政策措施,保证这三个条件的实现。只有这样,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可能顺利淡出。  相似文献   

11.
观点     
《经贸导刊》2000,(11):26-27
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教授指出,仅仅依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回升,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真正越过了“拐点”。他认为,财政投资使整个需求的拉动只是起一种短期调节作用,它只能刹住经济下滑的势头,起到一个启动经济的作用,但很难支持长期的稳定增长。而从长期来看,财政投资还对民间投资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财贸经济》1996,(2):12-21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模式及“九·五”的政策重点选择“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选择”课题组一、经济转型对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提出的基本要求什么是经济体制转型或转轨?就中国的改革模式或改革目标而言,就是要逐步完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在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一直表现出恢复增长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投资”)的增长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由冷趋热的变化,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中性"势在必行.不过,在经历了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实践之后,加上一系列体制性缺陷的约束,财政政策的转向操作异常艰难.但在现实的条件下,它的作为空间相当狭小.实行中性的财政政策须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当前,可实施的中性财政政策的若干举措有:在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出台中追求"中性"、在结构优化中控制或压缩支出规模、迅速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立足于做好货币政策的"配角"和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北方经贸》2009,(11):71-7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深刻,而应对于此,财政政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近一年多来,对实施财政政策决策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金融危机下,如何选择财政政策;金融危机下,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如何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组合;如何在积极财政政策下,保证财政收支的稳定增长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时间过去了,实践已经证明“双政策”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双政策”实行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挑战一:民间资本启动迹象不明显。作为“双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宣布实施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而衡量这一计划是否取得预期效果.除了这些投资的进度、质量和有效性外,更为关键的在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7.
(11月1—15日) 一、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会议认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国家适时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7年,为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的增长,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层面上的改革力度,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在短期调控政策层面上继续实行“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下半年,财政政策的转型提上了政府治理的日程,开始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键的中性财政政策,但近期的税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与1998年有相似之处,但总体局势比1998年更为严峻。发展阶段、发展理念、面临突出矛盾的不同,决定了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将不再单纯采取增大国债、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运作,而是更多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