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中国财政政策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的财政政策必然要体现经济转型的要求,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回顾和总结,归纳出中国财政政策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几种带有规律性的变化趋势,而这些趋势无一不体现市场经济框架内财政活动的“公共性”特征。同时,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也为我们把握未来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走向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一轮财政改革有四个特点:一是全面推进,二是应对市场经济考验,三是应对经济发展格局大转变,四是应对社会发展格局大转变。目前,新一轮财政改革在预算、税制和财政体制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总体利益与群体利益、财政改革与其他改革三大平衡问题仍是财政改革的难点。未来还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在预算改革方面,如何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首要问题,同时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税制改革方面,要注重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前期进行的税制改革调整的是政府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如增值税、资源税、环境税,下一步改革涉及社会各群体税收负担调整,核心问题是谁为公共产品买单;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要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及收入划分改革。  相似文献   

3.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为考察当前我国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本课题组运用随机动态分析框架与财政风险演进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考察,均得出当前财政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结论。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加大民生支出压力的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协调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的可持续为终极目标,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应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主动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由推进逆周期调节为主的总量调控政策转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政策,利用3~5年的时间灵活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财政功能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财政体制改革入手的,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关键阶段。深化财政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是当前财政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自实施财政税收改革体制以来,顺利完成了财政支出体制的优化,预算体制的优化,税制转型等任务,其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在现如今的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同时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都是需要进行深度的讨论.本文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与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应从哪些方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94年之前放权让利的财政体制改革和1994年之后的分税制改革.30年来,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新的财税体制、财政政策、财力结构和预算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未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和建立适应市场化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政府各部门纷纷致力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力求通过完善的财政经济政策,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完善与成熟,进而,为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总结来说,完善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三方面的作用,即财政政策的发展导向作用、财政政策的驱动作用以及财政政策的协调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改革中吸取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正反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造就了基本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的到来,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换职能,要求财政由直接调控经济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市场化渐进改革中,财政体制的调整无疑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体制上的递增效应,从而创造了"中国奇迹".回顾30年的财政体制演进历程,我国财政改革走的是一条公共之路,在经历延续与继承(1978-1980)、放活与改革(1980-1993)、纠偏与软着陆、明细与改革(1998至今)四个基本阶段后,公共性逐步回归并得到加强.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改革还需要在分权、规范支出、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但1998年搭建的公共财政框架意味着我国的财政体制将继续沿着公共化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公共财政理论和实践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演进而产生、发展和完 善的。在我国,公共财政的概念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 进,而被大家逐渐认知和接受的。作为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 政运行模式,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在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的相互推动下,已成为社 会各界对财政运行模式发展方向的共识。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 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作为今后财政改革的方向,如何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社…  相似文献   

11.
"财政自利"与"财政立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自利是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种必然现象。财政自利不仅可以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政府之间。唯有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立宪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过分自利而损害社会或下级政府的行为发生。本文主要从依法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有效约束以及依法建立政府间合理分权制衡机制等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政府财政自利的约束和制衡。  相似文献   

12.
论财政法制与财政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强化财政监管,是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依法治国方略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体现。财政法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监管也是保证财政体制运转和财政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更是经济监管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深化财政改革的过程中注重财政法制建设和财政监管,对于推动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将会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财政"反周期调节",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回升.但是,积极财政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发挥治理通货紧缩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运用不好,将会产生很大的财政风险.为了确保国家财政安全与稳健运行,有必要对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把握,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避免潜在的财政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4.
财政集权过程中的转移支付和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结合财政分权的理论文献,本文描述了中国最近10多年来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演变,并分析了财政集权过程中转移支付增加对地方财政供养人口的影响。利用中国1994—2003年县级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方法,我们从实证角度确立了转移支付增加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的因果关系,并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政府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面临着无论增加哪种转移支付都可能带来问题的两难处境。要在控制政府冗员增长的同时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中国需要建立一个财政上更加分权和行政管理上更有基层参与性的政府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财政调控作为一种比行政控制更为适当和有效的调节地方政府行为的方式,可以通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来实现。而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结构不合理、分配方法不规范,为此,迫切需要调整转移支付的模式选择、改进转移支付的结构和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6.
Which government functions should be decentralized (resp. centralized) once lobbying behavior is taken into account? We find that the answer largely depends on how the interests of the regional lobbies are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the function to be decentralized (resp. centralized). When regional lobbies have conflicting interests, then lobbying is less damaging for social welfare under centralization than under decentralization. On the contrary, when regional lobbies have aligned interests, then lobbying is less damaging for social welfare under decentralization, provided that policy spillovers on the non-organized groups are not too strong.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that anti‐elitist or populist opinion is on the rise. The policy concern is that political opportunists would exploit voter rational ignorance for their own cynical purposes. In this article I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field of taxation, this sort of behaviour already occurs. Fiscal illusion can be described as deceiving taxpayer‐voters into paying more tax than they would otherwise agree to. Taxpayers are already victims of political opportunism unrelated to the rise of populism.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风险逐步凸显与加深,单纯依靠经济手段已不足以解决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文章从环境污染的制度根源入手,构建了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分析框架,刻画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模式的选择,进而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逻辑机理。最后,以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为基础,针对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渠道的各部分,分别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builds on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HM Treasury in2003 alongside the UK Government's assessment of the case forEMU entry.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otential for fiscal policy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stabilisation policy if the UK wereinside EMU.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scope for strengtheningthe automatic stabilisers and the possible trade-offs; how institutionalchanges could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cretionary fiscalpolicy; which fiscal instruments might be most effective; andto what extent stabilisation might be promoted in other ways,such as through enhanced risk sharing by financial markets.(JEL E62, E63)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8,(1):21-34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多级政府结构往往为传统的财政政策文献所忽略。本文将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结构引入主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财政分权下地方性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财政分权的多级政府基准模型可以解释约64%的总产出波动、47%的投资波动以及62%的消费波动;(2)地方性公共投资对本地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地区间贸易对其他地区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财政竞争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加强,因此财政竞争为地方性投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传导机制;(3)反事实分析表明,深度财政分权会在短期内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而削弱中央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同时又在长期提高整个经济总产出与社会总福利。本文为定量研究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动态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