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理财业务的高速成长为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但无论是监管层、业界还是学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驱动因素以及其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上,忽略了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引发的风险累积及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角度研究其对银行自身股价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会带来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大,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大;监管压力和理财产品刚性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建议:相关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监管考核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淡化预期收益概念,并落实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更多地发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2.
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由于不受相关基准利率的影响,投资者具有更大的潜在的获利空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逐渐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理财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高端理财产品全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商周刊》2014,(19)
作为零售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推手,银行理财产品近年不断保持高增长趋势.股份制银行近年来的表现更为抢眼,在发行量和预期收益率方面普遍增大力度. 招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年均增长率102% 2006年以来,招行理财业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末,招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年均增长率102%,理财管理余额年均增长率43%,理财收入年均增长60%,累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97亿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银行的理财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银行是银行理财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影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的因素。研究表明,理财产品的品质、银行的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信息发布与反馈效率还有其他外界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正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业务。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仍以销售或代理理财产品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与国际商业银行运作现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个人理财服务的实践,我国应从培育客户资源、明确市场定位、注重理财品种、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强科技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这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啸 《经贸实践》2016,(8):173-173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像余额宝、百度理财等高收益、低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是对原有的理财市场的一次重大冲击,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传统理财业务带来巨大挑战。商业银行为了巩固自身的利益,纷纷出台限购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政策,限制最大的转出金额,因此,本文基于小额投资者的视角,比较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银行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之间的不同,从而为小额投资者理财选择上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国家,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各国商业银行围绕理财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目前,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投资方向多样化、支付条款复杂化、止损条款大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正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业务。个人理财业务是完善银行业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不完善;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等问题。商业银行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推进混业经营,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大理财产品品种的创新,培养专业性强、高水准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也是投资者可供选择的一种的投资理财渠道。分析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明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重点从产品设计与开发、营销与服务、监管等方面讨论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策略,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高速发展的一年,这不仅表现为理财业务主要载体之一的理财产品规模的迅猛增加和种类的进一步丰富,也表现在产品发行机构的数量扩张,以及监管政策的及时调整等各个方面.但同时,银行理财业务开展中所暴露出来的服务内容欠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也更为集中和具体.对2007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上述各个方面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评述,也对其未来发展做一些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每逢岁末年初,几乎都会上演一场理财热潮。回顾2013年年末,各家银行纷纷开启理财产品高收益模式,通过发放高息产品吸收存款,5%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起步价",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更是比比皆是。那么2014年年末的银行理财收益是否会延续这一"惯性"呢?投资人又该如何做好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12.
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十年,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利用其人才,资金和网点优势迅速占领了理财市场的制高点,竞争方式也逐渐从价格战,品种争夺战过渡到靠服务和品质抢市场的局面.最近两年,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小型银行开始跑步进场,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与小型银行发行理财规模爆发式增长相对应的是投资渠道狭小,特别是2015年初以来,"资产荒"来袭,大量资金追逐少量的优质资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难以维持.特别是相对大银行,小银行在人才储备和投资能力上都相对较弱,因此,委外投资(即委托外部投资)便逐渐成为其投资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运行方式可以分为净值型产品和非净值型产品.净值型产品是按照产品投资清算价值申购和赎回的理财产品,非净值型产品是按照产品份额申购,按照约定收益率兑付的理财产品.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市场仍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由于预期收益型产品存在刚性兑付,会在银行内部积累信用风险,随着理财规模逐渐扩大,为降低风险,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过渡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把投资的眼光投向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是每一个都是稳赚不赔的,它也需要投资者合理投资,以便抵抗通货膨胀。其中在银行投资理财产品选择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包括组合搭配原则和收益性原则,依照具体原则选择合适的银行投资理财产品,并且还要对其所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风险点进行详细了解,做好预期收益评估。那么具体哪些银行理财产品的的抗通胀能力比较强呢,下面我们来做简要的分析,以便为投资者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年后银行通过高收益产品抢客户,收益率在5%-8%的产品扎堆出现,最高预期收益超过7%的高达30款短暂的冬天过后,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卷土重来,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发现,节后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大幅提升,预期收益水平也比年前有了小幅上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3,(10)
现阶段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国内理财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员,灵活的产品设计机制使其成为理财产品中最具活力的一支力量。本文描述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并对理财产品产生动因进行了分析,着力探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问题,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消费信贷等个人理财服务为代表的个人金融服务的异军突起。各家银行代销基金、证券集合计划、黄金和理财产品等业务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速。证明了个人金融服务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和潜力,也使得各家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拓展。本文就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营销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理财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年来国内最活跃且充满争议的一类金融创新。根据有关统计,以2004年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速以及同年理财产品初露头角为标志。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由当年的120多款增长至2009年的6000余款(剔除雷同产品);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规模已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超越了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其他机构理财产品的增量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业务发展的主导性力量。文章就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朱兆民  汤丽静 《现代经济信息》2011,(23):288-289,317
中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国外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分业经营体制的局限性、理财产品营销的缺陷、支撑理财产品的信息管理手段和系统落后以及理财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加强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设计合理且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理财服务营销,提高银行整体系统对理财业务的支持程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加强理财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将不失为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柯健 《经济前沿》2010,(1):114-123
运用DEA模型从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检验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较高的集中度不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大的银行规模并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回报。我国银行集中度和绩效之间不存在结构理论中所假设的因果关系,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时着重强调的应该是效率,而非银行规模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