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信邦 《经济师》2006,(4):124-125
文章认为,财经院校应培养具有一定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提出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员工福利管理、社会保险等专业特色方向的构想,并对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方向课程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分类制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该专业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课程的不同类别,分类制定基本实验课程、专业技能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这必将促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向纵深层次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本科层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侧重于医疗保险课程,但受制于在校四年制的限制和多学科的复杂性,实际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的文理科合并招生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对教学培养课程需求的多元化。就业倾向与实际就业的实际差距,使得大学生在课程选择与教学培养方式上也各有侧重。医学院校应该充分重视医学院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中的特色,强化医学类课程的设置,改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应用型社会专业是对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专业发展仍然面临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等问题。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定位与特色,并提出了专业发展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经类高等院校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新增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也面临上述境遇,并在长期发展中也表现出管理缺乏科学性、主体的考核方式单一、质量评价体系落后的现状,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依据课程的性质、内容、适合实践教学的程度,将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分类,划分为基本实践课程、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通过实践课程的科学分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引导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出适合自己兴趣、性格、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建设的重点。通过分析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存在的课程设计不合理,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健康教育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十年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然面对许多困难和问题。论文分析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中面临的就业问题、与相关专业的关系问题以及专业领域与专业定位问题。据此,提出专业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协调与相关专业的关系和重点发展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方向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8.
医学院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突出医疗保险方向,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竞争、跨学科特征明显和就业难等问题,使得理论人才需求与实际就业之间的矛盾冲出较大。医学知识结构的复杂性、高校师资的院系独立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等原因成为主要的原因,需要针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形成机制,从学制改革、体制调整、师资培养和战略统筹等方面采取措施,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学"是许多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更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偏低,同时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入PBL教学模式,在具体问题的环境中发展学生技能,将有助于缩短理论教学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为其他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对该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重点探索,并提出了后续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加速工业化进程是当前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化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劳动和社会保障必须适应加速工业化战略需要,在社会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三梅 《经贸实践》2016,(15):82-83
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市场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毕业生不仅仅作为工作者,同时更应该成为岗位创造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传统教育对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均重视不够或操作性欠佳,尤其是在新建本科院校或独立院校中,开设此专业不具备专业优势,如何改变该专业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该专业的核心和专业主干课程。针对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教学存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视角,提出改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材、优化考核方法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教学改革建议,目的在于为社会保障领域培养具有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升级转型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高职劳动教育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特点,教材改革将理论教学任务化、融入并强化专业劳动、校企双元开发等方式以活页化形式实现教材改革创新。优化劳动教育教材建设,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育人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相当多的黑龙江省私营企业中,劳动关系体现着较多不和谐的特点:劳动关系的不规范、不成熟,劳动关系的紧张化,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短期化等等。从劳动者合同签订状况、工资状况、劳动者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工会组织情况、企业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宽阔的多门类专业知识和具有良好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应该从培养方案修订入手,注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与改革.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置已有十年。随着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后备力量的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的素质令人担忧,只有具备了"公平、正义与共享"的价值观、跨学科的理论体系、扎实的专业知识、洞悉中国国情及实践创新能力等素质,该专业的研究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保障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技能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品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关注大学生成才的内容和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有参观访问考察,校内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活动,各种专业实习、生产劳动,学术研究与各种竞赛,勤工俭学等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执法制度、工会独立性保障制度、企业社会责任、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五个方面,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突出体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策略,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实现创新型人才有效培养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