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阳经济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但区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分析区域外部性内涵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理论与技术扩散的关系,并针对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为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9年4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按照程序积极推动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发展迈出关键步伐。同城化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协同。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区域配置系数及区位商,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长春公主岭的产业发展情况。当前,长春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尤其以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发展优势显著;公主岭的第一产业发展较好,与农业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优势显著。通过整合长春公主岭优势产业资源,从大区域的角度配置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长春公主岭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主体是制造业.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制造企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要想最大限度地规避这些不利因素,就必须实现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资本专业化,不断创新和制度化,坚持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子.文章接着介绍了产业集群化策略的作用和意义,然后指出我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促进集群化发展是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技术总体实力的重任。近年来,贵州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但规模仍然偏小、贡献率较小,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阶段。紧紧抓住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实施等良好机遇,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引领,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为重点,工程机械装备、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兴装备制造和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完善政策、创新、人才、园区等要素保障体系,走出一条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贵州工业突破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具有资本和技术双重密集型特点,其产业集群化所释放的集群效应是竞争力提升的源泉。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已显雏形,但在全国还不具备区位优势。集群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规模优势上,而且受到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迅速提高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是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繁荣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国内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由于经济体制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无法形成较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建立以集群内部发展和联系、集群外部支持和竞争等为构成要素的产业集群钻石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产业关联、产业策略、社会网络等要素上均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了集群竞争力的低下。  相似文献   

7.
周石生 《全国商情》2012,(23):12-1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企业要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实现产业集群化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比较而言,价值链协同管理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它可以提升集群和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与消费品制造业相比,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低度化、专业化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及制度环境不配套等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下,重庆装备制造业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通过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战略以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区域产业融合,传统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伴随着轻工业增速加快,曾经的经济结构短板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支撑的汽车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通过内部与外部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引领吉林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均受到广泛关注。甘肃老工业基地发展应树立集群化的观念,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通过对甘肃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制度创新,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把优势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培育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做强做大重工业型(舍军民结合型)的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好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工作.创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的Esteban-Marqulnas模型对安徽省20072011年装备制造业的七大行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整体产业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较合理,但仍存在如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区域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较低、未形成产业集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尽管安徽皖江城市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仍存在着集群品牌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统一协调性等问题。为了开拓皖江城市带的产业集群建设新局面,务必要发挥区域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打造自主品牌集群;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所必需的政府支持与服务体系,构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加强政府对产业集群建设的宏观协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距,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绩效.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西部地区走出"产业对接"困境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扭转西部地区 "落后的增长"、弥补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改善招商引资的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等.西部地区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结构状态,培育和提升本地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5.
对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支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天经济区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广,涉及领域宽,极易通过集群形式来发展。但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及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而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数量较大。供应链金融模式,在解决上下游及配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优势明显,建议采取供应链金融模式支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进关天经济区这一全国内陆型经济战略高地的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北京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因此,在北京有选择地发展机器人产业,对北京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把西部大开发推向纵深的重要突破口。立足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动态及趋势,文章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通过产业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促进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建设,并提出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省装备制造业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首先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定量角度分析了影响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最后得出了振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选择:即采取WT战略进行结构调整,发挥自身区位优势,通过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集群角度看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培育产业集群是北京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有效途径。北京现代制造业集群以园区为主要载体,并呈现出基于价值链区域分工的趋势,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同时,北京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从而增强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既竞争又合作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普遍规律,集群化发展是提升湖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新的策略选择。根据湖南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竞舍机制提出了通过集群有效配套完善湖南汽车产业分工协作机制、产学研结合构建湖南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共同愿景合力打造湖南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等一些促进湖南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