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鳅苗培育:育苗池面积以8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20—30厘米左右。用土池培育,池埂应高出水面30厘米,池埂、池底均应锤打夯实,以防渗漏。  相似文献   

2.
鳅苗破膜后暂养在网箱内,每10万尾投喂熟蛋黄1个,一天2~3次,待其能充分自由活动后下池培育。其培育技术要点如下: 一、苗池整理 选择面积小的水泥池或土池,并在水泥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肥泥,用清水浸泡冲洗数次后每平方米用生石灰 112克或漂白粉1克消毒,并每立方米施基肥1.5公斤,注入新水后,待池水变绿,药性消失后将鳅苗放入池内。 二、放养密度 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400~500尾;半流水池每平方米800~1000尾,池水深度保持在30~50厘米。每个育苗池应放入同日孵化的鳅苗,以免大小悬殊,导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苗种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相对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育泥鳅苗种的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购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孵化率达80%以上,而苗种出塘率却极低,很少超过50%。笔者探讨泥鳅苗种培育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以期获得更高的苗种出塘率。一、苗池准备鳅苗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和探索,现将池塘精养泥鳅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场地选择养殖场以土池为好,所在场地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弱碱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二、池塘建造1.池塘规格苗种池面积一般为50~100m2,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80~90cm,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cm×50cm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cm  相似文献   

6.
7.
<正> 在当前国内外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泥鳅的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苗种的培育是事关泥鳅养殖成败的关键。一、鱼池建造:以土池培育为好。因  相似文献   

8.
正泥鳅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近几年,国内需求猛增,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国际市场十分紧俏,因此普及提高泥鳅养殖技术,对实现农业增收、渔民增收、增加外汇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夏花培育池塘选择:应选择面积为1~3亩,最好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塘。池壁高90~110厘米,水深60~70厘米,进出水口要用密眼网扎好(60~80目),防止敌害  相似文献   

9.
秋生 《农家之友》2004,(5):39-39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池塘建造 1、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  相似文献   

10.
<正>泥鳅市场俏销,价格较高,成为农民养殖增收的好门路。为帮助养殖户解决好苗种紧缺问题,现将泥鳅苗种繁育、常见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1.亲鱼选择人工繁殖用的亲鳅可在临近产卵期不久采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强化培育。亲鱼来源可从天然水域捕捞、市场收购和养鳅池中选留,一般从养殖池采集为最好。采集泥鳅时,从背部向下观察,见腹部是白色的,即是发育良好的标志,若腹部两侧出现白斑点则是已产完卵的鱼,不能采集。此外,黏液不多或囤养时间太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大宗水产养殖品种不景气的情况下,台湾泥鳅因其生长快,产量高,适应养殖地区广等优点,养殖热潮正在掀起,市场需求也在扩大。很多养殖户因为买不到优质的台湾泥鳅苗种,或者因为台湾泥鳅苗种培育技术不过关,成活率太低而使得成鳅养殖受到很大的制约。2015年和2016年我们对培育台湾泥鳅苗种进行了多种养殖模式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技术简单实用。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地点和时间1.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水产科学研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乌鳢养殖业的发展,乌鳢苗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单靠捕捞野生苗种来养殖,不仅数量少.供应无保障,而且质量差,规格不整齐。因此人工繁育乌鳢苗种已成必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地处内陆丘陵地区,泥鳅养殖处于起步阶段,种苗主要来源于天然水域,种质参差不齐,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笔者对泥鳅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进行试验和探讨,以期摸索出一套适合内陆丘陵地区实用的泥鳅繁育技  相似文献   

14.
<正>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养殖泥鳅的苗种,均是由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泥鳅苗种的问题,本文将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泥鳅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台湾泥鳅由于生长快,个体大,易捕捞,广受消费者和养殖户喜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汉中市池塘和易渔稻田资源丰富,很适合开展泥鳅养殖。汉中洋县福祥源养殖公司在多年泥鳅养殖经验基础上,2016年开始开展台湾泥鳅的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2016年度成功繁育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2000年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养殖,因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起捕率高,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泥鳅养殖品种,但其养殖面积仍然较少。苗种培育成活率低,是目前台湾泥鳅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2018年,我们在成都崇州市骏景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泥鳅大规苗种培育实用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2016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泥鳅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示范"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了泥鳅鱼苗培育至3cm左右的夏花,夏花培育成5~6cm的大规格鳅种的实用操作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鳅种培育池的准备1.培育池。鳅种培育池为连片土池,共24只,总面积3.6万m~2(约合54亩),为东西走向,池长为100 m、宽15 m、深1.5m。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亲蟹的选留及越冬管理亲蟹是人工繁殖的物质基础。每年立冬前后,从捕捞的河蟹中,选择肢全、壳硬、体质健壮的青壳蟹,雌蟹体重100~150g左右。雌雄比例为2~3。饲养亲蟹的水池一般为水泥池,也可用土池,但必须有防逃设施,面积160~1000m3,排灌水方便,作为河蟹栖息的洞穴,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只。亲蟹能否顺利越冬和来年抱卵的好坏,与暂养、越冬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在此期间首先是精心投喂。饵料为咸干鱼、小杂鱼、水草、螺蚌  相似文献   

19.
<正>刚孵出的泥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吸附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囊为营养。55~60h后,体长可达5.3mm,卵黄囊全部消失,这时鱼苗开始摄  相似文献   

20.
<正>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在池塘、坑塘和稻田中都能养殖。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在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