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 ,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近年来 ,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 ,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 ,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 ,不对路。而农民根据时令和生产实际上报技术难题 ,确定“菜单” ,由农业专家“做菜” ,这样的“菜肴”适合农民的口味 ,农民爱吃 ,到嘴到肚 ,哪有不欢迎的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增强了下乡科技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报载,去年安徽省临泉县农业局打破送科技下乡的常规,先由各乡镇和农民根据时令上报技术难题,确定“菜单”,再及时安排专家下乡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难题,给农民送去一份精美的“菜肴”。  农民“点菜”,专家“做菜”,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  近年来,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而农民根据…  相似文献   

3.
科技下乡 ,指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出科研部门 ,走进农民中间 ,把先进的、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传授给他们。令人遗憾的是 ,这项活动在不少地方却没能真正办好。比如 ,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活动只在乡镇里搞搞 ,村组里依旧冷冷清清 ;有些赠送给农民的科技书籍虽送下“乡”了 ,但都堆在乡镇办公室里起不了作用 ;有的科技讲座、科普展览 ,场次似乎不少 ,却仅仅限于乡镇政府大院内 ;还有的仅仅是走马观花 ,“科技下乡”成了“访问参观”……对这些变了样的科技下“乡” ,农民们深感失望。变样的科技下“乡”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真心想为农民…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在随同领导下乡采访中,获知德江县复兴乡联合生态农业示范村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育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户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科技型、知识型转化,逐步增强了农民与外界市场接轨的能力。在这些能人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风尚,其中良种推广率达98%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率达100%。复兴乡联合村培育“知识型农户”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往往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干了什么,干的实际效果如何,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因此,要把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  相似文献   

5.
报载:河南省沈丘县科协有一退伍军人涂忠义,为转化科研成果,普及科学技术,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和引进的实用技术办起了“富民科技超市”,成为农民致富和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备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富民科技超市”办的好,好就好在:在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创造了一种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普遍实践的有效组织形式,为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生产力,造福社会大众架起了“直通桥”,让高新技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农业生产服务。这对于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振兴农村经…  相似文献   

6.
猴年伊始,中国农业出版社给湖北省襄樊市的农民兄弟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价值60万元的农业科技图书。2月9日,在襄樊市宜城市举行的中国农业出版社、襄樊市人民政府“送书下乡”暨“三下乡”活动仪式上,来自孔湾镇石头桥村的文化中心户黄德强接到赠书后高兴地说:“现在农民最缺的就是科技信息,这样的送书下乡活动很好。”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社长秦光武在捐赠仪式上说:“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大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也切身感到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有许多农民就是通过读了一本书,掌握了一项适用技术,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都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每当下乡看到人头攒动的活动场面和手拿科技资料的老农的笑脸,笔者想到的是一个与此相关联的问题———乡下科技。科技对农业的增产增效作用十分显著。为了使农业科研成果尽早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各地想到了“送”科技下乡这一途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送”只是治标之计,非治本之策。真正的治本之策还在于“乡下科技”本身的发育和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乡下科技”的状况实在令人感叹。首先,一些基层领导科技意识不强。在这些地方,科技是写在文件上重要,说起来重要,而…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年来,来自省内外的60多名农民科技专家,常年活跃在普安县田间地头,给该县科技兴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普安是农业大县,数以万计的农民在发展大棚蔬菜、家禽水产和花卉杂果中,苦于缺乏先进的技术,纷纷到县农技部门雇用“科技保姆”,签订科技承包合同。县乡政府顺应农民需求,从河南、山东和西南农业大学高薪聘请一批“果专家”、“茶博士”,将1万亩江西坡茶场和5000亩“青山百合”等基地“入托”给这些“科技保姆”。这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保姆”与农户同吃同住,手把手地教农民育秧、施肥、喷药、灌…  相似文献   

9.
干部变农民     
报载,山东省文上县有500多名县、乡干部走出机关,来到田间地头,承租农民的土地,建成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当起了“农民”。干部们到田间当“农民”,笔者以为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干部大多数有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他们承包土地,可以选择技术含量高、市场行情好的项目,经济效益明显,在农民中有示范作用,帮助农民克服面对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想干怕风险,敢干不会干”的顾虑,从而带动农民走上“两高一优”致富路。二是干部参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困难和辛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有利于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科技下乡工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农业科普咨询”、“农民夜校”等,旨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但据笔者调查,目前在农村开展的各种农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农业、科技部门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这对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忽视了送科技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农民暂时用不上,就是"送错"对象,如同有些商家推销商品一样,不适销对路农民称这样的送科技下乡"好似搔痒,搔不在点子上。"农业生产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有多种需求。长期以来,有些地方的农业和科技部门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并通过送技术下乡等途径,使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转化。但也有不少技术由于"适销不对路",而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的第三周作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以来,湖南省始终将“科技下乡”列为每年科技活动周的重要内容,紧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围绕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精心部署每一次“科技下乡”活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领导都高度重视“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并在常下乡、求实效上下功夫,认真研究,锐意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科技力量,为提高湖南农民的科技意识,引导科技植入农村经济,促进湖南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回顾剪辑湖南历年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活动的部分精彩片段,以总结经验,促进科技下乡活动更深入、更经常、更广泛地开展,把我们的美好家园建设得更富饶、更和谐。  相似文献   

13.
农广校积累了30多年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经验,现已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发挥好自身优势,不仅在现有实行“农学结合”的弹性学制,及采取“送教下乡”的教育模式上做文章,还应在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育效果上下功夫。下面以两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比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能开发智力,发展科技,振兴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笔者认为有五点: 第一,要进行开发智力、发展科技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对山区农民智力开发、科技普及的认识,真正把科学技术为农村经济服务作为一条重要方针,克服重政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在总结多年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绿色证书”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云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绿色证书”培训为主线.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入户直通车为依托.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科技致富的热潮,使许多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科技宵夜”俏农家江西省赣州市市委、市政府最近在全市农村推出“科技宵夜”活动。他们在98个村各建起了科普夜校,组织市科委、农技中心、蔬菜办等科技部门的科技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老师轮流下村送技,还组织“土秀才”、“致富能手”到夜校讲课。他们根据农民的意愿安排好课时,学习内容都由农民直接点题,白天遇到的科技难题,晚上请老师解答。还组织开办科技电视讲座。广播讲座、科普电影专场、科普讲座。赣州农民从一科技宵夜…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 ,但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落实 ,或者说是推动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的现实步骤方面 ,一些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包括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却又忽视了农民这一终极主体。笔者之所以称农民为终极主体 ,是因为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最终使用者和终端消费者的角色 ,是农业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的直接货币支付者 ,几乎可以说 ,农业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衣食父母”就是农民。因此 ,全然忽略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与作用是不应该的 ,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 ,山东某地万亩韭菜因施用过量有害农药而无人问津 ,当地政府和农民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其实这种浪费现象并不是偶然的 ,许多地方的农民都吃过缺乏农业技术的苦头。最近 ,一些地方兴起的“科技订单” ,令人欣喜地看到农业科技作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所重视。这种“科技订单”的形式是农民自己出资到农研院校聘请技术人员 ,并以合同的方式加以固定 ,让“科技”成为农业生产管理的“保护神”。“科技订单”在使农科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同时 ,也让这些地方的农民受益匪浅。比如 :1996年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农业部为龙头,全国农业系统大力推进了科技与信息的“入户”工程,把有关服务越来越及时有效地送到了农民的心坎上。“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市场预警”、“三电合一”、“测土配方”、“农民书屋”、“信息直通车”、“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农业系统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笔者在科研管理实践中的体会与感受,从科研立题的针对性;提高科技人员的“面向”意识;重视科技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技术水平;打破部门分割建立“依靠”与“面向”的合理机制以及领导重视等方面,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