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和农民茫然失措时候,响水县响水镇潘庄村认准了一条赤穗梨生产的路子。目前全村已有梨树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51.7%,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十年树木,潘庄梨渐成气候在集体经营时,潘庄村1组就有30多亩梨园,在当时"穷过渡"时可称得上是棵"摇钱树"。集体办公经费的开支和日常需用都靠梨园。可惜大包干初期被砍了。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部分农户又萌发了栽梨树的念头。1984年,王道礼、孙步高两户率先在全村栽了2亩梨树,3年后就见效。于是农民纷纷效仿,仅经过10多年的功夫,全村梨树生产就  相似文献   

2.
面对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和农民不知道种什么才能赚钱的时候,江苏省响水县潘庄村认准了一条发展梨树生产的路子。目前已发展到1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7%。梨树,在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该村每亩梨树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比种植粮棉效益高出近4倍,比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综合效益高出32%。发展梨树提高了种植业经济效益,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增幅列全县农业村之首。一组王道礼家有80多岁老人和残疾弟弟,人多劳少,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他栽了45亩梨树,仅…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武强县北谷庄村共255户,1231人,耕地2534亩。自1992年以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黄瓜经济”发展之路。到1998年底,全村255户搞起黄瓜大棚410个。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由1992年的不足80元,1998年达到310...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三河市洵阳镇中门庄村现有404户,820口人,808亩耕地。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在解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的同时,积极探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不仅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而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经济社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一、抓关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带着如何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问题,对目前已形成明显特色的响水县运东村蚕桑、潘庄村梨园、四丰村浅水藕和东吴村扁豆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使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农产品出现结构性相对过剩,农业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个村的特色农产品却畅销市场,而且亩均收益是传统农业的#$%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其中的特色农业贡献率达"!$#'。"个村的特色农业归纳起来,具有三大特色:一、规模化"个村拥有耕地!$#(万亩,特色农业面积占"#$&',其中集中连片面积的"%))亩,占特色农业面积的*%$*'。潘庄村梨树面积占本村耕地…  相似文献   

6.
沛县张庄镇潘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创办于2006年9月27日。当时,是苏北地区第一家以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的村。由于坚持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办社原则,加之合作社的规模经营优势和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土地高产出、高效益,入社农户逐年增多,入股土地规模越来越大,合作社的股份田已由建社初期的380亩扩大到4680亩;入社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2010年已达到9100元,充分显示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营管理》2003,(7):26-27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流转,是当前农村特别是城郊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安庄村以土地为核心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流转的新路子,解决了农户家庭承包和规模经营的矛盾,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安庄村地处良乡卫星城西北,全村共有292户,农业人口852人,现有土地面积1000亩(其中耕地880亩,企业用地120亩),集体企业3个。2002年底拥有总资产1198.3万元,净资产1009.9万元,人均净资产达11853.3元;集体经济总收入12232.8万元(其中包括土地经营收入20.8万元,企业上缴利润84.…  相似文献   

8.
“反承包”搞活土地经营江北县水土镇大地村"两委"大胆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走适度规模养鱼的路子,成效显著。近两年,农民们自筹127万元,兴建高标准精养鱼地305亩,占全村593亩良田的51.4%。1993年,全村产成鱼13.5万公斤,纯收入5...  相似文献   

9.
临近2009年春耕时,山东省泗水县高峪乡却庄村村民翟常伟赶着购回了柴油、机油、水带,并新购进了2台大型潜水泵。这样他就拥有4台大型潜水泵,他用6天就可为全村800多亩小麦浇1遍水,因此他被村民称为村里的“田保姆”。  相似文献   

10.
永丰县君埠乡空坑村的黄勇是个了不起的农民,他从1987年以来,带领全村农民摸爬滚打,硬是闯出了一条种植白莲的致富之路。全村年白莲种植面积1300余亩,人均从中增收500多元,村民由此逐渐富了起来。1993年他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当时20多岁的黄勇,看到村民只种水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总觉得没有出路。他认为要使贫瘠的山乡富起来,必须找准一条适合于当地发展的路子。于是他邀了几位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一道跑市场、搞调查、看行情,几经周折,最后确定从外地引进白莲进行试种。考虑到资金与风险等因素,他决定…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导刊》2001,(2):17-17
我们横路祝村地处龙游县龙游镇境内狭长的黄土丘陵丛中,全村258户,880人,耕地面积970亩,黄土丘陵面积4800亩。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强化服务功能,坚持集体、个人一起,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9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2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7.30万元,其中产业化经济总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7元。走出了一条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鹿泉市邓庄村位于太行山下滹沱河畔,是一个只有82户农民、373人的水库移民村.近年来,邓庄村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中华鳖养殖,全村95%的农户加入了中华鳖养殖行业.2010年中华鳖养殖面积达550亩,实现销售收入7250万元,养殖户户均收入8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特色专业村.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沂源县大张庄乡娄家铺子村前年栽植的250亩“红地球”葡萄,去年就收获10多万公斤,收入60多万元。党支部书记娄成训喜滋滋地说:“一季葡萄,全村人均增收1500元。今年进入盛果期后,全村人均收入过万元十拿九稳。是信用社帮俺村筑起了一座金山。”近三年,大张庄信用社累计贷款2000多万元,帮助全乡发展“红地球”葡萄1.2万亩。该社资金不足时,为保证果农资金需求,从外地拆借550万元发放到农民手中。有投入就有回报,2001年葡萄销售旺季,全乡农户存款增长500万元,进入盛果期后,农户存款量将成倍增…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市中区东林乡七村五社地处浅丘,有52户182人,305亩耕地(水稻240亩),人平耕地1.69亩。1990年人平产粮920公斤,人平产值1100元。全社有田埂324根,过去小春种胡豆,大春以种绿豆、黃豆为主,由于田埂上稻荫影响,收入很少。1989年曾有一户农民在0.5亩田的一块田埂上先栽玉米,又在缺窝处种生姜,前后共收玉米32.5公斤、生姜48公斤。1990年这一作法在全村推广,效益显著。当年全乡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认为这是开发空闲田埂、解决粮增产钱增收的一条好路子。因此1991年该乡七村五社的324根田埂,就有301根田埂种上了不同的农作物,占92.6%。其中种玉米的占70%、生姜占5%、海椒占10%、黄豆和绿豆占10%、花生占5%。据收获后统计:平均1亩田埂收玉米15公斤、生姜40公斤、海椒7.5公斤、花生5公斤、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惠水县大龙乡甘昌村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全村有 4个村民组 202户 946人,耕地总面积 830亩。长期以来,由于能源短缺,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导致长期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了遏制和扭转这种局面, 1999年初,该村启动了“粮—猪—沼”生态农业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全村已有 37户建成并使用了沼气池。实践证明,“粮—猪—沼”工程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具有以下五大好处:  一、符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一 )增加了收入。 1999年,在“粮—猪—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虎第一村”——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文化产业特色村,全村1600余人有600多人干起了绘画营生,一双双曾经扶犁握锄的手,如今在宣纸之上耕耘着。他们不仅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致富门路,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7.
方林村位于路桥有千年历史的十里长街的南端,全村208户、945人,耕地面积392亩,改革开放前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依托市场,发展工业,扶持农业,快步奔小康"的路子,1995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6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4万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小康示范村称号。早在1984年,方林村率先大胆投资,创办了旧机械设备市场,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逐步上规模,去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阜新县沙扎兰村,直到1982年还是一个人均收入不到80元的贫困村。这年10月以后,作为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综合实验基点县之一的阜新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派科技人员参加办点,驻进了沙扎兰村,办起了庭园经济,取得了明显效果。在阜新县被称为“沙扎兰庭园经济模式”。沙扎兰庭园经济模式的内容是:把农民原有的自留地(0.291亩/人)和饲料地(0.2亩/人)重新调整归户进园划到农民的房前屋后,允许农民圈墙修园。规定每个农园的面积为2.5亩,其中0.5亩为宅基地,2亩为庭园经济经营用地。为此,他们把全村的宅园分期分批地实行了规划,目前已有70%的农户有了自己的2.5亩小园(规划中,需要推倒的全部房屋均为土草房,统一因此,经济消耗并不大。)规划后,农民对自己的小园格外用心。我们看到,2亩小园内分别种了蔬菜,建了大棚,打了水井,栽了果树(如葡萄、山楂等)。1986年,全村庭园亩产值平均为800元左右,是一般经营的土地的5—10倍。如该村农民张树林,在自己的小园内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唐河县城关镇谢庄村青年农民汤爱军,自1994年10月在村里承包10亩桃园以来,靠刻苦钻研,科学管理和艰辛劳作,探索出一条荒岗薄地种桃高效的新路子。汤爱军所居住的谢庄村陈冲组,是个荒岗薄地,茅草丛生,土地贫瘠,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年人均小麦分配总量不足30公斤。为了改变生存条件,科学开发荒岗,造福乡邻,1994年,他第一次将村里长得像树林一样的10亩桃园,以每年1500元的承包费承包了10年,并在桃园地头建起了二间小平房,从此,一家三口吃住在桃园。不懂果树管理技术,他就到本县昝岗乡小方…  相似文献   

20.
王尔庄是山东省沾化县北部冯家镇一个小小的“旮旯村”。该村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早先靠十几条渔船顺秦口河而下渤海捕鱼捞虾,补贴全村大半生计。近海资源渐趋枯竭后,小船驶不进深海,养殖又无条件,面临窘境的王尔庄人选择了“闯”市场。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依托海蜇加工营销,王尔庄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海蜇第一村。2005年,全村408户中有二分之一的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达到30多户,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