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静 《消费导刊》2009,(16):230-230
本文从青花的产生展开,通过对青花在不同时代的装饰手法、意蕴风格以及社会环境对其风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是当青花这种外来装饰手法逐渐融合成本土人喜闻乐见的装饰形式,从而才奠定了中国青花瓷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使其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特有的青花瓷艺术。  相似文献   

2.
姚江波 《中国拍卖》2021,(3):106-111
青花瓷,英文为"Blue and white",它是先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再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青花瓷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不过从发现的标本来看,青料发色不是很纯正,显然还未烧制成熟,在当时主要是一些外销瓷.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经营》2009,(3):18-18
在超级市场里那些似是而非的“瓷器”出现之前,我们谁的家里没有几件天天使用的青花餐具?其实.在我们这个曾经无人能敌的瓷器大国里,从唐代开始就有出品,到元代的景德镇窑口步入成熟顶峰的青花瓷,其主要市场倒是在海外。或者说,在量多质好的黄金时代,青花瓷基本上是宗“代加工”的产业——从欧洲、阿拉伯地区接受定单,在中国制作生产,然后经海运出口。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在明代普及。青花瓷以极快的速度将传统瓷器排挤出主流市场,而在青花瓷中青花瓷碗的数量始终居于首位,并且形成了"宫窑"与"民窑"这两种不同风格的青花碗体系明代瓷碗是我国古瓷器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说元代是延续宋代,那么明代这种惯性的力量显然已经殆尽,一切似乎都是一个新的开端。主要表现在传统窑口的急剧消失,如定窑、磁州窑(图1)、耀州窑等,虽然还有生产,但已不像宋元时期那样具有明显的窑系印记。另外民窑化的趋势也在加剧,许多传统窑口的瓷器变得极其粗糙。青花瓷在明代普及。青花瓷以极快的速度将传统瓷器排挤出主流市场,而在青花瓷中青花瓷碗的数量始终居于首位,并且形成了"宫窑"与"民窑"这两种不同风格的青花碗  相似文献   

5.
颜世鑫 《致富时代》2010,(12):215-215
“青花托深情瓷画映丹心”——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文化史和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最具特色的代表产品。该文将从明清两代浅谈青花瓷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又是其中的翘楚,别具民族特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探讨了中国传统元素"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又是其中的翘楚,别具民族特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探讨了中国传统元素“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闻沙 《中国拍卖》2009,(5):76-77
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以近2.3亿人民币的成交价格创下了中国工艺品在全世界的最高拍卖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加之存世量稀少(目前所知的不过三四百件),元青花成为稀世珍品的代名词。而最近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竟然汇聚了来自国内外25家博物馆(收藏机构)的73件元代青花瓷,堪称——  相似文献   

9.
现代青花虽是在现代艺术背景下而兴起,但传统青花的审美标准仍以多样的方式参与到现代青花的创作与评判中.通过对传统青花的历史文化、装饰美、科学美等方面的审美认识,来说明传统青花对于现代青花审美的架构.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造船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近些年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为了提高造船效率、降低造船成本,船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工序也引入智能制造理念.船舶制造作为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其传统的船舶制造工装或设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从船舶曲板加工时上下料过程控制钢板吊装、运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文清 《中国拍卖》2011,(3):46-49
本刊2010年第12期的“拍界数字”栏目向读者展示了明代青花瓷拍卖纪录,本期继续向读者展示青花瓷系列之——清代青花瓷拍卖纪录。清代青花瓷五百万元以上成交的拍品以雍正、乾隆两时期作品居多,2010年清代青花瓷拍卖成交总额较2009年增长2.5倍  相似文献   

12.
谢娟霞  雷兴 《商》2014,(32):126-126
本文通过对青花纹样的特点进行总结,并详细分析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纹样食品包装来说明青花纹样的运用的生命力,特别指出青花纹样在江西土特产食品包装上的应用的优势及必要性,通过这种新结合产生的生命力,更加提升了青花纹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如你初妆……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每当听到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土生土长的德化人、福建铭思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思艺)市场经理郑秀莞总会不由自主地想:  相似文献   

14.
邓明慧  刘玢 《商》2015,(1):120
青花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不再是瓷器的专利,在设计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设计正在不断的借鉴青花元素进行设计。本文是结合当下设计趋势和消费市场对青花纹样在包装上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各种艺术活动交流频繁,艺术家们在文化的碰撞中受到启发,开始转变观念,并尝试借用各种艺术观念为我们的传统艺术注入活力本文从青花的起源发展、文化背景、传播延伸,把握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然后从它的装饰的艺术魅力、及现代艺术语言影响下的装饰规律来领悟青花的文化神韵和内在审美精神;进而利用现代设计理念,结合传统美学思想。现代青花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我们对传统青花的深入研究。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结合现代的科技和人文条件分析了现代青花对传统青花图式的借用与再造。从而浅谈了现代艺术语言下的青花装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欣雨 《商》2013,(14):393-393
一、现代青花装饰概念界定:青花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然后在泥坯上作画,再施以透明釉,经1300℃的高温在还原条件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适合进行多种纹样的绘制,烧制后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由于绘制手法多样,千百年来深受能工巧匠们钟爱并广泛应用与装饰艺术。所谓青花装饰是为实现作者的某种精神及实用目的,以青花料及绘制技巧对坯体施以适当的纹样形式,  相似文献   

17.
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色彩纹饰向世人展示其着魅力与风采。在了解传统客家妇女服饰的审美特性后,借青花瓷淋漓酣畅的艺术效果,将青花瓷元素引入现代客家妇女服饰设计中,并渗入时代的因素,设计蕴含青花瓷元素的现代客家妇女服饰,开发以传统的客家妇女服饰题材的陶瓷纪念品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8.
竞底魔咒     
孙力 《商界》2008,(12):107-111
竞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民族性之一。从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到现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着干,死了算”、“没有任何借口”等,无一不浸透着竞底精神。竞底如同魔法,它使中国制造迅速崛起,但也如同一道咒语,使中国企业沉迷于低层次的发展,缺乏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在实际库管理中呆料的产生、处理与管控。分析了呆料形成的原因,给出了处理办法和管控方法。对于提高物料利用效率、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呆料,即物料存放过多,耗用量极少,而存放周转率极低的物料。呆料在账面上是资产,是资产不真实的表现。六个月没有进出库为一般定义为呆料,一年以上没有进出库一般定义为死料。呆死料会使得财务报表非常糟糕。它影响到财务报表上的速动比率,库房周转率,资金运转率等。  相似文献   

20.
徐岚 《消费导刊》2022,(8):9-14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斗彩瓷一经问世,很快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它以优美的器型、精美的装饰折服了众多陶瓷爱好者,历经岁月的洗礼,经久不衰,对中国瓷坛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明清各个时期青花斗彩瓷产生原因、时代背景和艺术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现代青花斗彩瓷装饰技法、装饰风格、画面构图等艺术特性对现代陶瓷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