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浅析同义词概念及分类并介绍了同义词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韩雨笑 《商》2014,(20):78-76
《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便是《诗经》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些多种多样的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祭祀植物和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中可以了解到远古人民表达爱情的方式和在爱情中内心情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邵阳 《品牌》2014,(11):220-2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叫《诗》或者《诗三百》,春秋时期应经成书。战国时间出现了经的概念,被当做经典。西汉武帝时期被尊崇称为《诗经》,意为诗中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龙包兰 《商》2013,(2):234-235
当人的自身能力远远低于所想要达到的期望时,会产生强烈的落差,心理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求,即寻求一种寄托,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祭祀等富有宗教信仰也都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生变化。本文从信仰方面来对《诗经》中所体现出早期人们的思想变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征戍诗在《诗经》中约占七分之一,是《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征戍诗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讴歌明主伟业的民族颂、颂扬英雄主义的正气歌、吟唱怀远念家的相思曲和描绘田猎盛况的赞美诗。《诗经》中的征戍诗,与整部《诗经》敦厚、中和之旨相谐和,在庄严中透出温和,激昂中显出节制,表现出崇德尚义、敦亲睦友的人情美。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史的起点.《诗经》呈现了夏商周时代中华先民生命精神生发演变的轨迹。从《生民》、《公刘》的诗性醒觉,到《大明》、《凯风》的人伦化育.先民的人文世界的开辟与完成既奠立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基础,也成就了《诗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刘轶伦 《商》2012,(11):214-215,213
《诗经·国风》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民俗学价值,有诸多关于恋爱、婚聘事物的描写。本文辅以《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针对"国风"中的婚恋礼俗以管窥及探微。力求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有许多与渡水有关的诗,这些诗中的渡水地理位置大多可考。对这些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了当时人们对渡水的死亡恐惧意识、由河流而产生的空间阻隔意识、把渡水和婚恋相比附的意识。这些意识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物象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阶级社会中,婚姻是受家庭婚姻法律制约和调节的,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往往涉及婚姻法律法规,《诗经》就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反映了西周的婚姻法规的立法及其实施情况,并奠定了我国文学婚姻法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一个小范围的抽样调查与测试,指出学生英语同义词的辨析能力普遍偏弱,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懂得词汇的字面意义,还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同义词的各种区分尺度,从而强化同义词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同义词辨别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商业时代》2012,(15):143-144
义素和义位是语义学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义素和义位对于辨析同义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义素和义位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利用义素和义位界定汉语同义词以及利用义素进行同义词辨析。  相似文献   

12.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缺失,但其长期得不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和综合把握婚恋诗中出现的诸多男性形象,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并力图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揭示其内蕴,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作一整体观照,这应是当代《诗经》学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姜晓 《消费导刊》2010,(3):229-229
传本《诗经》"不我能"一句,古今注释大都解释为"能不我","能"读为"而"。实际上,这句诗的语序并没有错,"能"也非"而"。"不我能"与后面的"反以我为雠"构成常见的"不……,反……"句式,表转折意义。其句法结构与"莫我肯顾"一样,是上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句宾语前置式。慉慉慉  相似文献   

14.
赵珂 《商》2014,(23):114-114
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作品,《诗经》的地位无需赘言。其中两首共同描写历史人物共叔段的诗篇《叔于田》和《大叔于田》非常引人注意,虽说描写对象相同,但是这两篇诗歌却在篇幅、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有效性上有着截然的不同。本文就是以这两篇诗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史书《左传》中对共叔段的形象记载,初步探寻探寻《诗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成就突出.它不仅值得中国人不断的学习研究,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也非常值得向外国人推荐.而翻译即是向西方介绍及传播《诗经》的一条主要途径.由于《诗经》具有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特征,因此运用“三美论”翻译《诗经》能较好的体现出原诗的内涵与意境,从而达到通过翻译将《诗经》传播到国外的目的.本文将着眼于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这一概念,研究其在《诗经》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姚际恒所著《诗经通论》,在清代《诗经》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对《诗经》的研究,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其中以人情解《诗》的思想很有特色。本文就这一思想,从诗篇出发,进行浅近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汤标中 《商业研究》2003,23(23):174-178
《诗经》对先民开疆扩土、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农业生产力的赞颂,以及对统治者的压迫、剥削的鞭笞。反映了奴隶制生产方式的深刻危机,从而退出历史舞台,为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相似文献   

18.
徐克英 《商场现代化》2007,(25):377-378
新准则与旧准则比较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从新旧准则差异入手,对准则结构、目标定位、会计信息质量、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深入领会和掌握新准则的内涵及意义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9,(14)
消费者-品牌关系类型的差异不仅体现其关系性质及质量的差异,更隐含着消费者与品牌之间互动方式与互动规范的差异。本文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内涵的探讨,对关系分类方式进行梳理并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基于关系形态差异的分类、基于关系形成过程差异的分类、基于关系效用差异的分类,进而提出关系分类研究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观念、性质、内容、方式和用餐礼仪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随着世界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