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对于行政问责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主要是从行政问责的内涵、问责程序、问责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而对于行政问责层级研究尚属空白.就当前我国公共行政而言,明确行政问责层级,有助于行政问责效果的实现.基于此,本文提出行政问责层级的概念并对其研究价值进行探讨,希望对行政问责的深入研究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制度是防止行政权力异化的主要工具,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起步较晚,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着诸如问责主体单一、法律缺失、问责程序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问责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但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又频繁发生,所以如何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有效的行政问责,更加切实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总结出目前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行政问责方面存在着缺乏社会公众的参与、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为问责文化的缺失、问责法律制度的欠缺、问责机制的失效,提出培育环境保护行政问责文化、健全环境保护行政问责法律制度、提高环境保护行政问责机制的效能的对策,以推进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问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的问责风暴最初是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应急措施,仅是一种非常态的行政问责,制度化和程序化是其必然走向。应着眼于行政问责制建设中问责法规的缺陷、问责文化建设的滞后、问责官员救济的缺位和公民参与问责的缺失等多个角度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进行审视和突破,以期能更有效的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走向程序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巴永杰 《魅力中国》2009,(36):154-155
行政问责最初是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应急措施而步入我国政治生活的,仅是一种非常态的问责风暴,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其必然走向。必须着眼于行政问责制建设中问责法规的缺陷、问责文化建设的滞后、问责官员救济的缺位和公民参与问责的缺失等多个角度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进行审视和突破,以期能更有效的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走向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发展,这对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机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文章就目前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弊端,从人大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建设的角度提出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力求从行政问责层级的划分标准入手,确定行政问责层级划分标准的构建方法,从而为行政问责层级标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行政问责制是强化政府职责、改善政府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本文主要从行政问责制度的内涵入手,分析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燕 《魅力中国》2009,(21):209-210
行政问责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一步。我国目前启动的问责制主要还是同体问责,但问责制重在异体问责,离开异体问责的问责制是苍白无力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在异体问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对策,在加强同体问责的基础上,合理协调异体问责,从而完善行政问责体系,有力推进责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问责制拥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行政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会对问责制度化形成一定的障碍。通过“营造和谐的‘问责文化’、转变行政理念、问责法治化,选择合适的推进战略以促进问责制健康发展,推行政务公开”等途径,可以克服行政文化带来的障碍,实现行政问责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张丽 《理论观察》2011,(5):27-28
作为顺应建设责任政府而产生行政问责制自产生之后在中国刮起一阵"问责浪潮",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不明、问责程序不规范、问责法制不完善、行政信息不对称等现实困境也呈现在人们面前。探讨如何使行政问责制走出困境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茵 《黑河学刊》2012,(7):46-47,115
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实践经验是问责主体以异体问责为主,问责事由比较固定,问责的法律体系健全,并设立了专门机构监督行政问责制的实行。我国应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健全问责法制建设,强化人大问责,加强公民问责,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3.
曾雯莎 《魅力中国》2013,(20):319-319
摘要:行政问责是以民主为基础的一种制度问责。其核心特点体现为法治民主。因此.文章认为在行政问责启动中要强调法治民主。即行政权力要接受法律的规范、问责的启动设计要法治化、问责的启动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4.
袁芳  方良平 《老区建设》2010,(14):24-2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行政问责法治化能有效防范行政问责制在执行中走样、弱化,最大限度地杜绝"假问责"。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问责,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键。通过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效能低下和处置不当等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将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以加强行政问责制为突破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我国政府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就必须健全完善行政问责监督机制,加强问责客体的责任约束,保证行政问责制度的合理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孙坚 《魅力中国》2010,(28):165-165
一、行政问责的内涵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就必须弄清楚行政问责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行政问责。多数学者认为,责任政府理念及践行是行政问责的起点,建设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迅速、有效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而行政问责制正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题中之意。它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基于其工作职责而作出的行政行为监督和审查,对由于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绩效和行政秩序,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异体行政问责制包括异体行政问责的主体、客体、问责的形式以及问责的程序。它的理论渊源是人民主权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治理与善治理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政治民主的不断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开展行政问责的实践。但由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刚刚起步,各种配套制度和机制尚未健全,民主问责的氛围尚未形成,无论实践还是制度设计都处于发展阶段,其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即由“火线问责”向“常态问责”转变,从“弹性问责”向“规范问责”转变,从“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转变,从“过错问责”向“绩效问责”拓展等四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在中国登陆已有五年之久,进入2008年后,问责风暴越刮越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等并未减少发生频率。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透明化等问题,并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考量问责制度的变迁所需付出的实验成本和实施成本以及道德成本,我们主张即使要承担较大的成本支出和风险,也要继续加强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与实质,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保障机制,对政府实施有效的问责必然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与实质。指出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关键,即推行“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