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高等数学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最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而我国数学教育的主要欠缺正在这方面.作为大学重要基础课的高等数学,必须把教学重点从仅仅"为其它学科提供数学工具"转到"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思维能力"上来.教学中应善于诱发学生的直觉,进而达到归纳、概括,即模型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目的,引导学生在寻求探索新思路中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加快的步伐,大专院校中的传统插画课程,也纷纷紧跟时代,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网络传播,转变为数字插画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通过项目化教学紧跟市场需求,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数字插画技法表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直觉五个方面。可通过开展启发式教学,从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实践环节等入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辨能力欠缺是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的原因可导致学生"思辨缺席":学习目标定位错误和学习方法不当,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英语学习本身也会在无形中导致"思辨缺席"。在写作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过程,写作教学应该从构思到反馈的各个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宗旨。教师通过教学科学课程,应立足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引导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设疑、猜想、探究、验证的能力,教师需制定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实施程序、方法、策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习效益明显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数学学习的关键。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高职数学教学必须首先加强概念教学,突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论文通过分析高职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在数学史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概念与专业概念的对接、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数学教学及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泛读教学反思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学英语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泛读课旨在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阅读理论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然而,在实际的泛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重"精读"轻"泛读"、忽视阅读技巧的指导、忽视文化导入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阅读技能的传授,强化学生在泛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文化知识的导入,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辨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模板式教学,单纯地要求学生词汇量、阅读或写作等要求,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在思维辨识能力上的培养,导致学生应变能力不足,只会单纯地应付考试。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不仅是基本的知识水平,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辨识能力,学生也应当努力增强自身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学习主动性,以此来促进思维辨识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特点,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及时消化课程知识,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辩论式教学。将辩论赛的组织形式融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强化,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思考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程教学效果表明,辩论式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教学探索,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初心。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学是培养实战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重要方法.为克服《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存在的“概念多,记忆难、模型多,理解难、知识宽,应用难”等问题,有必要通过“提出问题、选择案例、分析案例、互动校验”等流程分别设计概念理解型案例、模型理解型案例以及技能应用型案例,并从“理论教学、案例导入、案例分析、现场互动、教师总结与课后分享”等方面科学规划教学设计,从而借助案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互动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